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貞觀年間,長孫皇后難產,眾太醫束手無策。孫思邈伸手切脈,片刻后,突然驚叫,“皇后要死了!”唐太宗聽罷,大笑道,“給我重賞! 皇后即將要死了,為何唐太宗卻要重賞孫思邈呢? 幾天前,長孫皇后懷胎十月,卻遲遲未能分娩。 她臥床不起,日漸虛弱,宮中太醫們束手無策,唐太宗焦急如焚。 正當此時,大臣徐茂公向唐太宗推薦了孫思邈。 孫思邈到達皇宮后,首先詳細詢問了皇后的病情和飲食起居。 他仔細查看了太醫們的診斷記錄,對皇后的情況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由于封建禮教的限制,他不能直接接觸皇后。 聰明的孫思邈想出了一個妙招。 他取出一條紅線,讓宮女將紅線的一端系在皇后的手腕上,自己握住另一端。 這種獨特的診脈方法被后人稱為"懸絲診脈"。 可就在孫思邈準備診脈時,唐太宗暗中做了個小測試。 他悄悄讓人將紅線系在了柱子上,而不是皇后的手腕上。 孫思邈不知就里,認真診斷后得出了"皇后要死了"的結論。 這番話引得在場眾人驚慌失色。 唐太宗卻出人意料地大笑起來,"給我重賞!" 這個小測試證明了孫思邈的誠實可靠。 隨后唐太宗讓人將紅線真正系在皇后手腕上,讓孫思邈重新診斷。 經過仔細診斷,孫思邈發現皇后難產的原因是胎位不正。 他建議在皇后中指的特定穴位上施針。 在得到唐太宗的同意后,孫思邈隔著簾子,準確地在皇后中指上扎了一針。 片刻之后,嬰兒的啼哭聲傳來,皇后順利產下皇子。 唐太宗喜出望外,當即想留孫思邈在宮中當太醫。 但孫思邈婉言謝絕,表示自己志在為民間百姓治病。 唐太宗雖然遺憾,但也尊重孫思邈的選擇。 他不僅重賞孫思邈,還下令不得阻攔他四處采藥行醫。 孫思邈離開皇宮后,繼續他的游方行醫生涯。 他走遍山川,采集藥材,治病救人。 他不分貧富貴賤,對所有病人一視同仁。 他的醫術高超,醫德高尚,逐漸贏得了"藥王"的美譽。 在孫思邈的行醫生涯中,有一件事特別值得一提。 那就是他在防治瘟疫方面的貢獻。 唐朝初年,南方地區頻繁爆發瘟疫,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孫思邈毫不猶豫地投入抗疫工作,日夜不停地救治病人。 在多次抗疫的過程中,孫思邈意識到,要徹底控制瘟疫,光靠治療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效的預防措施。 于是,他開始潛心研究預防瘟疫的方法。 經過長期的實驗和研究,孫思邈終于創制出了一種名為"屠蘇藥酒"的特效藥。 這種藥酒以大黃、肉桂等草藥為主要成分,具有強大的抗瘟疫效果。 孫思邈并沒有將這個配方據為己有。 相反,他將配方詳細記錄在黃絹上,廣為傳播。 在中國醫藥學史上,孫思邈與漢代張仲景、明代李時珍并稱"三大醫圣"。 張仲景以辨證論治著稱,李時珍以闡明草本藥理為專長,而孫思邈則以擅長中藥養生聞名。 孫思邈的一生,體現了中國傳統醫者"懸壺濟世"的崇高理想。 他不追求功名利祿,只為救死扶傷。 他的事跡啟示我們,真正的醫者應該心系蒼生,以治病救人為己任。 麻煩看官老爺們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更多優質的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