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起因是兒子最近又出現了一段類似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的癥狀。幸好,這一次我只用了3天時間就療愈了他的驚恐和應激反應。 回想三年前Lucas第一次出現PTSD癥狀時,我們夫妻二人既摸不到頭腦,又非常的焦慮和緊張。那時的Lucas還沒有獲得譜系障礙(自閉癥)的診斷,而我也還不懂心理學,更不知道是什么創傷后應激障礙。 ![]() 看著兒子極度恐慌、不吃不睡、坐立不安的樣子,我感覺他像得了魔怔一般。想帶他去看精神科醫生,但又不知道這種情況應不應當算成精神障礙。 雖然我去咨詢了兒科醫生,但也沒有得到建設性的指導。最后我只能靠著實戰經驗摸索出一條安撫和治愈兒子創傷性記憶的方法。 時至今日,我自己也成了一名心理咨詢師,對于自閉癥兒童的神經發育障礙也有了腦科學方面的理解,行為療法也已經成為我日常生活中養育兩個孩子的神器。 我很感謝兒子。因為他,我成為了育兒專家。不僅對待特殊的兒子,我有著一系列得心應手的相處之道。在養育普娃女兒的路上,兒童心理學也幫助我克服了很多新的難題。 01 恐懼與控制 當生活中一些意外的情景引發焦慮和恐懼時,自閉癥兒童有一些常見的反應模式。他們會驚慌失措,要么選擇逃跑,要么選擇僵在那里一動不動。他們可能會緊閉雙眼,雙手捂住耳朵,似乎要關閉世界通向他的大門。 ![]() 如果他們不能逃避現實,那么他們可能會產生一種自然的反應:試圖掌控局面。對于有語言的自閉癥兒童,他們可能會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同樣的語言。對于無語言的兒童,他們可能會用無聲來抵抗。 對于大部分不懂得自閉癥的成年人來說,他們只能看到自閉癥兒童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奇怪行為。但卻不知道這些行為的背后,是孩子應對焦慮和情緒失調的策略。 探求這些孩子的內心世界,對那些要日常照顧自閉癥兒童的成年人極其重要。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理那些不確定的外界因素,可以幫助我們與自閉癥兒童深度鏈接。 當我們給予孩子共情時,孩子也會對我們產生一定的的信任感。而建立信任的關系和安全的環境,是讓孩子欣然接受我們制定的干預計劃的第一步。 02 創傷性的閃回 在兒子5歲那年的一場萬圣節旅行中,我們訪問了法國的一個古鎮Colmar科爾馬。這個旅游城市有個奇怪的紀念品,就是大街小巷的紀念品店都會在門口外面掛上幾串會說話的娃娃。 每個娃娃長的都不一樣,說的話也不同。只要不同的路人靠近他,說上一句話,娃娃就會以不同的變聲音色重復同樣的話。 兒子從小就害怕那些會發出聲音和自行移動的玩具。當他看到這個復讀娃娃的第一反應就是尖叫,我們也立刻帶他離開。但很快,當我們走到下一個店鋪,又遇到了同樣的娃娃掛在街道上。 ![]() 于是那天的旅行就成了我們一家人的噩夢。兒子越是害怕,就越想去一探究竟??稍绞强拷?,這個娃娃就重復一次我們說的話,Lucas就更加恐懼。 最后我們只能一路上時刻牽著Lucas的手不讓他亂跑去看那些隨處可見的娃娃。然后匆匆結束了在科爾馬的旅行。 離開那座城市后,我們開往了另一個露營地過夜。整個晚上沒有看到Lucas有任何異樣的表現。直到午夜時分,突然下了一場瓢潑大雨。 當噼啪的雨聲落在我們的房車頂上,熟睡的兒子立刻驚醒,然后大哭、顫抖、重復著說自己害怕的話語,好不容易才哄他睡著。 我們以為這只是一個偶然事件。但到了轉天早上,才知道這只是噩夢的開始。從第二天早上開始,Lucas開始拒絕吃飯,他一邊又一遍的看著窗外的雨,聽著雨水滴在房車上的聲音,驚恐得顫抖。 我們以為只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復“不要害怕,只是下雨”。