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歷 《素問·六節藏象論》載:“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積氣余而盈閏矣”,說明1個太陽回歸年有12個朔望月,故云:“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積氣余而盈閏矣”。1個朔望月29.53日,1歲12個朔望月354日就是太陰歷,俗稱陰歷,所以《素問·五臟生成論》說:“小谿三百五十四名”,即有354個穴位。陰歷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歷法,以太陽為參照物月球繞行地球1周為1月,以朔望月作為確定陰歷月的基礎,1歲為12個陰歷月——朔望月的一種歷法,這一朔望月太陰歷也是永遠不變的。 《黃帝內經》對朔望月有明確記載。《素問·八正神明論》說:“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月始生為朔日,月廓滿為望月,月廓空為晦月。《素問·繆刺論》記載:“凡痹往來,行無常處者,在分肉間痛而刺之,以月死生為數......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漸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漸少之”。1至15日為前半個朔望月,16日以后為后半個朔望月,1個月30日或29日。朔望月開始于朔日,如《靈樞·歲露論》載:“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宮,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風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正月朔日,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從西方來,命曰白骨,將國有殃,人多死亡。正月朔日,風從東方來,發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行,春有死亡。正月朔日,天和溫不風,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糴貴,民多病”。 古人在長期觀察月亮運動中,發現了朔望月及朔月、上弦月、望月、下弦月、晦月等,并依據月相特定日子在天空的視位置繪制出月體納甲圖。見圖8。 古人在觀察每天日出入的同時,發現了偕日出入的二十八宿恒星,并用二十八宿恒星確定太陽出入的方位,日出點是太陽南北回歸線圓周黃道與地平線的交點。《素問·八正神明論》言:“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王充《論衡》載:“二十八宿為日月舍,猶地有郵亭,為長吏廨矣。郵亭著地,亦如星舍著天也”。在冬至日出時,首先發現了偕日出的角宿(圖9),所以角宿居二十八宿之首,其后依此發現了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諸宿,這是面南觀太陽南北回歸線圓周視運動黃道上發現偕日出的二十八宿,既不是赤道二十八宿,也不是太陽回歸年黃道上的二十八宿。 因為太陽周年視運動從南回歸線冬至點向北回歸線運行方向是逆時針,所以二十八宿的排列順序是逆時針方向。而且發現這二十八宿隨朔望月的上弦、望月、下弦、朔月四象變化分為四部分,名之為東青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從冬至點運行到春分點是中國古太陽歷的春天,于是在北半球觀天的方向將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命名為東方青龍;從春分點運行到夏至點是中國古太陽歷的夏天,將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命名為南方朱雀;從夏至點運行到秋分點是中國古太陽歷的秋天,將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命名為西方白虎;從秋分點運行到南回歸線冬至點是中國古太陽歷的冬天,將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命名為北方玄武。見圖10。 對于太陽東升西落的周日視運動和南北回歸線周年視運動,《靈樞·衛氣行》有記載:“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陽主晝,陰主夜”。稱太陽南北回歸線運動是“子午為經”“虛張為經”,太陽東升西落運動是“卯酉為緯”“房昴為緯”。并稱“房至畢為陽”“陽主晝”“昴至心為陰”“陰主夜”。用房昴、心畢表示太陽的日出日入。 太陽天道逆時針視運行發現了偕日出逆時針排列的二十八宿,則必然有地道順時針排列的二十八宿。依據五運六氣理論,主夏天的心火太陽之上寒氣主之,主冬天的腎水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陽從本(寒)從標(太陽)、少陰從本(熱)從標(少陰),則朱雀和玄武對調后就成了人們常用的地道順時針方向的圖11。這個地道二十八宿的排列方向,《靈樞·衛氣行》有記載,謂:“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陽主晝,陰主夜”。其“房至畢為陽”“陽主晝”為春夏,“昴至心為陰”“陰主夜”為秋冬。此為地道陰陽的劃分,地道二十八星宿排列、運轉方向以及陰陽劃分,與天道有別,但不同于赤道二十八宿的順時針排列,不在1個平面上。 我們的祖先在觀察偕日出星宿時,發現了二十八宿周期,二十八宿周期的發現,說明我國古人已經發現了恒星月或回歸月周期,只是沒有名之為恒星月或回歸月罷了,卻用二十八宿代之二十八日。 朔望月循環1周有朔月、上弦月、望月、下弦月4個四相特征點,若回到原位晦月1個封閉周期則有5個特征點(見圖12)。 朔望月的運行有開放四相四特征點和封閉五特征點的規律。設甲為望月,乙為下弦,丙為朔月,丁為上弦,以次為朔望月運行之四相,運行到戊則為封閉五特征點。再一周又是五特征點,而合為中央甲己土、西方乙庚金、北方丙辛水、東方丁壬木、南方戊癸火,即是所謂十天干化五運。《素問·五運行大論》說:“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以此圖與前面月體納甲五方十天干圖合看,就知道“日月星辰天綱圖”中天干如何化五運五行五季歷了。
編輯:如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