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堅韌的軍事才能,奠定了大明江山的基業(yè)。然而,他晚年面對自己兒子的種種惡行,卻痛心疾首,感嘆不已。在《御制紀非錄》一書中,他更是直言不諱地指責了兒子們的非為,并預言他們的行為將導致國家的衰敗。那么,這幾個被朱元璋稱為“逆子”的兒子,到底做了什么讓朱元璋如此憤怒和失望呢? 來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朱元璋口中的四個惡子:有周王朱橚,朱元璋第五子(母為孝慈高皇后【一說蒙古女碽妃】)朱棣的同胞弟弟;另外還有,達寧妃所生的朱元璋第七子齊王朱榑、第八子潭王朱梓;郭寧妃所生的朱元璋的第十子魯王朱檀。其實,除了朱元璋口中的這四個,另外還有一個馬皇后所生的次子秦王朱樉,此人才是真正的惡貫滿盈。 下面咱們分別來看一下他們都做了那些惡。 一、秦王朱樉朱樉是朱元璋的第二個兒子,比朱標小一歲。 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位,將 13歲的朱標封為太子,對其他兒子并沒有封賞。 到了明洪武三年(1370)四月,朱元璋不顧眾臣反對,建立封藩制度,他決定將皇子們被分封到全國各地,開府領軍,朱元璋本意是讓這些皇子們 “藩屏家邦,磐固社稷”。 他將朱樉封為秦王,封地在西安,第三子朱棡為晉王,第四子朱棣為燕王,第五子朱橚為吳王,第六子朱楨為楚王,第七子朱榑為齊王,第八子朱梓為潭王,第九子朱杞為趙王,第十子朱檀為魯王,從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后來這些皇子們一個個成為當?shù)貦鄤萏咸斓摹胺酢薄?/span> 在當時的藩王中朱樉年齡最長,兵權最重,又擔負著拱衛(wèi)西北邊疆的重任,所謂“首藩者,宗盟之長”也,故秦藩國被稱為“天下第一藩”。 洪武十一年(1378年),西安城墻及秦王府修筑工程全部竣工,22歲的朱樉正式來西安就藩,同時下轄數(shù)萬兵馬。朱樉的王府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其建筑風格和裝飾藝術都體現(xiàn)了明朝皇家建筑的精髓,此府不僅有高大的城墻、深邃的城壕,還有精致的宮殿、宏偉的廟宇、秀美的園林,集政治、軍事、文化于一體,朱元璋在確定國都時,說西安為 “天下山川,惟秦中號為險固”,曾將西安列入都城的候選城市。就這朱樉仍不滿足。 1、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朱樉在宮中大興土木,荼毒百姓,做了很多勞民傷財?shù)氖虑椤V煸奥犅勚螅淮笈轮I旨申斥朱樉。 據(jù)《太祖皇帝欽錄》記載,朱元璋斥責朱樉說:
朱元璋怒斥朱樉的意思是說,秦王府已經(jīng)給你建成,你為何不知足還將九龍池中的亭子挪到楊家城古殿基上。你干這事要是放在漢唐時期,被奸人利用,你的王爵早晚保不住! 對于朱元璋的教育,朱樉當面磕頭如搗蒜,承諾的挺好,可一離開朱元璋的視線,就立刻恢復禽獸原形。 2、迫使軍民收買金銀,草菅人命 朱樉原本應當秉持著皇室的仁德與責任,治理一方,使百姓安居樂業(yè)。可是,他卻背道而馳,以權謀私,不顧軍民死活,在封地內(nèi)肆意妄為。每年,他都在封地命令關內(nèi)軍民人等收買金銀,數(shù)額巨大,不買不行,使軍民的生活雪上加霜,以至于傾家蕩產(chǎn),賣兒鬻女。當有三百余名百姓因為無法完成他的命令而來到王府求饒時,他不僅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反而下令對這些無辜的百姓大打出手。其中一名無辜的老人被當場殺死,捉拿了近百人。
3、捉孕婦入府,破碎人家庭 朱元璋一生以勤政愛民、英明睿智。他深知,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尤其是邊疆地區(qū)的土番十八族人民,更是需要朝廷的安撫與照顧。他費盡心力想方設法地安頓撫恤這些邊疆民族,力求維護邊疆的穩(wěn)定與和諧。 可是他的次子朱樉卻做出了令人震驚的行為。在他出征西番時,卻將土番十八族中的孕婦搜捉入府,使得無數(shù)夫婦生離死別,家庭破碎。
