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確的康復治療計劃的制訂以障礙學診斷為基礎。 2.康復評定的目的:①發現和確定障礙的層面、種類和程度;②尋找和確定障礙發生的原因;③確定康復治療項目;④ 指導制訂康復治療計劃;5判定康復療效;⑥判斷預后;7預防障礙的發生和發展;8評估投資-效益比;②為殘疾等級的劃分提出依據。 3.定量評定是監測和提高康復醫療質量、判斷康復療效的最主要的科學手段。 4.支持力矩為髖、膝、踝關節力矩的代數和,是保證站立相支撐腿不塌陷的支持力。 5.多數EMG放大器在設計制作中均采用了低電容,以便保持良好的頻率響應。 6.同心針電極:最適合于電位的定量研究和比較。 7.50Hz的干擾源包括電扇、電燈、透熱療法、燈光調光器開關等。 8.正常肌肉在針電極停止活動后,插入活動持續的時間通常少于300毫秒,其振幅應小于3000uV。 9.纖顫電位時限為0.5~3毫秒,振幅為20~300μV,以每秒1~20次的頻率規則發放的形式出現。 10.正銳波在失神經肌肉、多種后天性或先天性肌病、運動神經元病中和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如偏癱和脊髓損傷)后常可單獨見到或與纖顫波伴隨出現。 11.束顫可見于正常人特別是其小腿三頭肌和手足部的小肌肉中。 12.肌強直電位是一種高頻的重復放電(20~80次/s),其振幅和頻率均特征性地逐漸增大和減小,代表著高度興奮的單根肌纖維的活動。 13.正常肌肉中多相運動單位電位(多于四相)較少見(<15%)。 14.人類骨骼肌纖維分成2種類型,l型肌纖維即慢收縮纖維和Ⅱ型肌纖維即快收縮纖維。 15.影響神經傳導的因素:①溫度:體表溫度每下降1℃,神經傳導速度下降2.4m/s;②年齡;③身高:身高與神經傳導速度呈負相關。 16.影響終板電位振幅的因素:① 神經末梢釋放的Ach數量;②Ach的失活。 17.正常情況下,F波和M波的振幅比值在1%~5%之間變動。 18.在低強度刺激時,H波波幅通常大于M波,其平均波幅為M波波幅的50%~100%,而F波波幅則恒小于M波,僅為M波波幅的1%~5%。 19.觀念運動性失用的評定:模仿運動、按口頭命令動作(顏面、上肢、下肢、全身)。 20.結構性失用的評定:畫空心十字試驗、火柴棒拼圖試驗(檢查者用火柴拼成各種圖形,讓患者模仿)、砌積木試驗、幾何圖形臨摹。 21.神經心理測驗是以心理測驗的結果為腦損害的診斷提供依據。 22.Loeweistein作業治療認知評定(LOTCA):最先用于腦損傷患者認知能力的評定,該方法與其他方法相比,有效果好、項目簡單、費時少的優點。 23.Pick病初期失語可為命名性失語癥,口語詞匯日見貧乏,錯誤逐漸嚴重,最后呈完全性失語癥。 24.Alzheimer病多出現感覺性失語癥,錯語、多語比較突出。 25.命名性失語癥與表達性失語癥是腦腫瘤失語中最常見的持續性癥狀。 26.常用的壓瘡危險因素評定量表是Norton量表,其將患者各項情況評定打分,若總分等于或低于14分,則表明患者有發生壓瘡的危險,應該采取預防措施。 27.四肢癱患者在上肢肌力不足時,可以采用滑板完成輔助轉移。 28.關節松動技術屬于被動運動范疇,具有針對性強、見效快、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等特點。 29.肌電生物反饋療法的治療作用:放松性訓練主要用于降低肌肉的緊張度,以緩解肌肉痙攣;興奮性訓練主要用于增強肌肉的緊張度,以提高肌肉的收縮能力。 30.腦卒中患者關節被動運動的順序:先健側后患側、從近端到遠端。 31.腦卒中患者感覺障礙恢復訓練的原則:感覺刺激要適度,訓練時同一動作要反復多次,訓練循序漸進,避免燙傷、創傷、感染等。 32.脊髓損傷患者的坐起訓練:為了防止直立性低血壓,一旦X線檢查確定骨折已趨穩定或骨折充分內固定,患者應盡早(內固定術后1周左右)開始坐起訓練。 33.脊髓損傷在C7患者基本上能自理;C7以下完全能自理;C5和C6能部分自理;C4 為完全不能自理。 34.下胸段脊髓平面損傷患者,出現腰腹肌受損,需佩戴帶骨盆托的髖膝踝足矯形器(HKAFO)。 35.腰脊髓平面損傷引起膝和踝關節不穩,但腰肌和腹肌功能存在,應使用膝踝足矯形器(KAFO)。 36.多發性硬化康復的治療原則:早期開始、循序漸進、因人而異、針對性治療。 37.多發性硬化(MS)以伸肌痙攣為主,可以進行軀干的屈曲轉動活動,螺旋形或對角線的四肢運動模式是訓練的重點。 38.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期康復治療目標:低水平運動試驗陰性,可以按正常節奏連續行走100~200米或上下1~2層樓而無癥狀和體征,運動能力達到2~3METs。 39.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Ⅱ期康復治療目標:逐步恢復一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輕度家務勞動、娛樂活動等。運動能力達到4~6METs,提高生活質量。 40.主觀用力計分(RPE):是衡量運動強度十分有效的指標,RPE15~16時往往是達到通氣閾和發生呼吸困難的強度。 41心功能1級的最大活動水平:持續活動為50cal(1cal=4.1840J),間斷活動為66cal,最大METs為6.5,主觀勞累計分在13~15。 42.心功能Ⅱ級的最大活動水平:持續活動為25ca,間歇活動時為40cal,最大METs為4.5,主觀勞累計分為9~11。 43.心功能I級的最大活動水平:持續活動為20cal,間歇活動時為27cal,最大METs為3.0,主觀勞累計分為7。 44.心功能IV級的最大活動水平:持續活動為15cal,間歇活動時為20cal,最大METs為1.5。 45.糖尿病的運動康復的禁忌證:①FPG>16.7mmol/L(300mg/dl);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③增殖性視網膜病;④腎病;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不穩定性心絞痛、嚴重心律失常、血壓超過180/120mmHg 一過性腦缺血發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