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明心法師 ?修德先修口,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 常言道: 言為心聲,口是心之門戶。 一個人的言語能夠反映其德行的優劣,衡量出為人處世的涵養與教養。 佛家把這種言語上的不當行為稱為“口業”。 惡口、妄言、綺語、兩舌,皆為口業的表現形式。 惡口,是用惡毒的語言傷害他人。 妄言,是信口開河、不負責任地亂說。 綺語,是用花言巧語迷惑他人。 兩舌,是搬弄是非、挑撥離間。 古人云:“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要修口德,不能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能觸碰他人的底線,不能讓他人感到難堪。 尊重他人,給他人留面子,避免說讓對方尷尬的話,要心懷感恩,懂得給他人讓步。 話說得好能得人心,說得不好則可能適得其反。 01 惡口 說話,看似簡單,但稍有不慎,便可禍從口出,出口傷人。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宛如玻璃瓶子,一旦出現裂痕,即便事后努力道歉、設法彌補,也往往難以恢復如初。 每一句難聽的話都是回頭的箭,最終會射傷自己。 所以不要使用尖酸刻薄的語言,要少說傷害他人的話。 這樣的話,不論是對親人,對朋友都不要說。 說了,只能讓關系越來越淡薄。 要說平和的話,讓人覺得舒服愉悅的話。 02 妄言 說謊、欺騙他人、夸大其詞、虛假承諾等不符合事實的言語表達。 偏離了真實與誠信。 會擾亂人心。 新聞上看到很多人,為了流量,編造各種虛假言論,商家對產品進行夸大,為了個人利益編造謊言去欺騙他人。 都是屬于妄言。 要時刻保持覺察和自省。 在說話之前,先思考一下自己要說的話是否真實、有必要且合適。 問問自己是否有夸大、歪曲或隱瞞事實的傾向,養成這種反思的習慣能有效減少妄言。 尊重事實。 不隨意猜測和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對于不確定的事情,不要輕易發表肯定的言論,以免誤導他人,私下討論可以,但不要在公開場合發表。 03 綺語 指那些浮華、無意義、能引誘人產生邪思或擾亂心智的言語。 包括一些花言巧語、輕浮的話語、誨淫誨盜的言辭等。 綺語往往是為了滿足個人私欲或不良動機而產生,看似華麗或有趣,實則可能對自己和他人造成負面影響。 比如那些充滿諂媚、阿諛奉承的話語,可能會使人迷失在虛榮之中;一些引人沉迷于享樂、欲望的言語,會干擾人們內心的平靜與修行。 綺語會在人與人之間制造虛幻的表象,阻礙人們去追求真實和智慧。 不去傳播那些無聊的八卦、不適當的玩笑或引人邪念的言辭。 遠離綺語,能使內心更加純凈,有助于集中精力在修行和提升自我上。 04 兩舌 如向甲說乙,向乙說甲,在雙方間制造矛盾,使之彼此猜疑,甚至吵鬧爭斗,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讓人們相互猜疑、相互敵對,原本友好的關系可能因此分崩離析。 如果是去搬弄是非,別人知道后,會對你怎么評價,肯定是遠離你,甚至憎恨你。 挑撥離間的背后是什么,是自私自利,是欲望,是心態的不正,是道德觀念的缺失。 不去挑撥離間,搬弄是非,是一個人的修養,也是一個人的層次。 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守德不失位。 要修好自己的心,修好自己的口,修好自己的身,修好自己的德, 才能遇見更好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