![]() 烏鎮,可能是全國最“表里不一”的景點。 乍一看,她就像個被時間繞開的桃花源,每一個細節都那么貼合你對“江南水鄉”的期待: 你看那霧蒙蒙的小巷、濕潤的石板路,還有泛著歲月痕跡的粉墻,就好像記憶里的老房子,連一根讓人“出戲”的電線桿都沒有,再看那船工搖著咿咿呀呀的烏篷船,從河邊洗菜的老奶奶身邊經過,慢悠悠地飄蕩在靜靜流淌的河面上…… ![]() 你怎么能想到,那看起來很有年頭的石板路底下不僅煤氣水電管線一應俱全,而且早在二十年前就把光纖鋪好了;烏篷船看起來很古樸吧?上面都裝了衛星GPS定位。船工和洗菜的老奶奶也都是演員。哦對了,連你看到的河都是“假”的,全自動智能控制,能防澇能抗旱,就算下著傾盆大雨也絕不會把離河面咫尺之遙的空調外機淹到一點…… 古樸的表象之下,“黑科技”無孔不入,甚至浙江唯一、全國前十的超算中心也建在這座看起來就像是個普通古鎮景區的地方。中國最“賽博朋克”的古鎮,非烏鎮莫屬了吧? 看起來是個江南水鄉, 其實是個“大型實景劇本殺”? 初游烏鎮,你會覺得這個地方的時間好像不會流動: ![]() 搖櫓船上,只見波光瀲滟柳條柔,咿呀聲里,船工師傅講的都是古鎮舊事;老染坊中,一條條藍印花布從曬場的竹架垂下來隨風飄飛,好像時光也在這藍白之間輕柔搖擺;巷子里炊煙裊裊、酒幡飄動,酒坊里一口口大缸,釀酒的師傅正在把白米淘出、瀝干,給蒸米的灶臺添柴,清醇的酒香好像彌漫了幾十年。 經過一路的竹器店、木藝店,走進西柵老街橋里橋附近的老式剃頭店,剃頭、刮面的人每天來來往往,里面的陳設四十年沒變過,兩把老式剃頭椅,兩面鏡子,六把剃頭刀。攀談幾句后,師傅可能會告訴你,雖然一直在以剃頭為業,但他其實—— 是個演員。 演什么?當然是像現在這樣,演剃頭匠啦。 不僅如此,還有——清晨五點,古鎮蘇醒,青磚黛瓦、小橋流水間,阿姨開始在河邊洗衣服,船夫帶著魚鷹捕魚捉魚,賣菜賣貨的船家開始在水上集市做生意——他們都拿著工資領著身份牌,每天準時開演。 ![]() 是的,“烏鎮全員NPC(游戲里不受玩家操控、服務于劇情或者功能的角色)”,你在古鎮看到的點點滴滴,都是一場場敬業的演出。但也別誤會,這些“演員”中的許多人原本就是古鎮的居民,“表演”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只是按照技能分門別類、按部就班地分配了更清晰的角色:賣菜的阿姨、炒菜的廚師、搖櫓的船工、賣爆米花的大爺……每個人手里還有一張類似駕照的“年卡”,表演真實專業能加分,對游客不好會扣分。 “演員”們的表演是全方位、無死角、沉浸式的,在這里你仿佛陷入一場大型全景劇本殺: 中午,一位走街串巷的大爺,時不時敲一下背著的小木箱,原來是是賣冰棒的,木箱里,從棉布包裹下取出的棒冰還冒著白煙,依稀是童年的味道。傍晚過后,逛逛茶館、酒吧、商店,大街上欣賞烏鎮夜景,還可以刷新出彩蛋:敲著竹梆巡街的打更人,“天干物燥,小心火燭”。晚上十點半,全鎮統一熄燈,你將無法再觸發劇情,等待你的便是黑甜的水鄉之夜。 一切的一切,都為了勾勒出一個充滿時空錯亂感和反差感的烏鎮,讓你陷入一片遺落在今天的舊時光。盡管一磚一瓦、一人一物都是精心規劃的,但因為此時此刻你的參與,這依然是一份樸素而美妙的偶遇。 為了讓你享受極致的沉浸感,景區的每個細節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 你大可以從美食開始感受烏鎮的煙火氣。遍地都是的“轟炸大魷魚”在這可泛濫不起來,臨水老字號里賣的是本地特色,每一口都是原汁原味的老味道。