兒子就會明白下雨并不可怕。但我們并不知道他的大腦杏仁核已經受到了創傷帶來的過度刺激,無法自己回歸到平靜的狀態。 ![]() 那時的我也跟著嚇壞了,我以為兒子嚴重到應該趕緊注射一劑鎮定劑。不然我的神經也跟著要壞掉了。Lucas重復性的語言讓我很崩潰,我被逼無奈也要重復性的回答他的問題。 回家后我曾經去看過兒科醫生,但基于兒子的癥狀只在特定與雨水和天黑有關的場景時才會出現,所以醫生也看不到我們看到的他驚恐發作時的樣子。 三年過去,再次回想那個創傷事件,我相信這不只是一個偶然,而是所有讓Lucas恐懼的因素恰巧都聚在了同一個場景下而產生過度應激的結果。 因為白天受到復讀娃娃的刺激,讓他的大腦神經變得敏感,對異常聲音更加恐懼。本來夜晚的睡眠可以幫助他降低白天受到各種外界刺激而激增的荷爾蒙。但恰巧在Lucas剛要進入到熟睡的狀態下,又被巨大的下雨聲所驚醒。 單一的可怕娃娃,或者下雨聲都不會讓他受到如此大的創傷體驗,因為以往也曾遇到過類似的可怕事物,但他只要離開可怕事物就會恢復平靜情緒。 但那一次偶然的重合,加重了大腦杏仁區的刺激。從而造成了Lucas出現持續性的過度警覺。 ![]() 圖片來自網絡 而腸道系統擁有人體80%的神經系統,腸腦軸的作用下,導致他消化不良,而腸道神經紊亂有進一步惡化了大腦的神經中樞系統。 從那一年的秋天開始,每一年進入秋冬,Lucas都會出現的疲勞倦怠癥,多動和注意力缺陷更加明顯。更多腸胃干預自閉癥兒童的文章見 03 天生特殊的大腦 自閉癥不是一種精神疾病,但是一種復雜性的神經發育障礙。這就是醫學界關于自閉癥定義的共識。 自閉癥人士有著一個特殊的大腦,基于他們自身神經系統的缺陷,那些在常人看起來非常普通的聲音、圖片、物體、人和場景,對于自閉癥人士看來,都可能引發他們的焦慮或者恐慌。 ![]() 秩序對于自閉癥人士尤其的重要,那些秩序以外的事往往超出他們的認知能力,也不在他們的掌控之內。失去掌控感往往是他們情緒爆發的導火索。 就像是5歲的Lucas不能理解為什么一個娃娃會怪聲怪氣說人話。在他的認知里,只有人才可以那樣說話。而娃娃的變聲也讓聽覺敏感的他感覺很受刺激,這是一種完全沒有聽過的聲音。他不知道聲音從哪里來,又從哪里去。 對于一個正常發育的孩子,也可能一開始會對這種娃娃感到害怕。但只要家長解釋娃娃發生的原理,即便不能完全明白,也不會感到驚慌失措。 天生的特殊的大腦讓自閉癥兒童更加容易受到刺激和驚嚇,更難的是圍繞在他們身邊的成年人往往感到困惑,更不知如何理解和幫助他們解除恐懼,回歸情緒的正軌。 04 超強的情緒記憶力 自閉癥兒童常常具有超強記憶能力,即便是那些無語言或語言能力很弱的孩子,他們也可能對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人、事件或者地理信息具有超強記憶。 雖然自閉癥人士力擁有特殊天才技能的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超強的記憶力確實看起來是這類人群的優勢。而雙刃劍的另一面則是,他們同時還具備了很強的情緒記憶,尤其會積累大量負面的情緒記憶。 情緒記憶通常會將人、物、場所、活動和我們過往的記憶聯系起來。他的影響力大到我們會因為開心的記憶而靠近相關聯的事物,而因為痛苦的記憶而逃避相關聯的事物。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典故放在自閉癥人士的身上,恐懼井繩的事件可能延長至數十年,而看到井繩的情緒反應,也會比正常人更強烈。 就像Lucas在熟睡中被雨聲驚醒的創傷事件一樣,他對雨聲的恐懼已經由下雨本身,關聯到天黑和睡覺。他激烈的反應讓自己對劇烈聲響的恐懼擴大到最日常的生活中。 我們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才幫助他從“雨、夜晚、聲響和睡覺”的負面的記憶中走出來。 