4、殘害幼童,荒淫無道 朱樉被封為秦王,駐守西北,本應以守護邊疆、安撫百姓為己任,可他在出征西番時,犯下了令人發(fā)指的罪行,他擄走了一百五十名幼女,又將一百五十五名幼男閹割,這些男童們本應是家中的希望,是國家的棟梁,可是他們卻在這場災難中遭受了無法挽回的傷害,閹割手術在當時的醫(yī)療條件下極為簡陋,許多男童因為手術過程中的感染或術后恢復不好而死亡,有些孩子的傷口還沒過20天,就被朱樉下令搬運東西,因傷口迸裂致死大部分。這場浩劫給西番地區(qū)無數(shù)的家庭帶來刻骨銘心的傷痛,朱樉的出征西番事件血腥而殘酷,使數(shù)百家庭失去兒女,失去希望。
他嫌棄西安的女人腳大,專門派陳婆子和太監(jiān)吳泰 “于蘇杭收買女子”。 辦事前特別交代他們,一定要買“似紙上畫的一般模樣女子”。 這種無理要求,怎么能做到?陳婆子和吳泰自然沒有搜尋到如畫中的女子。為此,朱樉將吳泰的膝蓋剜去,將陳婆打死在杭州。后來,朱樉終于得到他喜歡的杭州美女王氏,便將王府內(nèi)大小事務都交給她裁決,不管對錯,她說了算。此事件被記錄在《紀非錄》中。 5、繼續(xù)大興土木,寵愛次妃以折磨人為樂 在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上,朱元璋不止一次苦口婆心教育朱樉,仍不思悔改,繼續(xù)役使軍民在宮中建起亭臺池塘以供自己取樂。 朱樉妃子是朱元璋用聯(lián)姻的方式為他所娶的,他的正妃是王氏,是元末大將王保保的妹妹,次妃是鄧氏,是開國衛(wèi)國公鄧愈之女。這種政治婚姻,他也用在太子身上,用在朱棣身上,朱標之妻是常遇春之女,朱棣之妻是徐達之女,他們倆都對妻子恩愛有加,而朱樉卻對自己的正妃太殘暴,對自己的次妃又太寵溺。 朱元璋讓朱樉迎娶王氏,目的是想向王保保示好,勸降王保保。可是朱樉一點都不喜歡王氏,他將王氏軟禁到別的地方,每天只給她提供一些過期水果讓她吃,想慢慢折磨死她。 與此同時,他為了討好鄧氏,讓人到沿海搶掠她喜歡的珠翠,導致許多百姓家破人亡。 除此之外,他還和鄧氏在秦王府中濫用私刑,例如,他看哪個宮人不滿意,就割掉其舌頭。他千方百計折磨下人,有的宮人被他埋在雪中凍死、有的被綁在樹上餓死、有的被用火燒死等等。
秦王府內(nèi)的罪人,按律應解赴京城治罪。但是朱樉害怕這些人到了南京之后,會泄露自己在封國胡作非為的事實,竟然將這些人全部滅口。為了防止有人到京城告密,朱樉專門派人在沿途攔截赴京人員。搞得整個秦王府的宮人人心惶惶。 對朱樉所行惡事,朱元璋多次教育說:
意思是說:從你做出的一系列惡事來看,你簡直像禽獸一樣愚蠢。我懲罰你,你不要疑惑。若是我死之后你還這樣,到時候不能怪罪你兄長不饒你,這全是你咎由自取。 洪武十五年八月,其生母馬皇后病逝,離京四年的朱樉第一次回到南京,大明其他皇子們也紛紛奉旨回京奔喪。 朱元璋在悲痛之余仍不忘教育他這個不爭氣的兒子,朱樉在南京城待了兩個月,朱元璋多次耳提面命,勸他做一代賢王。朱樉表面答應得挺好,一回到西安就又老病重犯了。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樉的種種惡行又一次傳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以朱樉過失太多為由,令朱樉速回南京,并派太子朱標前往西安徹查。可是朱標返京后,為朱樉說了不少好話,朱元璋就允許朱樉返回西安了。 不料,朱標自從從西安歸來后,就漸漸病重,到了次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就因病去世了,對于朱標的死因,至于是什么病沒有具體說明,只是寥寥幾筆,說是風寒,就對他的人生畫上的句號。朱元璋悲痛欲絕,一夜白頭。 關于朱標之死,坊間有傳言和朱樉有關,事實真相,無從考究。 6、謀逆 朱標去世后,朱元璋在考慮新接班人上大費腦筋,按常理來說,嫡長子去世,要讓嫡次子做接班人,因而朱元璋最應該考慮的人應是嫡次子朱樉,可是朱樉在做人上根本不行,但“殘暴”這一條就被朱元璋給pass掉了,他連藩王都做不好,怎談做皇帝? 相比,朱元璋更中意老四朱棣,他在召群臣于東閣門議立太子時,說:“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由于諸王都擁有重兵,大臣們誰也不敢說話,后來大臣劉三吾說:
就這樣,朱標之子朱允炆這才成了“皇太孫”。 不過,對皇位朱樉是有很大的覬覦之心的。 他曾派人制作皇后的服飾給鄧氏穿,同時又將自己房中的床做成五爪龍床。五爪龍乃天子專用,早在周朝時期,禮制上就規(guī)定“五爪天子、四爪諸侯、三爪大夫”。明清時期,民間也有“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所以,朱樉作為親王,最多只能用四爪龍,他卻用五爪龍,其野心昭然若揭。故而朱元璋在得知此事后一邊斥責秦王“僭分無禮,罪莫大焉”,一邊將鄧氏賜死。 朱元璋不舍得將親兒子賜死,而是賜死了他的愛妃鄧氏,以示警告。這讓朱樉很難過,不過,他仍然不能善待正妃,朱元璋再三省諭,讓他以禮相待正妃王氏。朱樉不聽,仍將王氏幽囚宮中。
其實朱樉的惡行不僅僅以上這些,簡直罄竹難書。 到了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朱樉的末日終于來臨。由于朱樉在府中殘害宮人的惡行累累,使宮中下人感到性命朝不保夕,人人自危,有三名老宮人熟悉朱樉的生活習性,特別是日常飲食。為了自保,她們就在一塊商量,決定送朱樉上西天。這三名老宮人知道朱樉喜歡吃櫻桃,就偷偷在他吃的櫻桃內(nèi)下劇毒,朱樉吃后,頃刻間就倒地而亡,終年40歲,在位共27年。
朱樉去世后,朱元璋嚴懲了三位老婦人,并讓禮部和宗人府降低朱樉葬禮的規(guī)格。對于朱樉的死,朱元璋的憤慨代替了悲傷,他說:
朱樉去世后,朱元璋給了他一個特殊的謚號:愍。因此,后人稱朱樉為秦愍王。“愍”的意思是“憂患、痛心之事”。一字謚號,準確地概括了大明朝第一位秦王的一生。 二、齊王朱榑齊王朱榑,就藩于青州,出鎮(zhèn)開平(今河北唐山),此人兇狠暴戾。朱榑為朱元璋的妃子達定妃(阇氏)所生。本來達寧妃為陳友諒的妃子,朱元璋打敗陳友諒之后,為了羞辱陳友諒將他的愛妃擁入自己懷中。
達寧妃為朱元璋生下老七和老八兩個兒子,不過這兩個兒子都在四大惡皇子之列。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榑18歲時就藩青州,自從朱榑來到,這座王府中的每個百姓都在煉獄中煎熬。 朱榑喜好殺人,朱棣曾說他:“王性兇悖” 齊王朱榑所殺害的受害者清單: “指揮5人,千戶9人,百戶20人,鎮(zhèn)撫3人,知府1人,王府官2人,舍人12人,生員4人,軍人27人,校尉200人......” 《紀非錄》 被他殺害的官吏及其家屬482人。 此外,他在封地不顧百姓的疾苦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起蓋僧寺”“筑土山”,山東與湖南相距四千里地,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他卻派人“往長沙放筏”, 這種勞民傷財?shù)男袨椋尠傩諅儽陡衅v,怨聲載道。對此朱元璋說:“如此勞人,自古所無”! 另外,山東各地送交朝廷的文書,朱榑都強令必須要他驗過之后,“方許入遞”。 包括山東州縣官學里的生員,都免不了被齊王征召入府當“使喚奴仆”。 朱棣執(zhí)政時期,朱榑更加驕縱,明成祖曾多次勸諭。齊王不但沒有悔改,反而更甚。 對此朱棣曾怒斥道:
朱榑陰謀畜養(yǎng)刺客,招異人術士作咒詛,輒用自己的護衛(wèi)軍來守衛(wèi)青州城,又將城墻與苑邸圍墻并筑,隔離外界往來,不許守吏登城夜巡。李拱、曾名深等官員向成祖上書急告變故,齊王于是將他們拘留匿藏意欲滅口。 三、 潭王朱梓潭王朱梓,1369年出生,朱元璋第八子,朱榑的胞弟,明朝唯一一任潭王,封地湖南長沙。 清修《明史》對他的描述為:
朱梓自幼聰明伶俐,卻深受宮中權力斗爭的影響,性格逐漸變得孤僻多疑,扭曲殘暴。他對于權力和地位有著近乎瘋狂的渴望,但這種渴望并未轉(zhuǎn)化為正面的努力,反而讓他走上了一條充滿陰謀和背叛的道路。 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惡貫滿盈的事情,讓朱元璋如此震怒呢? 1、朱梓的變態(tài)行為。 此行為有些讓人惡心。他命王府中的宮人搜集人的大號排泄物,并做成丸子狀,然后強迫她們把這等排泄物當做美食一顆顆吃下去。 看著下人干嘔難以下咽的神情,他就威脅她們吃,每吃一顆,朱梓都要問上一句:“好吃嗎?” 說不好吃的就遭酷刑甚至被殺,宮人們不敢違背朱梓的意思,只能回答:“好吃”。 “既然好吃,那你就再吃一顆吧……”
