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40歲的謝芬在火車站經營了一家小旅館,認識了離異三次的王立,那時候,謝芬因為前夫家暴,一直沒能走出來,已單身8年。
王立對謝芬溫柔體貼,謝芬很是感動,最后她將旅館轉讓,嫁給了大他9歲的王立。
王立與第一任前妻的兒子已經上高中,謝芬的女兒跟了前夫,婚后,她想要跟王立再生個孩子,這樣他們這個家才能更穩定。
婆婆得知后極力反對,她覺得沒這個必要,這只會自找麻煩。兒子有多大的能耐她清楚,每月就5000元的工資,再撫養一個孩子談何容易,再說他年紀這么大了,將來就更吃力。
謝芬卻一意孤行,最后她生了個女兒。原本就重男輕女的婆婆,對這個孫女簡直是看都不愿多看一眼,她只關心自己的大孫子,眼里也只有自己的大孫子。 
謝芬和王立感情還不錯,王立對這個小女兒疼愛有加,對妻子也是數十年如一日,呵護備至。婆婆一直跟小兒子生活在一起,謝芬和婆婆也沒有什么來往,關系也就很淡。 原本謝芬母子在丈夫的呵護下,生活無憂。
可天有不測風云,這天,王立騎著剛買的摩托車發生車禍摔了一跤,人當場就沒了。
相伴十年的丈夫死了,謝芬卻是一點眼淚都沒有流,人要拉到火葬場的時候,謝芬也只是面無表情地看了一眼,老母親哭得撕心裂肺,謝芬從頭到尾冷靜地讓人感到害怕。
更讓人婆婆無法理解的是,兒子的葬禮上,他的前任妻子都哭得很傷心,謝芬還是一滴淚都沒有流,居然在忙著收“人情錢”。按當地的風俗,這種事一般都是請人代勞,但是她卻要自己親自上陣。
別人在背后議論紛紛,婆婆覺得謝芬讓他們家顏面掃地,說她太狠心了,簡直是不可理喻。
事后,小叔子要求看一下禮薄,謝芬卻不愿意拿出來,小叔子也請了自己的朋友,他得知道別人送了多少錢,到時候好回禮,謝芬卻怎么也不肯將明細拿給他看。
從頭到尾她的冷漠早就讓王家人忍無可忍。
頭七那天,按當時風俗下午三點,親戚們要一起到墳上去祭拜,可誰想,當大家來了以后,謝芬卻不在家,大門緊閉,打電話也不接。
婆婆再次憤怒到了極點,待親戚們走了以后,她直接拿起一根棍子砸爛了兒媳婦家的玻璃,這樣的女人鐵石心腸,兒子走了,她沒有必要在這個家里住下去了。
謝芬說自己是去接女兒放學,所以沒在家,并不是在外面玩,但是她這樣的解釋,婆婆根本聽不進去。
后來,婆婆為了要趕兒媳謝芬走,這天,還對她說自己要搬來和她一起住,以后就由她替自己養老。
謝芬目瞪口呆,你兒子都不在了,我自己都不知道該怎么辦?還怎么贍養你,再說,你還有小兒子,在那邊住得好好的,干嘛要到我家里來生活。
婆婆認為這套房子也該有她的一半,她住也是合情合理。
謝芬不答應,從那以后,婆婆隔三岔五地到家里搞破壞,門窗都砸得差不多了。謝芬帶著女兒,過著心驚膽戰的生活。
這天,她打電話到電視臺尋求幫助,婆婆對記者說:“這樣的女人心太狠了,我兒子跟她結婚10年,死了她都沒有掉一滴淚,還有心情在葬禮上收錢,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替我兒子感到不值。
她嫁到我們,都沒有主動來看過我一次,總共加起來沒叫過五次媽,逢年過節都沒有任何表示,這些我都忍了,現在我兒子不在了,我沒有辦法原諒她。
謝芬承認自己有些地方做得確實不妥,但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善表達,自己的丈夫沒了,她比誰都難過,都幾個月了還沒有緩過神來,怎么會不傷心呢? 
謝芬的妹妹得知姐姐的遭遇,趕來替她打抱不平,她說謝芬從小就性格好強,有什么事都會悶在心里,小時候即便是被父母打了,也不會哭,姐夫走了,她這段時間都瘦了十幾斤,以前紅光滿面,現在兩眼無神,看起來老了很多,不能因為她沒有哭,就說她不傷心。
為什么要忙著收錢呢?謝芬承認自己確實做得不妥,她其實并不懂這些風俗習慣,這才造成了誤會。
無論別人怎么勸說,婆婆堅持說這套房子是她兒子建的,現在就該有她一半。
事實上這套房子是他們婚后建的,是夫妻共同財產,婆婆沒有權利將兒媳婦趕走。
逝者已逝,活著的人就該好好地生活下去,我想這才是對逝者最好的緬懷,表達悲傷的情緒有很多種,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哭似乎是最直觀的悲傷情緒,哭也代表了一切。不哭就是不傷心,作為成年人,有時候可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療傷。
遺忘,對美好的事物來說是一種殘忍,但對不幸的事物來說,卻是一種仁慈,對于不好的事,只有學會坦然接受,內心才會變得平和有溫度。
所謂愛屋及烏,如果母親真愛自己的兒子,就該要好好善待他的妻子和女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