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今天這個文章我將按照大唐詩人出生的先后順序,把唐代所有的著名詩人揉在里面,幫大家捋一下,讓我們一起重新溫習,能寫進唐詩三百首的都有哪些詩人。 一公元618年,李淵于長安稱帝,大唐正式建立,次年七歲寫下,鵝鵝曲項向天歌的駱賓王出生了,這也是咱們上學時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 ![]() 二公元630年,盧照齡出生了,留下一句愿做鴛鴦不羨仙,便開啟了他小兒麻痹半身殘疾的一生。 ![]() 三元645年,李嶠出生,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讓他成為了宰相堆里最會寫詩的那個才子 ![]() 四公元650年,楊炯出生,雖未去過邊塞,卻成為大唐的第一位邊塞詩人。同年,王勃出生,16歲金榜題名,27歲寫下千古第一駢文《滕王閣序》,留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句,后英年早逝。 ![]() 五公元659年,賀知章出生,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聞名,自稱“四明狂客”。 ![]() 六公元661年,陳子昂出生,留下“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自忍受孤獨,卻將天下攬入懷中。 ![]() 七公元670年,張若虛出生,雖不高產,但一首《春江花月夜》足以讓他千古留名。 ![]() 八公元687年,王翰出生,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著稱,被稱為比李白還能喝的酒鬼。 ![]() 九公元688年,王之渙出生,寫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涼州詞,被譽為絕句之最。 ![]() 十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田園詩聞名。 ![]() 十一公元698年,王昌齡出生,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成為唐朝詩人里最會打仗的那一個。 ![]() 十二公元701年,王維出生,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聞名,被譽為詩佛。同年,李白出生,以“斗酒詩百篇”自稱陳氏酒中仙,寫下了“酒入豪腸,三分釀成劍氣,七分化成月光”的豪放詩篇。 ![]() 十三公元704年,高適出生,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表達了對朋友的深厚情誼。 ![]() 十四公元712年,杜甫出生,以“三弟三別不求功名利祿,但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對社會的不滿與期望。 ![]() 十五公元715年,張繼出生,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表達了對愁苦生活的感慨。同年,岑參出生,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繪了春天的美景。 ![]() 十六公元737年,韋應物出生,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感慨。 ![]() 十七公元748年,盧綸出生,以“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思考。 ![]() 十八公元751年,孟郊出生,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表達了對母愛的感激。 ![]() 十九公元768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出生,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 ![]() 二十公元772年,劉禹錫出生,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開啟了他豪放不羈的一生。同年,白居易出生,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長恨歌拉開安史之亂的序幕。 ![]() 二十一772年,李紳出生,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表達了對農民的同情。 ![]() 二十二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表達了對孤獨生活的感慨。 ![]() 二十三公元779年,白居易的好基友,元稹出生,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失去了妻子這個靈魂伴侶之后,好像心里再也裝不下別人。 ![]() 二十四公元790年,詩鬼李賀出生,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一首詩讓韓愈失了眠,可惜天妒英才,年僅27歲便猝然離世。 ![]() 二十五公元801年,溫庭筠出生,一首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讓他成為了花間派的鼻祖。 ![]() 二十六公元803年,一人撐起晚唐文壇脊梁的杜牧出生,一生作詩500余首,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與李商隱被譽為小李杜。 ![]() 二十七公元813年,專搞意識流的李商隱出生,寫的詩大多晦澀難懂,但一首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卻將老師的奉獻描寫得淋漓盡致。 ![]() 二十八公元833年科考,釘子戶羅隱出生,一生參加十多次科考,進階落榜,最后只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 二十九公元849年,大唐的最后一位詩人鄭谷出生,一首楊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送了大唐最后一程。 ![]() 結尾這篇文章表達了一種深刻的感悟,即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和經歷的豐富,我們小時候背誦的唐詩突然之間變得有意義,那些詩句不再是簡單的文字組合,而是對生活、情感和哲理的深刻描繪。這種感悟告訴我們,古典詩詞不僅僅是學習的一部分,更是生活智慧的積累。 當我們看到孩子們無憂無慮地放學回家,我們或許會想起那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感嘆時光的流逝和青春的寶貴。當我們自己在外地打工,感受到孤獨和挫折時,那句“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會讓我們感到共鳴,知道我們并不孤單,古人早已在詩詞中表達過同樣的情感。 這就是為什么作者特意制作了這篇文章,他希望通過唐詩300首的背誦,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為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能夠從這些詩句中汲取力量和智慧。這樣,當孩子們遇到挫折和困惑時,他們能夠從這些古老的詩詞中找到答案,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共鳴,從而不再感到孤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