如果你也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孩子,或者你的工作中要接觸到這樣的人群,現在你該明白為什么自閉癥兒童總是比正常發展的兒童經歷感覺異常的挑戰。 05 創傷后應激障礙 當一個人遇到了生活中的突發事件,或者經歷了暴力傷害事件(譬如童年時期的虐待和性虐待),或者經歷了悲慘的天災人禍(自然災害和交通事故等),他的大腦中和身體里儲存著強烈且極端的負面記憶。當這個記憶總是不斷的闖入或者嚴重影響個體的生活功能時,往往會被診斷為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 ![]() 腦科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人類大腦的杏仁核是加工情緒記憶的區域,也是負責情緒和記憶的邊緣系統的重要部分。當個體回想起創傷事件時,壓力荷爾蒙被釋放,從而刺激杏仁核,促使它釋放更多的荷爾蒙。 過多的壓力荷爾蒙造成了創傷個體產生嚴重的情緒激惹,即行為上表現出的易怒、易驚恐和過度警覺等。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是自閉癥兒童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情緒反應? ![]() 自閉癥的極端情緒反應與創傷后應激障礙有著區別,但也有著重合的部分。 生活中我們很少看到自閉癥兒童因為某種負面情緒記憶嚴重影響到他們正常的生活。但只要當與情緒記憶相關的事物出現時,他們就會“觸景生情”,迅速做劇烈的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不了解緣由的局外人看著往往會產生困惑。 因此了解腦科學在創傷后應激障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們站在貼近自閉癥兒童的角度去理解讓他們恐懼和痛苦的源頭。 ![]() PTSD的研究告訴我們,一旦人有了創傷性的記憶,我們就很難簡單的講它擦掉。因為它會在大腦里留下深深的印記。而與此同時,我們的身體甚至有時比我們的大腦更加誠實,毫不遮掩對創傷性記憶的反應。 當5歲的Lucas看到玻璃上的雨滴而開始坐立不安,站起來四處走動時,我就知道他的創傷性記憶又閃現了。當他聽到陌生的聲音,立刻面部表情表現的警覺時,我就知道我需要立刻跟他解釋這個聲音從何而來,到哪里去。 了解心理治療師對創傷性應激障礙的治療方式對我很有幫助,它幫助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信手捏來的應對兒子突發的一些恐慌情緒。 06 記憶與行為 國際著名自閉癥專家普瑞桑博士(Barry M Peizant)在他的著作《這世界唯一的你》(Uniquely Human : A Different Way of Seeing Autism)里寫道: “當自閉癥兒童突然間情緒失控時,或者驚恐大發作而沒有任何預兆和明顯的原因時,我們大概可以推定,他正在體驗一些我們不知道的負面情緒記憶。” ![]() 文章開頭說到最近我的兒子Lucas經歷了一次不好的情緒記憶。上個星期,他參加了外宿的童子軍夏令營。去接他回家時我才知道,他連續四個晚上都哭著想家。 回家后的第一晚他出現嚴重的睡眠困難,整個夜晚多次驚醒,從床上驚坐起來大哭。我花了很多心思治療他的創傷性記憶。終于在第四晚,他恢復了正常睡眠作息。 然后當我給了他一個陪睡玩偶時,本來情緒平和已經準備睡覺的Lucas突然大哭起來,“我不要去夏令營,我不要一個人睡覺,我想媽媽!” 我立刻意識到要立刻拿走這個玩偶。因為這個玩偶也陪他去了夏令營,回家后我一直沒來得及洗。直到這一晚,我把洗干凈的玩偶拿給他。但這個玩偶立刻激發了他的創傷性記憶。 我立刻把玩偶從他身邊移走,放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再給他換成另一個玩偶。然后重復的告訴他“媽媽不會離開你,爸爸媽媽都陪著你,你再也不會在外面睡覺了,接下來每天你都在家里睡覺。明天早上媽媽還要給你做你愛吃的早餐呢。” 在我一陣狂打“鎮定劑”之后,Lucas的情緒迅速平靜下來。他意識到自己早就回到了安全且舒適的家里,一切都恢復了原有的秩序。 07 治愈創傷性記憶 如何確定孩子的行為是出在了情緒記憶呢? 普瑞桑博士給出了三個重要線索:
為了解開自閉癥兒童因情緒記憶而產生的極端反應和過度行為,我們就需要知道如何治愈他們的創傷性記憶。 建立信任 自閉癥兒童在生活中往往容易感到恐懼,因為他們無法這樣一個多變的世界。他們不理解為什么會產生秩序以外的事件。對他人和世界的不信任和不可操控感,引發了他們內心的恐慌。 由于社交障礙,自閉癥兒童本來也不太善于與人交往。生活中總會有身邊的人對他們產生誤解,隨著誤解的加深,自閉癥兒童就會越來越無法信任他人,直到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與外界不再發生聯系。 然而可以幫助他們走出恐懼,重新打開通往世界大門的人卻也是身邊的父母、老師、同學和其他專業護理和康復人員。 矛盾的地方是,原本圍繞在自閉癥兒童身邊的成年人都抱著同樣的初心:改變自閉癥兒童的刻板行為、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能力。 但往往這樣想要改變孩子的初心造成了他們的壓力,增加了他們的焦慮和恐懼。 想要幫助自閉癥兒童接納成年人的干預的前提一定是先建立信任的關系。而建立信任關系就離不開完全的接納自閉癥兒童的行為、情緒和感受。 放下批判和否定的話語,豎起傾聽和接納的耳朵,可以讓自閉癥兒童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和容納的。當他們放下防備時,合作的自主意愿也會隨之誕生。 找到應激源,并回避它 尋找激發自閉癥兒童情緒記憶的因素并不容易。有些時候激發因素非常直接可見,譬如孩子聽到一些聲音就立刻捂起耳朵。但有時卻需要抽絲剝繭,觸景生情的反應有時候并不直接反應在一個具體的事物上。 即便如此,只要建立好信任關系,等待孩子主動敞開心扉,展露出一些蛛絲馬跡。 Lucas就讀的特殊學校有提供大巴接送服務。每一年大巴車上的工作人員都不一樣。上個學年的大巴車換成了一個容易焦慮的老阿姨。 之前整個暑假,Lucas都沒有出現過小便失禁。但一開學坐上大巴,竟偶然的小便失禁了。起初我們以為只是乘坐大巴的時間太長(通常在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之間)。但很快我們就收到了這個老阿姨的投訴。 ![]() 圖片來自網絡 不知道這個老阿姨對Lucas說了什么,Lucas開始更多在大巴車上小便失禁。Lucas對于任何負面評價都會很敏感,且感覺挫敗。老阿姨的反應激發了Lucas緊張的情緒,從而惡性循環又增加他小便失禁的頻率。 那段時間Lucas每次濕著褲子回到家時,一見到我就會哭著說“對不起,我小便在褲子里了。”從兒子驚慌的眼神里,我知道他的內心很自責和羞愧。 從那之后,Lucas出現了重復性的語言“我不要上學”。一開始我并不理解他為什么這樣恐懼上學。他自己也表達不清楚。我還嘗試說服他“上學很開心”之類的大道理,但都不奏效。 后來我推測是大巴車事件給他造成了創傷記憶。于是我主動跟他聊這件事對他的情緒影響。我幫他梳理恐懼和焦慮的心情,告訴他如何應對大巴車阿姨的負面評價。跟他確認爸爸媽媽絕對的理解和同情他。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后,兒子不再跟我念自己不要上學,他頻繁的坐大巴就小便失禁的意外也消除了。 給予選擇 找到孩子的應激源之后最好能避免他再次暴露在壓力之下。 譬如我們選擇放棄學校大巴接送回家的服務,自己調整工作時間接孩子上下學。這樣就能讓孩子避免接觸到這個不懂得正確跟自閉癥孩子溝通的老阿姨。