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是我》是一部差點錯過的好電影。港版的無緣社會寫實,看得人滿心冰涼。生病的獨居老人、沒有歸屬感的年輕人,這個略帶傷感的題材被處理得輕松明快,對比如今人際關系的冷漠,這樣相互取暖的故事確實很容易打動人。該以何種態度面對必將衰老的身體,是每個人都不可回避。也許就像湖南企發文化的王老師說的,生命里那些最孤獨的時候,能安然度過,就是人生大幸運了吧。 該片講述了患有認知障礙的芬姨和生活窘迫的阿旭兩個來自社會底層的陌生人,在大都市里萍水相逢,最后相知相伴的溫暖故事。一個在城市中游蕩的不羈少年阿旭,因一盒雞蛋而結識了孤獨老人芬姨,因為工作失意、生活窘迫,無處可去的阿旭利用“計謀”住進了芬姨的老屋,兩個完全沒有交集的人成為了臨時室友。然而,生活在各自主張世界中的兩個人,在同一屋檐下無法平靜,脾氣古怪的芬姨立下規矩, 令年少輕狂的阿旭難以接受... 這是一部不錯的生活片,很真實地講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講述香港底層人群的日常生活。初期阿爾茨海默病的凄涼單身老太太,卻是當年的花魁歌手,遇到了好像義子的年輕人,相互照應,相濡以沫。反映了孤寡老人的現實困境,給人很凄涼的感覺,但又有很多溫馨的段落。這樣的故事,不知該讓人是喜是悲呢?就像本片結尾的那一幕。看過之后,只能覺得,還是趁年輕好好行樂,不枉青春年華,不要活到老年,人老了只會如片中那般凄慘。 現實主義題材總是這樣吸引人,從中看到香港住房的擁擠、年輕人的漂泊、獨居老人的困境以及在冰冷城市中陌生人相互溫暖的可能性。但導演還是過于樂觀了。久病床前無孝子,當芬姨的老年癡呆進一步惡化之后,照顧她對于年輕的阿旭來說將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何況他還沒有結婚。其實一開始的我是很討厭男主的,但后來想想也能理解,他這樣的經歷有冰冷的外表和善良的內核。而芬姨真是特別溫暖的角色吧,有小太婆的熱情和防備。故事拍到這里就可以結束了,不需要讓我們看到后面的生離死別。 影片沒有停留在一味苦情,也不只是一上來就想打動你,煽情到死。阿旭和芬姨,始于偶然的幫助,但互不信任,夾帶欺騙、算計和貪便宜。在吞下并消化痛苦的過程中再次重復了羅耀輝總結過的人生忠告:運氣好不好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放棄了什么。死亡是逃不過的結局,但人海之中遇見了你,一切變得有意義。阿旭曾經在福利中心看到母親帶著孩子而神傷,遇到芬姨之后人生有了亮色,兩個人缺失的情感得到了相互補充,在大街上再看到別人相互抱怨,阿旭卻涌起了暖人的微笑,這是一個成長與改變的過程。 兩個孤獨底層人物的羈絆情愫,從開始的互斥到最后的接納,還有一系列小插曲都非常溫情。這類苦情搭檔戲難得的是其氛圍輕松。本片并沒有大書其悲,而是換了角度取其幸運。就像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的,一老一少從最初的陌生疏離到互相關懷,敞開心扉,一幅港人的生活畫卷在我們面前緩緩展開,雖說也出現了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的群像,但是只是簡單的點到為止了。幸運有我,與你相伴,共同面對生活的“難”。 陌生人之間建立起的聯結,互相溫暖,更能擊中人心。兩個被生活拋棄的人,成為了彼此的希望。生活不是離開誰都不能活,而總有一個人會打開人冰冷的內心,讓人再次變得柔軟。果然人和人之間都是有緣分的,而做人,不是你幫幫我,就是我幫幫你,有個依靠日子會好過很多。但現實有太多的惡,而事實上不管離了誰,最終日子還是會往下過,日子繼續,但人心會變,會冷會傷,如果沒有那么多可惜,而是多一些珍惜,或許,會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