所有餐廳又必須服從一整套規范:食材可溯源,調料統一采購大品牌,配送體系法度嚴謹,飯菜的分量也有規矩,番茄炒蛋里雞蛋不能不少于4個;一根雪糕、一塊蘿卜絲餅、一碗書生羊肉面在所有地方買都是一樣的價格。 享受古鎮生活的同時,你也不用擔心失去現代生活的樂趣。 訂好民宿或酒店,尋至某個外表古樸甚至平平無奇的房子,里面卻是別有洞天,只需刷臉就可以入住,里面現代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床單被褥枕套毛巾都植入芯片,透明可查,床是智能的,配備了智能安睡系統,有的還讓機器人自己搭乘電梯上下送餐。 夏天,逛一圈昭明書院、水上戲臺、月老廟,流了一身汗,廁所都是可以沖涼的;直飲水龍頭劃分了等級,是可以直接飲用的。 到了午夜時分,河中傳來搖櫓船的劃水聲,枕水而臥,算得上是水鄉專屬的助眠白噪音。直到早上九點,景區才開門,住戶可以充分感受清晨安靜無人的古鎮。 烏鎮,不止是小橋流水人家,不止是蘆葦蕩與烏篷船,她嘗試著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一個向所有人敞開大門的烏托邦。她既是水鄉古鎮,又超越了水鄉古鎮。 ![]() 最江南的水鄉,最賽博的古鎮 如果說,水鄉氣息是烏鎮的文化內核。那么科技就是烏鎮的賽博之心,也是烏鎮更大的舞臺。 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與烏鎮又美又先進密不可分。實際上,烏鎮的某些賽博屬性可能比一線城市還超前,很多智能生活方式在烏鎮已經先行一步了。 2003年,烏鎮西柵景區就已實現了主干光纖的地埋鋪設。早在2017年,景區已完成了WIFI全覆蓋工程,涵蓋了景區各酒店、客房、餐飲、會議室、老街等公共休閑區,古老的街區快人一步地鏈接了世界。 2016年,烏鎮就成為國內第一家可以“刷臉”通行的景區;掃碼支付剛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興起的時候,已經在烏鎮的商超系統實現了普及。 古老的水井旁配置著提供免費WiFi的設備;在路邊打一輛網約車,接單的可以是無人駕駛汽車;在靜謐的水巷中,搖櫓船上早早安裝了GPS和北斗雙模定位系統,還能看到無人駕駛的智能小船駛過;夜晚街道上不僅有傳統的燈籠,也有人工智能控制的燈光秀。 走在烏鎮大道西側,還能發現一個充滿科技感藍色立方體建筑,在這座被稱為“浙江最強大腦”的超算中心里,3440臺液冷刀片服務器層層排列,一臺臺超級計算機堆疊其中,每秒能同時進行181.9千萬億次計算,峰值算力位居世界前十。 在烏鎮的5G智慧農場,掌上種地不再是夢想,只需手機遠程控制,就可以精準管理溫室內溫度、光照、水肥等生長要素,手指輕點,即可自動播種、澆水、采摘、運輸。 除此之外,烏鎮還有好多“黑科技”。比如全國首家人工智能醫院,醫學影像、疾病診斷、慢病管理、醫院管理……方方面面都有AI參與,方便又高效;還有元宇宙城市體驗館,館中到處是虛實結合的場景,你甚至有機會和自己的孿生“數字人”對話互動;智能養老中心里,老人能享受到智能手環、智能床墊、防跌倒雷達等各種設備的呵護,但環境是園林式的,充滿安逸的幸福感,一點也不會冷冰冰…… 這樣的烏鎮,在給你全員NPC的魔幻感、文藝清新的沉浸感的同時,還在努力讓科幻走進現實,融入生活。 賽博古鎮,是怎么煉成的? 1999年春節的一場大火,燒毀了西柵沿河的13間房子,也徹底改變了烏鎮的發展軌跡。