聽不到負面評價,Lucas的壓力自己也就沒有了。 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可能無法避免應激源,那就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新的選擇。 譬如我做不到讓老天不要下雨,那么我就必須給Lucas一個新的選擇,告訴他不能逃避下雨天時,他還能做些什么去應對自己的恐懼。 我會引導他打開窗戶,伸出手去感受雨水滴落在手掌上的感覺。讓他仔細聽不同分貝和頻率的下雨聲。 ![]() 直面下雨天,讓他明白并不是每一次下雨都會產生巨大聲響,影響到他休息。也不是每一次下雨都在天黑時。冬天的雨和夏天的雨不同,白天的雨與夜晚的雨不同,大雨、小雨、雷陣雨、毛毛細雨全都各不相同。 同時我們還在下雨天為他提供防噪耳機,讓他自己選擇是否要戴上耳機阻隔雨聲,還是讓耳朵欣賞一場下雨的交響曲。 創造正面的情緒記憶 我喜歡用游戲和戲劇的方式來在兒子恐懼的地方加上一點搞笑的色彩。譬如我跟他講天會打雷的原理時,我不會引用枯燥的物理學,而是告訴他兩個互相排斥的家伙在天上見了面,然后一言不合就打了起來,吵得厲害就“轟隆隆”了。 應對關于下雨的那段創傷記憶,我試了很多方法。給他普及兒童自然科教片也是一個選項,但一個5歲且發育遲緩的孩子不可能明白所有的原理。相比之下,戲劇性的故事更能撫平他對陌生事物的恐懼。 在面對一個焦慮且會抗拒的孩子,我們需要表現出輕松的情緒和親切的語氣來創造一個正面、讓孩子喜歡的氣氛。 這個方法不止對治愈創傷記憶有效,如果你想讓那些服從指令很差的兒童變得聽話,使用正面的語言也會更有效。 譬如,當孩子沉溺在游戲中,不愿意按時上桌吃飯時。與其用命令且不耐煩的語氣催促孩子,不如換一種正面的方式。我會說“寶貝,你的某某食物做好了(通常是他愛吃的)。快過來把它吃掉吧。”“哎呀,這么好吃的東西,你不來的話,那就我來把它吃掉吧。” 在我的家長群里,自閉癥同時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礙的兒童高達一半的比例。這跟我在相關文獻和書籍里看到的科研數據比較吻合。 自閉癥和注意力缺陷障礙(也稱多動癥)的共同特點是二者都是一種原因不明且復雜的神經發育障礙。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通常都會厭煩日常重復性的事物。因此,使用新鮮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關注你的指令和話語。 最后我想引用普瑞桑博士的一段話來結尾: “在所有的策略中最有效的應該是,幫助孩子創造一種充滿正面情緒記憶、豐富多彩的生活。做為家長或專業人員,我們的任務只有這一個。 而具體的做法是:我們為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而不是實施強制;我們提升孩子的動機,尊重孩子的優勢,而不是實施外加的改變;我們讓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更充滿樂趣和歡聲笑語,而不是讓孩子受苦。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自閉癥兒童、少年和成年人會較少經歷負面的經驗,較少產生痛苦的情緒記憶,這會是他們減少焦慮和恐懼,從而能夠歡歡喜喜面對生活提供的機會。” 今天的文章很長,如果你能仔細讀完,相信你會有獨特的啟發。 對學習兒童心理學有興趣的家長一定要關注我。由于后臺有讀者咨詢過往心理課程,近期我考慮重新整理一下做一次公益發售。 目前我正在學習功能醫學治療自閉癥和多動癥兒童神經發育障礙的治療方案,有興趣的學習飲食干預和腸道調理的朋友也可以進入公益群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