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呈現】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后,同學們在填報志愿時,有人會聽從親朋好友的建議,有人會相信網絡熱議;有人隨大流選擇熱門專業,也有人遵從內心選擇所謂的冷門專業。去了大學后,有人悔不當初,有人選擇退檔復讀,更多人在新的賽道上用拼搏書寫青春。孔子說:“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填報高考志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人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是人生的關鍵,面臨諸如此類的“關鍵”時,我們應當理性思考,科學決策。 對此你怎么看?請據此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列舉有些同學們參考他人填報高考志愿的情況,有人后悔或復讀;第二層引用孔子的話“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意思是眾人討厭的,一定要查清緣由,眾人喜歡的,一定要知道原因。意在啟示考生填報自己的志愿必須要親自考察,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第三層強調填報志愿是人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開始,是人生的關鍵,應當理性思考。 綜合看來,材料意在啟發考生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不要隨波逐流,應當理性思考,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隨波逐流容易讓人迷失方向,失去自我,甚至做出錯誤的決策。只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目標理性思考,制定科學合理的決策,才能讓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論點,拒絕盲從,合理決策。然后展開論述,一是打破盲從的思維禁錮,不隨波逐流;二是堅持自我,遵從內心,有自己的主見;三是有科學合理的行動規劃。最后總結全文,強調作為新時代青年,不應盲目跟從別人的腳步,而應打破思想的樊籠,理性去思考是非對錯,遵守自己內心準則,走自己的道路。 【參考立意】 1、關鍵時刻,理性選擇。 2、堅守初心,做出無悔的選擇。 3、拒絕盲從,合理決策。 4、理性做好人生的規劃。 【佳作展示】 拒絕盲從,理性思考 不僅填報高考志愿要拒絕盲從,而且在人生任何的關鍵時刻,都要理性思考,合理決策。當今社會,多元化信息沖擊著人們的思維,稍有不慎就走偏,被裹挾,甚至誤入歧途。因此我們應拒絕盲從,理性分析,保持自我思考的獨立性。 孔子說:“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他認為因眾人的好惡趨向而喜歡或厭惡,便是盲從。若一個人被盲從所禁錮,就會逐漸失去自我,失去原來的本真。若一個民族一味盲從,被盲從套上枷瑣,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即使有詩和遠方,也難以到達。 拒絕盲從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哥白尼在“地心說”盛行的情況下以生命為代價堅持“日心說”,在逆流中體現出理性果敢;亞里士多德說過“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面對老師的觀點絕不盲目跟從,堅持自己理性的追求。李嘉誠說過,“任何時候都不可盲目從眾,無論順境逆境,盲從的結果都是失敗。”正是由于李嘉誠從不盲目從眾,他總是保持更改的頭腦,看清自己的處境,審慎運行,最終才得了巨大的成就。試想,如果僅僅是盲目從眾,不做理性的分析,那么就等于喪失了自己的思想,又怎么能夠做出一番成就呢?因此,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保持理性,看清自己的處境,再做出符合實際的決策,只有這樣,才會避免錯誤,取得一番成就。 理性是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發展方向的指路明燈。曼德拉夫曾經告訴我們:“盲目跟風隨大流有時對你的傷害是致命的,沒有理性,沒有方向。” 托爾斯泰也說過:“理性,使人看得更遠,站得更高!”如果沒有了理性,就如茫茫大海上沒有方向的小船,跟風走,永遠無法到達自己的終點。 庸人與智者的分野,恰恰就體現在對盲從和理性思考的選擇上。不加辨別地跟隨大眾,以他人的語言和行為代替自我的獨立思考,會漸漸迷失自我,失去本心。理性分析、獨立思考,才是我們遠離“無腦”頑疾的良藥。 曾國藩曾言:“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在紛亂的世界,若一味附和隨從,不加辨別質疑,就會被大眾暗流裹挾。因此,我們要保持理性、獨立思考,拒絕盲從,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趨,敢挑戰敢質疑,為人生做出理性的選擇和規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