同年,烏鎮開始進行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 東柵依托較為豐富的人文景點進行開發,保留了許多傳統民俗文化,還住著很多原住民,老街長弄、民居古建、名人故居、文化展館等更是一大亮點,水鄉生活氣息更濃郁。江南木雕館,江南百床館,江南民俗館......讓舊時烏鎮的生活情態再度鮮活。 這里有茅盾祖輩世居的故居,一磚一瓦,留存著這位現代文學巨匠早年生活與思想的印記;木心故居紀念館,生平館、文學館、繪畫館陳列著木心創作的畫作、手稿和舊物,三館之間有雅致的庭院,浸潤著江南風情;宏源泰染坊歷史可以追溯至宋元年間,前店后坊,可身臨其境地感受藍印花布的傳統的制作工序。 千百年的痕跡,如舊亦如新,成熟獨到的景觀設計、極盡精致的還原整修才能讓人沉浸其中。 古典的景觀依托現代的匠心。東柵改造時,撬開水泥路,重新換上石板路,電線桿撤掉,工廠遷出,只留下老房子,在景區地下鋪設了包括直飲水、消防、雨水、寬帶等在內的21種管道,然后清理淤泥,維護橋梁、加固房屋,所有新建筑都要與周圍環境保持協調...... 東柵開發,注重的是景點與景觀,居民只做局部搬遷;西柵就不一樣了,主打一個全方位立體無死角的“沉浸感”,地產一次性買斷,所有商鋪、民宅都要整體規劃、統一運營。建設基礎打好了,再把原住民請回來,原地重生,扮演商販、廚師、船工、甚至老板。 2001年,東柵景區對外開放;2007年,西柵景區也正式開放。歷經爆改,古鎮“迪士尼”閃亮登場。 憑著現代、先進的理念,還原出夢中水鄉最真實的模樣,烏鎮迎來了自己的新生。而她的舞臺還不止于此,古典與現代,中國與世界在這里將有跟深刻的交匯交融。 這里是茅盾、豐子愷的故鄉,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里如詩如畫,有足夠的美感,還有舞臺感、造夢感、偶遇感;這里也足夠包容開放,人們來到烏鎮,不止是為了逃離和放松,更是因為愛藝術、愛生活。 戲劇是一種現場藝術、小眾藝術,打破劇場的圍墻,“讓更多的人看到世界優秀戲劇的魅力,讓戲劇走入尋常百姓家”,是戲劇人的情懷。那么,何不繼續造夢,讓小鎮成為戲劇的舞臺,化學反應出一種新的可能。 于是,烏鎮和戲劇,一拍即合。 2013年5月,在孟京輝、賴聲川、黃磊、陳向宏的發起下,歷經四年的精心籌備,烏鎮成功舉辦第一屆戲劇節。從此戲劇節成為烏鎮又一張名片。每年超30萬人游客專門奔赴這場戲劇盛會, 來自世界各地的戲劇演員在此匯聚一堂,幾十個劇團在街頭、巷尾、石橋、河道,上演著各種戲劇,巡游演出、裝置藝術、肢體劇、舞蹈、相聲、馬戲、魔術、前衛戲劇……無論多么稀奇古怪的表演,在這都能得到善意和包容。船工、民宿老板或者導游會覺得,看不懂無所謂,“總有人能看懂”,“看的人多總是好事”,反正,世界上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生活。 戲夢烏鎮,時空在這里閃爍著她的變與不變,在虛與實、夢與醒、生活與生活的邊界上,生長出沖突感,而在沖突與差異中,也會生長出新的希望。 ![]() 烏鎮,一座悠久的古鎮,也是鮮活的未來。在這里你可以與夢里的江南水鄉相遇,也可以把她當作一個不斷體驗、探索的烏托邦。在中式賽博樂園的道路上,烏鎮可以帶著我們的期待,一路狂奔。 文 | 如月 文字編輯 | 貓騎士 圖片編輯 |=G,陳金魚 頭圖 | 一只丫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