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湯,一方富硒之地。溫湯鎮擁有國內唯一的富硒低硫溫泉,水溫常年保持在68~72℃,泉水可飲可浴,富含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土壤平均硒含量為0.39mg/kg,轄區富硒土壤面積占全鎮土壤面積的96%;土壤中硒含量最高為0.91mg/kg,無硒過剩風險;土壤中有效態硒比例達13.68%,高于一般天然富硒區的平均水平。溫湯鎮先后獲得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世界溫泉健康名鎮、中國亞健康養生溫泉SPA示范基地等多項品牌和榮譽。 近年來,溫湯鎮憑借得天獨厚的富硒水土資源條件、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積極推進富硒產業發展,培育富硒農產品品牌,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立足富硒溫泉資源稟賦,多梯度、深層次、產業化的開發利用,延伸硒泉養生產業鏈,硒泉康養、富硒食品等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探索出一條以富硒功能農業帶動鄉村旅游、大健康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特色之路。 利用富硒資源,打造特色“硒”品牌 溫湯鎮稟賦富硒資源和生態優勢,著力在富硒農產品、飲品、休閑食品等產業發展上做足文章,積極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大力發展富硒產業,打響富硒特色品牌。加大富硒品牌宣傳力度,提升“溫湯富硒”影響力。中國溫湯、明月天下情等各級媒體平臺發布宣傳信息百余條,閱讀量達百萬人次,不斷通過新媒體平臺重點宣傳溫湯硒資源優勢及硒產業發展成效,切實提升溫湯硒產業的知曉率。 2014年,彭坊村返鄉青年彭金峰等人組織當地村民成立了江西宜春硒將軍種養專業合作社,成功打造硒將軍富硒皇菊種植基地,以“合作社 公司 農戶”“農業 旅游”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富硒皇菊、富硒大米、富硒菌菇、富硒山茶油、富硒果蔬等特色農產品,總面積2400余畝,聘用合作社成員150余人。產品暢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年銷售收入600多萬元,村民從中獲取勞動收入200多萬元,該基地先后榮獲國家級示范社、江西省示范家庭農場、宜春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 提升產出效益,喚醒土地“硒”旺路 溫湯鎮把發展富硒產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提高農業附加值。2023年,溫湯鎮規劃種植有機水稻2000畝、富硒水稻5000畝,畝產700余斤。 金秋9月,在謝坪村海拔600多米的坡地上,金黃的水稻豐收在望,天然富硒土地資源被喚醒,這里的土壤富硒含量高達5.84mg/kg。誰能想到這些坡地曾經因為耕作條件差而一度撂荒?謝坪村黨支部依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耕種模式,通過實施土地平整等措施,增加了耕地數量,提高了耕地質量,既方便耕種和收獲,又解決了灌溉排水問題,還提升了群眾的居住環境。謝坪村利用富硒這張名片種植特色水稻,打造出了富硒有機高山冷水稻,廣受市場好評。 拓展產業版塊,做好產品“硒”文章 為了打好“富硒牌”,溫湯鎮通過深挖資源優勢,探索土地轉化路徑,在發展富硒特色小鎮、壯大富硒產業基地、推廣富硒品牌等方面做活“硒文章”,逐步完善了潤田翠天然含硒礦泉水、隆平有機農業、宜春金片禪茶、富硒中藥材、溫湯佬富硒皮蛋等多個產業版塊,打造出一批具有溫湯特色的富硒產業品牌,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營銷,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為農業振興賦能,為助農增收、鄉村振興加油助力。 近年來,“溫湯富硒”品牌知名度響徹周邊省市,先后有宜春市大滋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的“富硒菊花”“富硒大米”等8個產品獲得富硒認證,其中富硒泉水大閘蟹、江西隆平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為市富硒農業產業示范基地。 延伸產業鏈條,推動文旅“硒”融合 堅持以生態硒資源為媒,將生態硒資源文化與休閑農業、旅游業有機融合發展,獨具特色的資源優勢,給溫湯帶來旅游產業擴展空間和潛力。 溫湯鎮抓住鄉村旅游帶來的機遇,對富硒資源開發進行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民宿集群、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等新產業、新業態,成功打造花海原居、二十四橋明月園鄉村旅游綜合體,水口民宿重點示范村等鄉村旅游示范點。依托油菜、富硒菊花種植,成功舉辦“醉美”油菜花節、菊花采摘季等活動,激活田園旅游新體驗。村民們開起了農家樂,提供的都是具有富硒特色的農家菜肴,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來,在不斷滿足游客多層次、個性化、品質化的休閑旅游需求的同時,進一步的推動“硒”文旅一體化建設深度融合、有序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農民通過就近務工、房產土地入股分紅、農家樂經營、土特產銷售等方式實現脫貧致富。(李峰、張玉良) |
|
來自: 人生之初ABC > 《種養 技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