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為髕骨,兩側為股骨內外髁的關節為膝關節。 2.衛生細菌學檢查陽性表明大腸埃希菌感染。 3.在導體中,電荷流動方向不隨時間而改變的電流是直流電。 4.體液量等滲性減少或增加,引起細胞外液量改變,發生缺水或水過多屬于容量失調。 5.正常呼氣末尚存留于肺內的氣量相當于功能殘氣量。 6.在神經垂體內儲存的激素是加壓素和催產素。 7.正常胸椎的椎體數為12個。 8.通過頸椎橫突孔的動脈是椎動脈。 9.收集胸部淋巴左、右支氣管縱隔干。 10.遺尿屬于生物功能行為問題。 11.在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去極相,通透性最大的離子是Na+。 12.制動期間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減少,蛋白質攝入滅少,出現低蛋白血癥、水腫和體重下降。稱為負氮平衡。 13.血液正常pH值為7.35~7.45。 14.屈曲髖關節的主要肌肉是髂腰肌。 15.病人感到孤立無助,常向醫生、家屬提出無休止的要求,煩躁不安,認為照顧不周,屬于心理適應過程的反對獨立期。 16.上肢與軀干連結的唯一關節是胸鎖關節。 17.在初次免疫應答中產生的抗體主要是IgM。 18.呼吸商是指CO2排出量與氧攝取量的比值。 19.有正常菌群的部位為尿道、口腔、胃。 20.頸部星狀神經節相當于第7頸椎下緣水平。 21.康復治療中,OT是指作業治療。 22.前自鎖骨中線以外齊腋前皺襞處;后自肩胛線以外腋后皺襞處的關節為肩關節。 23.興奮的突觸傳遞中,“由于突觸連續活動而產生的可以延續數小時乃至數月的該突觸活動增強”屬于長時程強化。 24.腦的發育最早,在出生后前幾年發育最快,而性器官則要到青春期才迅速發育,反映了生長發育的不平衡性。 25.白內障患者在眼科進行晶狀體摘除術,屬于臨床醫學。 26.興奮的突觸傳遞中,“當突觸前末梢接受一短串刺激時,雖然每次刺激都引發遞質釋放產生突觸后電位,但后來的刺激引發的突觸后電位要比前面的刺激引發的為大,引發的遞質釋放量也多,此效應消失得很快”屬于突觸易化。 27.皮質下自主神經活動的高級中樞是下丘腦。 28.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速度為3×10°m/s。 29.我國健康青年人在安靜狀態時的舒張壓為60~80mmHg。 30.收集腹腔器淋巴腸干。 31.共同參與模式醫患關系的特點為醫生和病人共同參與疾病治療。 32.在肌肉收縮的亞細胞水平上,肌力大小取決于活化橫橋數目。 33.最具有耐力特性的肌纖維類型是丨型。 34.反射的發育分為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射的發育。 35.正常人體的發育順序為坐起-爬行-站立-行走。 36.支配一個肌肉的運動神經元群稱運動神經元池。 37.三尖瓣附著于右房室口周圍。 38.支配三角肌的神經是腋神經。 39.與身體或肢體長軸垂直、與地面平行的切面是水平面。 40.口腔正常菌群中的主要菌種是口腔鏈球菌。 41.短時間大強度運動時,以及長時間運動時血糖怎樣變化短時間大強度運動時血糖變化不大,長時間運動時血糖下降。 42.支配趾長伸肌的神經是L5。 43.生理無效腔是指解剖無效腔與肺泡無效腔。 44.大腦半球額葉與頂葉的分界線是中央溝。 45.以左側下肢遲緩性癱瘓和畸形為主的脊髓灰質炎后遺癥,其受損部位主要為相應脊髓節段的左側前角細胞。 46.第二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所轄的范圍肺葉。 47.其感受器對快牽張較為敏感動態型v神經元。 48.最易形成潛伏感染的病毒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49.電療法安全知識中,觸電致死的主要機制包括使呼吸肌按交流電每秒50次的頻率呼吸,以致呼吸停滯。 50.細胞的生物電現象中,“人們常把靜息電位存在時膜兩側所保持的內負外正狀態”稱作膜的極化。 51.對維持骨骼肌的張力,維持直立姿勢非常重要的是牽張反射。 52.收集頭頸部淋巴左、右頸干。 53.正常成年男性肺活量平均約為3500ml。 54.胞突中代謝和功能活動所需要的蛋白質的合成部位主要位于胞體。 55.全身最靈活的關節是肩關節。 56.精煉石蠟的熔點為52~54°C。 57.五塊骶椎融為一塊骶骨屬于骨結合。 58.三角波的有效波寬等于脈沖上升時間(t升與脈沖下降時間(t降)之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