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教育格局,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加速演進。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滄海變桑田,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永恒,沒有永恒的強者,也沒有永遠的弱者。 對于很多老上海人來說,親自見證和經歷了上海高中教育格局前期的演進過程,對于我這樣的只在上海呆了不到25年的新上海人來說,親眼目睹了其近20年的演變。之前上海高中是個什么格局,我只是從很多老上海人的閑言片語和自己平常的閱讀中知道一點,肯定不全面,甚至有謬誤,期待方家指正,一定虛心接受。 曾經,上海灘上堪稱重點中學的大概只有三四十所,七十年里,不停地在發生著演變: 1954年,上海市確定首批10所市重點中學,分別為:市東中學、市西中學、上海中學、育才中學、繼光中學、復興中學、虹口中學、市第一女子中學(今市一中學)、市第二女子中學(今市二中學)、市第三女子中學。 1959年,上海市重點中學調整為23所,分別為:市東中學、市西中學、上海中學、育才中學、復興中學、市二中學、市第三女子中學,格致中學、光明中學、大同中學、敬業中學、向明中學、華東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南洋中學、南洋模范中學、洋涇中學、盧灣中學、嘉定一中、同濟中學、曹楊中學等(還缺三所)校都是在這一批加入市重點行列的。虹口中學、繼光中學、市一中學等校則重新確定為區重點中學。 1960年,上海市重點中學調整為41所(找不到詳細名單),此后個別增加。根據相關校史記載,延安中學、晉元中學、高橋中學等校都在1960年成為市重點中學;七寶中學和閔行中學則分別于1961年和1964年成為市重點中學。 1963年,上海市教育局根據教育部《關于有重點地辦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學的通知》,確定13所學校為“首批辦好學校”,分別為:育才中學、市二中學、五十一中學(今位育中學)、南洋模范中學、格致中學、復興中學、華師大一附中、敬業中學、市東中學、松江二中、上海中學、復旦附中、上海工學院附中(今交大附中)。 到此為止,華東師大二附中都還沒有上榜,當時厲害的是華師大一附中。育才中學,當時正如日中天,在全國都響當當,后來自從遷到嘉定馬陸后,似乎一蹶不振,再也沒有恢復到往日的榮耀。市東中學則一直屹立榜單不倒,甚至長期位列榜首。 1978年,上海市確定“20+1”所市和區、縣雙重領導的重點中學(即市重點中學),分別為:華東師大二附中(教育部直屬)、延安中學、向明中學、控江中學、市北中學、大同中學、華東師大一附中、復興中學、市二中學、南洋模范中學、格致中學、曹楊二中、育才中學、市西中學、上海縣七寶中學、寶山縣行知中學、嘉定縣第一中學、川沙縣建平中學、松江縣松江二中、復旦大學附中、交通大學附中。 從這里開始,市東中學就不見了,從此,開始默默無聞。據說當時市教育局局長是市東中學的老校長,為了避嫌,市東中學這次沒有申報重點中學,從此就淪為了區重點,以至于默默無聞。 1978年的21所重點中學里竟沒有今日最最厲害的上海中學! 1981年,上海市重點中學增加至26所。在此期間增補的學校為:上海中學、上海師院附中(今上師大附中)、市三女中、上海外國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和大境中學。其中,大境中學因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螺螄殼里做道場”的精神搞好校園體育,于1979年從南市區民辦中學直接升格為市重點中學。 1995年,上海共有市、區重點中學79所,其中市重點26所(含部屬重點1所)、區縣重點53所。 截至2004年,共有33所上海市重點中學。黃浦區:格致中學;南市區:大境中學、大同中學;盧灣區:向明中學;徐匯區:上海中學、上海師大附中、市二中學、南洋模范中學、上海實驗學校、位育中學;長寧區:市三女中、延安中學;靜安區:市西中學、育才中學;普陀區:華東師大二附中、曹楊二中、晉元中學;閘北區:市北中學、新中中學;虹口區:上外附中、復興中學、華東師大一附中;楊浦區:控江中學、復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楊浦高級中學;閔行區:七寶中學;寶山區:行知中學;嘉定區:嘉定一中;浦東新區:建平中學、進才中學;松江區:松江二中;青浦區:青浦中學。 從2005年起,“重點中學”走進歷史辭典,取而代之的是“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新名號。 