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歌選耳機,兩年前我特別愛戴真無線,雖說無線耳機音質比不過高階有線,但勝在沒有線纜牽絆、便攜無累贅。不過,過小的體積也有槽點,佩戴越舒適,丟的時候就越不容覺察,五年丟了4次。另外,經常堵著耳朵眼的耳機,不太適合走路和戶外運動,交通安全隱患也蠻大的。 到了2021年,我開始愛上骨傳導和空氣傳導耳機,這類耳機不遮擋耳道,更適合室外安全聽歌。玩了很多款型之后我得出一個結論,只要“不入耳”耳機搭載的定向傳音技術靠譜,聽音體驗是不輸TWS真無線的,而且這類耳機相比那些入耳式、半入耳式更適合邊聽歌邊干活,不耽誤與人交談,間歇摸魚的打工人都會喜歡。 今天和大家聊的這款新耳機也屬于不入耳的分類,只不過它叫“耳夾式”,原理與骨傳導不同,形態也和傳統外放式耳機不太一樣,大家看下圖就能了解一二。 簡單講,耳夾式耳機既不堵耳孔、也不需要包覆耳廓,佩戴時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耳環”,固定方式也類似“夾耳朵”。不過,它并不是真的夾住了耳朵肉,而是半夾、半掛——依靠耳廓邊緣厚、里面薄,且有一定的彎折面的特殊構造,使耳機穩穩佩戴的同時,耳機的揚聲器指向耳道、定向傳音。 以我使用的這款蛇圣星環耳夾式耳機為例,它單耳重量只有5克,通過人體工學設計保證穩固佩戴;戴著它聽歌2小時,與戴著有耳掛結構的開放式耳機舒適感持平,而在這炎熱的夏天,耳夾式反而更不容易引起耳朵悶熱瘙癢,在我看來更適合夏季聽歌。 蛇圣英文名為HOLY SERPENT,旗下耳機往往顏值與品質兼顧,創新設計頗多。這款蛇圣星環也拿出了類似的戰斗力,封套加天地盒體積不大,盒內除了置于充電倉內的耳機外,還有一份說明書和一根C to A配線。我在"深海鈷藍”和“香檳卡其”兩個配色之間猶豫好久(它家還有一款“銀光瓷白”配色,但顯示無貨),最后選定了卡其色。 開箱初印象:充電倉光面電鍍加身,流光反射盡顯優雅,更有一點奢侈品的既視感,附贈的皮質收納袋也做出了類似的感覺。該說不說的,送女生也有面兒啊。 耳機本身是“一橋接兩球”的構造,“橋”的一側采用了與充電倉外殼類似的光面電鍍工藝和配色,觸感也比較舒適。由于采用人體工學設計,蛇圣星環可以做到無感佩戴,且不易甩掉,只是第一次佩戴要搞清楚千萬不要硬夾,正確方式是將耳郭頂部耳朵肉略薄的位置輕輕推入耳機,然后順著下滑到耳廓中部,多試幾次就能掌握佩戴要領了。 從特寫照片可以看出,耳機電極觸點在稍大一些的球上,小球則是發聲單元所在的音腔,音腔內置10mm液態硅膠懸邊單元,這個設計可以高效利用耳機內部空間,避免無效震動,不會產生雜音,配合DSP數字功放、低頻補償技術和最新版本的藍牙5.4,還原出更好的三頻,而且在不入耳耳機領域中算是低音音質發揮較好的一款。 我們聊外放式耳機一般還會關注耳機是否漏音。坦白講,大多數定向傳音耳機都不可能100%不漏音,更何況人耳聽力有別。就我自己的感受來說,蛇圣星環的漏音控制得不錯,手機放歌音量50%,距離耳機30cm幾乎聽不到任何耳機發聲。 除此之外,蛇圣星環支持雙麥ENC通話降噪,室外嘈雜環境、大風天接打電話不耽誤事。喜歡打手游可以切換為游戲模式,耳機小球特意設置了凸點,保證盲操也能精準觸控切歌。更穩更省電的藍牙5.4保證音畫同步,40ms低延時吃雞王者搶占先機。IPX5等級的防水能力,室外鍛煉不懼汗水或小雨。 作為一款主打戶外聽歌的耳機,單耳9小時、帶倉27小時的續航時長也足可滿足我的絕大多數聽音or待機場景。實在把電量用光也不要急,連上充電寶90分鐘回滿血。 說到這里我有一個結論:市面上大多數不入耳耳機都嘗試在現有的人類耳廓之上尋找一個或多個科學的支撐點,兼顧傳音角度和穩固程度,盡量讓人耳感受不到壓力或下墜力。而在這一點上,蛇圣星環走得很穩——此夾非彼夾,戴上蛇圣星環,感受不到什么累贅、瘙癢或不適,一切有關“夾疼耳朵”的顧慮都煙消云散。 當然,由于耳夾式耳機的“夾持間隙”固定,比如蛇圣星環兩個小球之間的空隙4毫米左右,如果你的耳朵比較肥厚,戴上去有明顯的擠壓感,那就要舍棄這個選擇了。好在蛇圣官方表示真的怎么戴都不舒服,可以免費退貨。所以對耳夾式耳機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這款,耳夾式到底舒不舒服,你自己說得算! 我是筆點酷玩,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各位一些參考和啟發,我們下期好物評測再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