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品牌官 ID:szwanba 作者:Hiu 在山姆和開市客面前,成立于1964年的倉儲式商店“老前輩”、“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就像一個“透明人”。 直到前不久,突然傳出一個即將IPO的消息,才將這位被中國消費者“冷落”的零售業資深玩家拉回了大眾視野的中心。 6月底,麥德龍供應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德龍供應鏈”)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吹響沖刺IPO號角。 圖源:微博@澎湃新聞 需要指出的是,麥德龍供應鏈其實是個新名字,原來叫物美科技,于今年實現重組。 重組的過程就是物美科技把旗下零售業務所有的門店(包括物美超市、麥德龍中國)都剝離出去,轉移到物美集團,只保留供應鏈業務(麥德龍商業和物美Sourcing),這便成了麥德龍供應鏈。 ![]() 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家德國最大、全球第三的零售批發超市集團麥德龍。 麥德龍于1995年進入中國,1996年在上海普陀區開設了第一家商場。同年,國內的首家山姆會員商店落戶深圳。 彼時的山姆還因水土不服問題,瀕臨撤退的窘境,而面向B端客戶(企業、餐飲商、五星酒店)開發的麥德龍卻占盡優勢,以“現購自運”批發業務贏得了眾多用戶的青睞。 可是在2010年之后,跟政策、本土零售業態發展的變化有關,二者的命運發生了悄然的轉變。 山姆會員商店一路高歌猛進,媒體用“不斷關店和瘋狂開店”來報道沃爾瑪集團。關的是沃爾瑪超市,開的是山姆會員店。 而開始走下坡路的麥德龍開放了C端業務,在2B、2C業務之間輾轉徘徊、搖擺不定,好似一頭艱難轉身的大象,最后卻“兩頭不到岸”。 此后也嘗試過多次“本土化”轉型,如開設電子連鎖賣場“萬得城”,聚焦小業態賣場、試水便利店“合麥家”,甚至還上線了互聯網商城,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 兜兜轉轉之后,在2019年,麥德龍集團、物美集團和多點Dmall聯合宣布了收購案。次年4月23日,物美以19億歐元(當時約149億人民幣)完成了對麥德龍中國的收購,物美集團將持有合資公司80%的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 自此以后,麥德龍就不再是外資企業麥德龍了,而是被本土化企業滲透的麥德龍中國。 ![]() 麥德龍“賣身”的這位東家物美集團,成立于1994年。其創始人張文中在完成南開大學數學系本科、經濟學碩士學業之后,又到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系統工程學博士后研究。 回國創業的張文中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讓物美開出了超500家門店。 在2003年物美便赴港上市了,成為內陸民營零售第一股,比如今的超市龍頭高鑫零售和永輝超市都要早得多。 ![]() 物美作為我國發展最早、規模最大的現代流通企業之一,其銷售額一度占據了北京35%的零售市場份額,承載著“中國版沃爾瑪”的零售夢。 創始人張文中也被視作中國零售業的標桿人物,在業內甚至有“中國超市之父”的美譽。 當時美國《財富》雜志對物美的評價頗高:“如果你想看一下零售業的未來,那么你可以省下遠道造訪沃爾瑪的時間,只需給自己買一張去北京的機票,看看物美。” 物美在零售行業的絢爛綻放,隨著張文中在2006年蒙冤入獄戛然而止了。 直到2013年張文中才重獲自由,而在這段期間,失去了主心骨的物美,無可避免迎來了順滑的下坡路,逐漸掉出了國內零售業第一梯隊。 跟不上時代發展,錯失了很多機遇,最終物美在2015年10月宣布私有化退市。 重新走出來的張文中,始終沒有放下物美這個“孩子”,他依舊想帶領著它走向新征程。 ![]() 后面這幾年,物美以收購模式走上了快速擴張之路。 先是收購了百安居中國,樂天瑪特華北區21家門店,華潤萬家北京門店以及資金鏈斷裂的160家鄰家便利店等。 后是鞏固了新華百貨的控制權,并聯手步步高86億元入局“西南零售巨頭”重慶百貨,再到拿下麥德龍中國80%股份,逐步豐富物美系的零售生態。 此外,張文中認為未來會是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時代,所以將“商業數字化”作為再創業的新目標。 在2015年,張文中與其外甥張峰一起創立了數字化平臺多點Dmall。 最早作為物美超市的收銀工具,后來隨著業務的擴大,多點Dmall為本地零售業提供SaaS解決方案,主要業務板塊分為零售核心服務云、電子商務服務云與營銷及廣告服務云。 圖注:多點App 總的來說,多點Dmall依附于物美系上以獲得生存養分,尚不具備獨立的條件和實力。 其實早在2021年3月,張文中就迫不及待將物美和麥德龍中國合并組成的新公司物美科技,推向港股IPO。 不過結果是,物美科技沒能撬開港交所的大門。 后來,張文中也推動過多點Dmall在美國和香港上市,最終依舊顆粒無收。 根據最新的招股書介紹,麥德龍供應鏈是一家食品快消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 物美此次重點搬出供應鏈業務這張王牌,沖刺IPO的勝算又有幾何呢? 目前尚且還要打上一個小小的問號。 ![]() 零售行業的競爭其實非常赤裸,最核心的競爭力無非就是商品。 擱以前,商家可能只會強調高品質(相對的價格也高)或者低價格(相應的品質一般)。 如今在信息發達且傳播迅速的互聯網時代,信息差的進一步壓縮,使人們的消費觀念加強了,也逐漸趨于理性。 不為過高的品牌溢價買單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共識,消費主打看重一個性價比和質價比,簡單來說就是既要有品質保障又要價格優惠。 唯有好商品,才能留住顧客。 所以,壓力給到了商家這邊,倒逼商家去整改供應鏈。在源頭處開發高品質且具備差異化的商品,同時嚴格把控生產、儲存、運輸等各個環節的成本。 最終呈現的是,商品能在品質與價格之間達到某種平衡,讓消費者心甘情愿持續地選擇你。 在這一層面上,外資企業山姆會員店和本土的胖東來超市都是優秀的代表。 而物美旗下的麥德龍,目前仍困在從B端向C端轉型的路上,在大眾心中的知名度明顯比不上前者,給人一種四不像的錯覺。 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了。 值得一提的是,張文中已經找來了胖東來的老總于東來,聽說已經在談合作了。 參考資料: 1.創業邦:身價200億青島富豪,要拿下一個IPO 2.靈獸:此麥德龍,已非彼麥德龍也 3.斑馬消費:物美張文中,太想要一家“自己”的上市公司了 |
|
來自: 簡明n4cefj9chs > 《市場.行業企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