2005年2月,評出首批28所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分別為:上海中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學、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大同中學、格致中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大境中學、向明中學、位育高級中學、延安中學、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育才中學、市西中學、曹楊二中、晉元高級中學、市北中學、新中高級中學、復興高級中學、華東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控江中學、楊浦高級中學、七寶中學、行知中學、嘉定區第一中學、建平中學、進才中學、松江區第二中學。 2005年9月,11所高中通過評審,分別為:敬業中學、光明中學、盧灣高級中學、南洋模范中學、上海市第二中學、南洋中學、華東模范中學、宜川中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北郊高級中學、洋涇中學。 2007年,11所高中通過評審,分別為:上海市第六十中學、回民中學、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閔行中學、吳淞中學、南匯中學、奉賢中學、金山中學、華東師范大學第三附屬中學、青浦高級中學、崇明中學。 2009年,1所,上海市實驗學校通過評審。 2010年,2所,上海大學附屬中學、朱家角中學通過評審。 2012年,2所,川沙中學、松江一中通過評審。 2015年,1所,復旦中學通過評審。 2024年,1所,高橋中學通過評審。 目前,上海共有57所(怎么記得是58呢,漏了哪所?)市級實驗性示范性高中,還有上海中學東校、華師大二附中紫竹校區、浦東復旦附中分校、復旦附中青浦分校、交大附中嘉定分校、交大附中閔行分校、上師大附中閔行分校、浦東外國語學校、上外附中東校……等四校分校享受市示范性高中招生政策。 從2017年開始,上海先后遴選了19所特色普通高中,享受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待遇。 至此,上海形成了57所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19所普通特色高中、一大批四校和八大或者市重點的分校(毛估估竟有20來所)一共近百所“重點中學”的格局。 57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最厲害的四所,華二、上中、復附、交附,一直被稱為“四大名校”,簡稱“四大”,代表“魔都”最頂尖高中教育水平的四所學校。 四校里,上中、華二和復附,相對占優勢,因為他們根本不愁好生源,上中有華育、上寶、張集、上匯等一批親兒子,加上徐匯區本身教育質量比較靠前;華二也有自己的一批親兒子,加上浦東巨大的教育體量;復附有蘭生,幾個附屬學校,加上楊浦的好生源,特別是親爸爸復旦大學的加持;交附最吃虧的是自己的親兒子似乎都不是特別出色,導致沒有好的生源保障,只能招一些上中、華二和復附挑剩下的華育、蘭生、張集、華曜的中等學生,再通過放下身段的誠意吸收一批頭部公辦初中的優等生,如果沒有親爸爸交大的加持,很可能會被虎視眈眈勢頭很猛的七寶給壓下去。 隨著競賽的降溫,原來的競賽強校格致,明顯式微。最輝煌時候,格致的物理競賽力壓華二,鼎盛時期通過五大奧賽被清北錄取的多達十幾甚至二十人。四校里,五大奧賽似乎已經形成這樣的格局:信息和物理,華二一枝獨秀;數學,上中所向披靡;生物,松二獨占鰲頭;化學,四校似乎平分秋色,交附略強。 說到五大奧賽,生物競賽,似乎在某種意義上,在關鍵時刻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松江二中。曾經那幾年,松二處境艱難,多年沒有學生錄取清北,復交錄取率也不高,松江的好生源,隨著地鐵九號線的開通,除了去四校外,不斷流向市區的上師大附中、南模、格致等學校。隨著松二生物競賽的異軍突起,特別是上外云間和華二松江的開辦,市區某些頭部市重點本身的式微,松二放下身段,吸收了很多松江本地的優秀學生,從而扭轉頹勢,實現了良性循環。 接下來的是八所最厲害的頭部市重點,七寶、建平、南模、控江、格致、大同、延安、復興,被稱為“八大金剛”,簡稱“八大”,據說有段時間最厲害的是復興,目前是七寶、建平和南模相對靠前。復興隨著更名“復旦大學附屬復興中學”,成為復旦的親兒子,我估計后面會有所起色。 隨著四校在各區遍開分校,算下來竟有十幾所。四校分校招生的分數基本上要高于甚至遠高于“八大”,所以,今天除了七寶和建平,因為浦東和閔行體量大、本身兒女眾多不愁好生源的巨大優勢,還能保持優勢地位以外,其他的六校,因為本來可以上清北復交的頭部生源,被新出現的四校分校給提前收割,都不可避免地在走下坡路,這是大勢所趨,在招生政策不改變,優秀生源不能保證的前提下,非人力所能扭轉。 好生源就那么些,被一層層收割,八大下面的這些個普通市重點,基本上要淪落到以前區重點的水平了。 滄海桑田,上海重點中學70年風云變幻。 還在不斷演進之中。 曾經,郊區的奉賢中學異軍突起,風光無二。 最近,交附雙兄弟,齊頭并進。 曹二這頭黑馬,勢頭很猛。 還會有哪些黑馬出現?我們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