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出汗是很正常的情況,但你知道嗎?有一種不正常的出汗現象是五臟之氣不足引起的,一定要重視。肝氣疏泄、心氣運血、脾氣升清、肺氣宣降、腎氣藏精,如果某一個臟腑之氣虛弱,都會出現不正常的發汗。這種不正常的發汗是一種“病”,必須得治。  正常出汗:“蒸蒸汗出,不可汗出淋漓”。也就是說:可以看到汗珠,卻不能像下雨一樣流。不正常出汗:不論冬、夏,完全不活動或輕微活動,出太多或太少汗。補五臟之氣,出自《醫學啟蒙》中的牡蠣黃芪桂枝湯就派上了用場。這個方子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可以補肺氣、脾氣、心氣、肝氣、腎氣。無論是陽虛引起的自汗,還是陰虛引起的盜汗都可運用。針對頭面心胸背的汗液,作用更強。牡蠣黃芪桂枝湯配方組成:牡蠣一錢,黃芪二錢,桂枝半錢,麻黃根一錢,白術、甘草各半錢,浮小麥一錢。方劑主治氣虛發熱,腠理不密,自汗等癥。方劑中的藥用成分能補充五臟之氣,黃芪補肺氣固攝皮毛,牡蠣補腎氣封藏津液,還能抑肝火,桂枝補心氣強心陽,浮小麥益心氣,白術補脾氣可斂汗。全方從補五臟之氣的角度出發,陰陽、氣津共調,可更全面的幫助止汗斂汗。
 黃芪歸肺、脾經,是補氣大戶。它既能補氣升清,又能固表止汗,脫毒排膿。在汗液正常流出的時候,能幫助排出體內邪濁。在汗液異常流出的時候,能發揮好肺脾的作用。對內讓脾氣肺氣正常運轉,對外讓脾主肌,肺主皮毛守好關礙,無論自汗盜汗都怕它。
 牡蠣的性味是咸、微寒的,歸肝、腎經。它的主要功效可以平肝潛陽,收斂固澀。作為水中之物,它能以水制水,抑肝火,固腎氣。能將躍躍欲浮上水面的陽氣拉回水中去補陰,彌補因出汗過多而缺失的津液,用于治療陰虛陽亢之潮熱盜汗,還能防止因肝火旺而引汗出。
 桂枝辛、甘、溫,入心、肺、膀胱經,可發汗解肌、溫通經脈、通陽化氣。桂枝能為身體源源不斷注入陽氣,將邪氣發散出去,恢復體內安和,穩固體表,從而幫助止汗。且因桂枝走上,尤其適于頭面心胸背的汗液。與牡蠣搭配有收有散,可收津液,散邪氣,汗自止。
 浮小麥味甘,氣味薄,入心經收斂心液,并有益氣、養心、除熱的作用。凡陽虛自汗,陰虛盜汗者,均可應用。
 麻黃根甘平性澀,入肺經而能行肌表、實衛氣、固腠理、閉毛竅,為斂肺固表止汗的要藥,是止汗專藥。在臨床上不論自汗或盜汗,也不論說氣虛或陰虛,只要是出汗過多,都可使用。
 白術是健脾名家,對于脾氣虛弱,衛氣不固,表虛自汗,單用白術即可奏效。要注意的是,炒白術偏重于升陽健脾,生白術偏重于固表止汗,本方所用為生白術。參考文獻:
[1]張偉杰等. "桂枝湯加減方應用." 河南中醫 012(2021):041. [2]馬俊梅, and 廖章慧. "桂枝湯加減方臨床應用體會." 實用中醫藥雜志 26.007(2010):501-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