2、另外,朱梓喜歡看人獸搏斗的血腥場面。 他令人用磚砌墻,“四面縱虎其中,令軍士于內(nèi)搏殺”,儼然古羅馬斗獸現(xiàn)場,場面讓人不忍直視。 3、酷刑折磨不合己意的王府府官: 用“鐵骨朵”打死典仗、用皮鞭抽典簿一千下致死,將護衛(wèi)指揮用繩子綁住腳,四人拉扯著“倒懸井中”; 用鐵鞭打長史常曾;打折火者臂膊;以火灸拳火者手;以丸彈火者;于宮中造淫褻器具,授之于宮中老婦,非禮百端等等。 后來,因胡惟庸一案,牽連到其岳丈,罪孽深重的朱梓遂恐懼自焚而死,終年21歲,死有余辜。 四、 魯王朱檀朱元璋的第十子,生母郭寧妃。洪武十八年(1385年)19歲就藩兗州,朱元璋為他修建了豪華的宮殿,賞賜了天下稀有罕見的金銀珍寶,讓他管轄四州二十三縣。 此皇子自幼聰慧過人,備受朱元璋的喜愛。本來謙恭下士,博學多識,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有望成為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他的人生軌跡在就藩不久后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到了封地他逐漸沉溺于女色,過上了燈紅酒綠的侈奢生活,而且開始變得貪婪,越來越殘暴無度。 他到了封地,加派人在城外大興土木修筑園林;動輒就對下人打罵,甚至動用酷刑,致死的情況數(shù)不勝數(shù)。根據(jù)《御制紀非錄》中記載, “打死淮安畢指揮及打儲指揮幾死”“用弓射紀善張庸旁典仗項衣”“ 打護衛(wèi)指揮幾死”“ 打死火者二名”等等。 朱檀唯恐享受不盡人間歡樂,想永久享受,就往長生不老上面追求,終日焚香誦經(jīng)。“先為赴京,不行精潔身體,祭祀所過山川,用酒泡飯,昏醉在船。” 后來他服食龍虎固真等丹,兔絲子無比山藥等丸,中毒導致雙目失明,燥毒致死。
死時19歲。 朱元璋對朱檀這個兒子深惡痛絕,在他死后賜“荒”字為其謚號,稱魯荒王。 五、朱元璋口里的“逆子”—— 周王朱橚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宗王時,朱橚的封號為吳王,此時的朱橚年僅九歲。這個封號對朱元璋意義深遠。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在中國東南地區(qū)自稱吳王,建立西吳政權,首都為應天府(今南京)。1366年小明王沉于江中溺死,朱元璋廢除龍鳳紀年,將明 年改為吳元年。 吳這個稱號,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非凡的象征意義,“吳”是朱元璋起家的地方,也是他最初建立勢力的根據(jù)地,因而“吳”是朱元璋和他的軍隊的精神象征,朱元璋對此號是非常珍視加重視的,因而他不會輕易將此封號隨意封授,可是他卻將此封號給了朱橚,可見對朱橚的重視程度。
不過朱元璋考慮到吳地是國家賦稅重地,在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到開封就藩。三年后,朱橚就藩去了開封,以修繕的北宋皇宮作為王府。可是,過了8年,他卻私離封地,來到之前的駐地鳳陽。被人告密后,朱元璋派人暗查。得知當時朱橚的岳丈宋國公馮勝也在鳳陽,手握重兵。朱元璋一怒,于1389年,將朱橚流放到云南,周地由其長子朱有燉代理藩事。 后來,馮勝被朱元璋殺死。 到了建文元年(1399年),倒霉的朱橚被他的次子朱有爋舉報謀反,又被發(fā)配到云南。從此他決定遠離政治。 朱橚在云南的期間,朱橚對民間的疾苦了解增多,看到當?shù)鼐用裆瞽h(huán)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醫(yī)少藥。他組織本府的良醫(yī)李佰等編寫了方便實用、“家傳應效”的《袖珍方》一書,救死扶傷,造福一方百姓。 回到開封后的周王朱橚,更加關注民生,收集可以充饑的野菜進行種植,一方面方便普通民眾尋找食物,另一方面也方便自己研究,最終編著成《救荒本草》與《普濟方》。 《救荒本草》一書,為明代農(nóng)業(yè)和醫(yī)學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后來吸引了國際上多國的學者學習、研究,并贏得了當代國際學術界的重視和高度評價,此書成為中國歷史上罕有的植物學專著。 朱橚被稱之為醫(yī)學家,植物學家,當之無愧。 朱橚最終活了64歲,活到洪熙元年(1425年),在開封壽終正寢。在朱元璋的所有兒子中,只有他對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舉報/反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