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知識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閱讀與創作 ![]() 【哲理人生】 家庭其實是一場輪回,你信嗎? 書中有云:“世事輪轉,猶如周而復始之循環。”萬物皆有其生命周期,從誕生、繁榮到衰落、消亡,皆是自然之法則,無人能逆。 童年時,我們曾天真地以為,家庭是永恒不變的港灣,父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即便我們渴望觸及天邊的明月,他們也會傾盡全力為我們實現。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逐漸意識到,家庭亦在時間的洪流中不斷變化,如同稻田中更替的稻穗,一季接一季,生生不息。 年年歲歲,稻谷飄香,而歲歲年年,人事已非。父母漸行漸遠,而稻田依舊翠綠盎然,只是昔日耕耘的身影,已換作我們這一代兒女。此刻,我們方悟,家庭便是一場生命的輪回,一代人終將送別另一代人,這既是生命的必然,也是命運的無奈。 01.當兒女展現出孝順時,父母往往已經步入暮年 作為父母,他們內心自然期盼子女能孝順,無論是給予經濟上的支持還是情感上的陪伴。 然而,那些洞察生命輪回的父母,卻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們并不過分期待子女的孝順,因為孝順往往伴隨著父母年邁體弱、行動不便,需要依賴他人的照顧。 不將孝順視為必然,恰恰意味著父母尚能保持健康,生活能夠自理。 甚至,他們有能力踏上旅程,前往子女所在的城市,探望他們,為他們分擔家務、照顧孫輩。 能夠一生都在“支持”子女的道路上,這樣的想法雖然獨特,但細細品味,卻讓人心生寬慰。 看過一個作家,寫過的一段深情的文字:“她的雙手,皮膚松弛如蛇蛻,滿是皺紋。我取出從新西蘭帶回的綿羊油,輕輕涂抹在她那雙曾經勤勞、如今卻如枯木般的手上……” 那時,她的母親已經九十多歲,患有老年癡呆,言辭混亂,甚至不再認識身邊的人。 因此,作家竭盡所能陪伴在母親身邊,對她那些不合邏輯的話語,她總是不厭其煩地回應。 孝順的行為固然令人感動,但更為觸動人心的,是面對“母親生命的枯竭”,子女不得不面對如何妥善安排后事的現實。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場又一場的送別,最終子女要目送父母走向生命的終點——那是永遠的離別。 若有可能,愿陪伴的孝道能夠來得稍晚一些,頻次也少一些。這樣的選擇看似薄情,卻蘊含著深沉的真愛。 02.當兒女步入職業生涯時,父母也迎來了他們的退休時光 家長們總愛說:“孩子,等你找到穩定的工作,我們才放心。”想想看,要是全家老小都奮斗在職場,家里肯定會旺起來,月收入輕輕松松過兩萬。但現實往往沒這么美好,因為父母總有退休的一天。 不管家里多少人,能踏實工作的人數目有限。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就講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個鄉村郵遞員的故事。他每天走幾十里路,把信送到千家萬戶,靠微薄的工資養活老婆孩子。當兒子能自力更生時,他既開心又有點憂傷——兒子的工作就是接他的班,繼續在這片土地上送信。 以前,很多單位都有“頂職”制度,就是父母退休后,子女可以接替他們的崗位。現在這種制度已經沒有了,但總的來說,子女進入職場也意味著父母離退休的日子越來越近。工作的傳承和輪回,還在社會各個角落上演著。 03.當兒女各自成家立業,大家自然需要各自獨立,開啟新的生活篇章 隨著兒女逐漸長大,父母們開始為他們尋找合適的伴侶,安排相親,期盼他們能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一旦兒女找到了心儀的對象,家長們又迫切地希望他們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這看似美滿的過程,實則也帶著幾分傷感。作為女兒,結婚之后,往往會離開父母,融入新的家庭,開始新的生活。那原本喜慶的婚禮,也成為了她與父母告別的時刻,或是她跪謝父母養育之恩的莊重儀式。 而兒子,雖然在表面上看起來結婚后仍以自家為主,但實際上,他們同樣會擁有自己的小家庭,與父母的聯系也會逐漸減少。有時,甚至會出現“有了媳婦忘了娘”的無奈現象。 原本溫馨和睦的家庭,因為兒女的結婚,逐漸出現了“大家”與“小家”的界限。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的家與兒女的家,逐漸成為了并列的兩個獨立個體。 04.父母離世,兒女的歸途便只剩下前方 不論兒女如何孝順,父母如何傾力相助,終究難逃離別的宿命。正如余光中在《鄉愁》中深情地描繪:“后來啊,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盡管父母已逝,但家庭的紐帶仍舊堅韌。此刻,兒女成為了家中的主心骨,如同守護孫輩與死亡之間的屏障。他們重復著父母曾經的付出與努力,讓家庭的溫暖得以延續。 然而,生死的輪回給家庭帶來的,是無盡的傷感。對于游子而言,失去了父母的庇護,每逢佳節便倍感迷茫。他們不知該歸向何方,節日的喜悅也被孤獨的思念所覆蓋。沒有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牽掛,雖然看似輕松了些許,但內心的惆悵卻成倍增長。 面對父母不在的故鄉,歸途變得愈發沉重。回去,或許只能面對冰冷的墳墓,留下一串串的淚水;而不回去,又意味著與童年的記憶徹底斷裂。無論選擇何種方式,都充滿了艱難與無奈。 05.當生活歸于平淡,家庭的溫暖在記憶中愈發珍貴 隨著歲月的流轉,兒女們開始體會到生活的艱辛與不易。工作的壓力、家庭的瑣事、社會的變遷,一切都在不斷考驗著他們的意志與毅力。然而,在這漫長而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家庭的溫暖始終是他們心中最堅實的依靠。 每當夜深人靜,兒女們總會回想起兒時的歡聲笑語,那些與父母共度的美好時光。那些日子雖然簡單,卻充滿了無盡的溫馨與幸福。在回憶中,他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與父母一起分享生活的點滴,感受著家庭帶來的溫暖與力量。 家庭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讓人們在困難面前挺直腰桿,勇敢前行;它能讓人們在孤獨時找到依靠,感受到生命的價值。正是因為有了家庭的陪伴與支持,兒女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斷追尋著自己的夢想與信仰。 隨著父母的離世,家庭的溫暖也逐漸變得遙不可及。但即便如此,那份珍貴的記憶與情感卻永遠銘刻在兒女們的心中。他們會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父母在天之靈能夠安息;他們會在生活中不斷努力,讓家庭的溫暖得以延續;他們會在每個重要的時刻,想起那些與父母共度的美好時光,讓家庭的記憶永遠鮮活。 家庭,是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讓我們珍惜與家人共度的每一刻時光,讓家庭的溫暖永遠陪伴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寫在最后】 有人說:“此生能贈予的,唯有陪伴,且需珍視眼前。” 兒女們,倘若父母尚健在,就多些陪伴吧,莫待生死輪回之際,方覺遺憾未盡,言未及。 父母們,也別僅期待兒女的孝順,更應珍惜自己的時光,多為兒女付出,因為吃虧,有時也是福。 一家人,共度的時光,看似漫長,實則短暫。往后,每一次告別,都請深情相擁,別讓心中的話語深藏不露;每一次擁抱,都請久些,莫再匆匆。 看似永恒的家庭,其實不過是每一代人,都持有一張單程票,奔赴情感的終點站。車輪滾滾,周而復始。家庭,就這樣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