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厚樸中醫
北京厚樸中醫
2024年07月20日 21:56
厚樸有料 | 聊聊出汗 生活中出一些汗是正常的,天熱了出一點汗,日常活動中出一點汗,都是很自然的,談不上傷精、耗氣、傷血,不必過于在意。 需要引起注意的有兩種,第一是大量出汗,濕透衣衫的情況;再者是長期出汗,身上汗一直不停的狀態。 今天的文章中,我們整理了厚樸老師們對出汗的解說與建議,供諸位讀者學習、收藏。 | 編輯 / 大樹六堡 | 審核 / 厚樸學務 汗分三種 自汗、勞汗與濁汗 筑基理課 星辰老師在筑基班《理課》“液體之津液”這部分講到—— 一般來講,我們把出汗分成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自汗。 自汗俗稱的虛汗。主要原因是身體的氣不夠了,無法固攝津液,于是津液從腠理流失到毛孔外,變成了虛汗。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腠理不固。 第二種是勞汗。 大家常見的運動,比如打籃球、跑步出的汗,這種汗叫做勞汗。 劇烈運動出汗,其實是身體運動的過程中產生熱,為了保證體溫,人體就用水分帶著熱量排出體外,這是一個通過散熱維持體溫的過程,是被動出汗。 這個過程在中醫看來,實際上是我們的本神意識到,身體在劇烈運動,人體處在一個相對緊急的狀態。這時為了應急,為了散熱,原本滋潤身體的水分,先放下手頭工作轉而去散熱,至于損失的體液,且待回頭再補。 當身體里水濕、痰濕很重的時候,大量運動出的汗中也是夾雜著痰濕的,所以痰濕重的人在出汗之后,會覺得神清氣爽,這是因為有一些痰濕出去了。只不過在中醫看來,這是泥沙俱下,也就是說身體的津液(精)和濁也一起出去了。 第三種比較特殊,我們站樁、艾灸時發現身體出汗(也伴隨著其他排泄物增多),這種汗我們稱之為濁汗。 它是身體獲得了額外的能量(艾灸),或者減少后天意識活動的對能量的分散和消耗(站樁)時,身體有了多余的氣血去修復身體里的隱患時,主動排毒出的汗。 同樣是一身透汗,濁汗與勞汗最大的區別,在于出汗的狀態下人的呼吸、心跳和血壓的變化。 站樁時心率基本不會增加,血壓浮動實測在10mmHg上下,呼吸頻率反而會下降,說明我們的氣變沉了,我們呼吸的深度變大。這些指標的背后代表的是生命的節奏,而生物的節奏的背后就是我們說的”神“。 所以當一個人呼吸、心跳、血壓很平穩的時候,說明他這個人主動的生物節奏沒有亂,整個人體處在一個從容的狀態,因此這時出汗是一個主動排毒的過程。 不同部位出汗的意義 筑基理課 本公眾號的“筑基報”欄目,曾經有一篇文章,把星辰老師的《理課》中關于身體哪部分出汗代表什么意思的內容整理出來,大家可以點擊文字鏈接《這幾個部位愛出汗你可要注意了》或下方圖片閱讀、收藏。 ![]() 夏天出汗好不好 應季順養 在《應季順養之夏季篇》的課程里,徐老師詳細講解了出汗的利弊以及病態反應和治療方式。在《夏季篇》中,關于出汗,有 6 講相關內容,分別是: 03. 夏天出汗應該怎么辦 15. 自汗是身體出了什么問題 16. 中醫如何看待盜汗問題 17. 兒童為什么會出現盜汗 18. 手心出汗是什么原因 19. 腳臭的罪魁禍首是什么 @徐文兵老師《應季順養》系列音頻課程目前在喜馬拉雅平臺上VIP會員免費(專輯持續更新中),有會員的同學們不妨去薅個羊毛。 喜馬拉雅ID:徐文兵講中醫 專輯名稱:徐文兵 |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 沒有會員的同學可以在微信平臺單獨購課收聽。試聽:《徐文兵小課堂 | 小兒脾胃與盜汗》?? 吃飯大汗 俗語中的中醫 @珠海橫琴店 唐文學老師談汗癥的辨證、汗出的機理、病機、出汗部位的意義等等。 如果一吃飯就大汗,人體把通過飲食化生的精氣,不能去滋養臓腑、四肢百骸,反而隨汗外泄,就會汗出亡陽,陽出汗隨,既傷陰,又傷陽;時日久曠,則既傷精,又傷神,危害甚大,就會“一生白干”。 出汗如泄瀉 陰陽雙失 病汗的危害 @珠海橫琴店 楊明俊老師談病汗的危害。 病汗對人身危害極大。中醫講血汗同源,流汗如流血。中醫更講,汗出亡陽。日常思維里,我們只看到出汗丟失了津液,認為只要喝點水,補充水分即可,卻忽視了津液丟失的背后,丟失的還有陰陽互根的氣,汗出亡陽的陽。 臨床上,經常見到一些常年大量運動而大汗淋漓的人,最后發現自己虛弱了,困倦了,無力了,成為虛勞之人,而百病叢生。 艾灸時出的汗, 一定是濁汗嗎? 花式艾灸如何傷身 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過,正確艾灸時出的汗叫濁汗,是身體主動排毒的表現。 本文是筑基同學根據張濤老師在筑基《字課》所講的內容,反思不當艾灸所帶來的問題。 一旦艾灸不當,人不僅會出很多汗,津液流失,同時還會伴隨氣的消耗。所以,當不恰當的熱邪超過了身體的承受能力,就會消耗人的陽氣,對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 --END-- |
|
來自: 為什么73 > 《北京厚樸中醫徐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