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大部地區先后遭遇入冬以來最強的一次寒潮,隨著溫度大幅度降低,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腦梗塞的發生率也呈現增高趨勢,甚至連天氣預報也提醒: 溫度驟降,卒中天氣橙色提醒。 這是因為,溫度驟降時,我們的血管會收縮,血壓隨之波動,進而增加心血管狹窄和心血管痙攣的風險,引發心肌缺血,或加劇血栓形成風險,引發心肌梗死或腦梗塞。研究顯示,氣溫每下降1℃,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會上升1%;且與夏季相比,秋冬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風險會增加41%。 不管是心肌梗死還是腦梗塞, 再好的治療也比不過預防。因為一旦發生心梗或腦梗, 我們不能確定是否能第一時間安全地抵達醫院,抵達醫院后不知道是否有機會開通血管,開通血管后不知道是否會有后遺癥。那我們該如何預防呢?既然寒冷應激是心肌梗死、腦梗塞的重要推手,我們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本身有"三高"或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比正常人群的耐受力要差,更應該注意保暖。除了及時添加衣物,還得關注自己的4個指標: 血壓 血壓作為人體主要的生命體征之一,不僅受到體內神經體液系統的調控,也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炎熱季節較低,在寒冷季節較高。所以在溫度降低尤其是驟降時,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先測測血壓,如果發現自己的血壓顯著升高,就要及早到醫院請醫生調整藥物治療方案。 冬季降壓,推薦選擇RAASI藥物(包括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等,代表藥物如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纈沙坦、厄貝沙坦等),此類藥物可通過抑制腎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激活來降低寒冷環境下的血壓波動。 血脂 血脂水平雖然不受溫度的影響,但如果你半年都沒有查過血脂了,最好在入冬后去查查。因為在秋冬季,人們的飲食較為厚膩,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 、甘油三酯升高的風險。理想的血脂水平是: 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3.4mmol/L,或 <2.6mmol/L(有頸動脈斑塊、外周動脈有粥樣硬化表現者的控制目標),或<1.86mmol/L(植入冠脈支架,或者明確診斷患有冠心病、腦血管疾病者的控制目標)。 心率 心率也是衡量心血管狀態的一個指標,在一定時間段內心跳的次數越少說明你的心血管系統狀態越好,心跳長期過快會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臨床建議,高血壓患者的心率應該控制在70次/分,心肌梗死、心衰、心絞痛患者應該控制在60次/分,沒有任何疾病的人應該控制在55~85次/分。如果你的心率不達標,過快、過慢都應該就診,明確原因,及時干預。 血糖 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狀態,血液中的葡萄糖會與蛋白質結合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糖基化終末產物"。過多的"糖基化終末產物"堆積在血管時,會促使血管硬化,血壓上升。在血管硬化的情況下,如果氣溫驟降使得血管急速收縮,就容易引發心肌梗死、腦梗塞等大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發生。因此, 我們也要關注血糖水平, 將空腹血糖控制在3.9~6.1mmol/l,隨機血糖不宜超過11.1mmol/L。 除了上述內容,我們平時最常提到的"健康飲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不要熬夜、遠離煙酒"也不能放松。只有長期堅持健康生活,才能大大降低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