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能在戰將如云的東野,坐穩2縱司令員的位置,究竟有何原因? 之前我們說了東野1縱以及兩任司令員,而2縱也是東野的主力軍之一,2縱的司令員是劉震,可能與韓先楚等猛將比起來他有些低調了。但劉震可是非常厲害的將領,2縱自從成立之初司令員就是他,一直到2縱改為第39軍,都是由他擔任最高軍事主官。后來的接替者吳信泉,已經是很晚之后的事了。 ![]() 那么,劉震能在戰將如云的東野,坐穩2縱司令員的位置,究竟有何原因? 劉震是與韓先楚齊名的虎將,同時他還和韓先楚一樣來自紅軍時期的紅25軍,是徐海東的老部下了。兩人曾在一個班、一個營,韓先楚任營長,劉震任營政治委員。在紅軍時期,劉震主要負責部隊的政治工作,屬于政工干部。西安事變后,劉震擔任75師政委。 抗日戰爭爆發后,75師被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688團,劉震任政治委員。到了1938年11月,第344旅組建獨立團,劉震任團長,奉命到冀魯豫邊區開展斗爭,他也從政工干部“轉型”為軍事主官。 1940年初,劉震被任命為新組建的八路軍第2縱隊第344旅旅長。 抗戰勝利后,新四軍第3師奉命進軍東北,劉震被任命為副師長。3師在錦西編入東北人民自治軍(后改稱為東北民主聯軍)。 起先劉震被任命為中共吉江省委書記,并兼吉江軍區司令員。同年6月,上級組建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他擔任司令員。 ![]() 劉震相對其他司令員略微低調,但他率領的2縱是五大主力軍之一,被譽為“東北猛虎軍”。2縱下轄4、5、6三個師,其中5師是最有朝氣的一個師,突擊力最強,進步快,戰斗經驗豐富。攻、防兼備,能猛打、猛沖、猛追,三猛著稱。善于運動野戰,攻擊力亦很頑強,為東北部隊中之頭等主力師,師長更是威名赫赫的鐘偉。 在三下江南戰役中進行的靠山屯戰斗中,2縱5師表現出色,在上級命令的巨大壓力下,能夠果斷地定下決心,積極捕捉戰機,大膽改變上級部署,實屬不易。 東北夏季攻勢作戰開始后,劉震在帶領隊伍沿中長路南進途中,根據偵察得知懷德守敵孤立、兵力較少。于是他立即建議總部以2縱主力遠距奔襲懷德,速殲守敵。不過為了抓住時機,他在沒有等到命令的時候,便急行軍,大獲全勝。隨后他又迅速迂回,進攻敵人增援部隊,差點把71軍軍部給端了。 在冬季攻勢中,劉震統一指揮第2、第7縱隊和炮兵主力,僅5個小時即克彰武縣城。鑒于彰武的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劉震特意大規模地使用了大口徑炮作戰。因此,彰武攻堅戰為“攻堅戰中步炮協同作戰的典范”。 因此,可以看出劉震敢打惡仗、敢啃“硬骨頭”。 而且,劉震在城市攻堅中的確有自己的一套,在抗戰末期,劉震率部一舉攻克“固若金湯”的淮陰,第一次解放了陷入日偽軍統治長達6年7個月之久的淮陰古城,創造了我軍軍史戰史上的奇跡。 這次攻堅,劉震并非盲目進攻,而是根據淮陰堅固城防工事頑抗,做了有效的針對性。 淮陰城固水深墻高,四周還有鐵絲網以及地堡和炮樓,可謂易守難攻,因此城內敵人叫囂:任憑新四軍三頭六臂也休想飛進城來。 劉震根據這種情況,先是肅清了外圍據點,使其成為一個孤城,而后切斷了援軍之路,將敵人嚴密圍困在淮陰城內。 針對守敵的城防特點,劉震也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方式,并且攻心奪志,多路迅猛出擊,從發起總攻到戰斗結束,僅90分鐘就搗毀敵指揮部,攻下一座堅固設防的城市。 可以說除了參戰官兵英勇奮戰之外,離不開指揮員審時度勢的慎重決策部署和高超指揮藝術,在這方面劉震還是非常厲害的,絕對不亞于其他猛將。 而對于東野的反攻來說,城市攻堅是接下來主要面對的作戰,對于東北的解放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本身就是一位猛將的劉震,不可能被代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