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風流才子”的名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自幼聰穎,詩詞書畫無所不精,年僅16歲考中秀才,名震江南一帶,本來前途無限光明,可惜造化弄人,唐伯虎不慎卷入“科考舞弊案”。 原本的“天之驕子”罷黜為吏,永生不得為官,如此沉重的打擊,令唐伯虎傲氣散盡,出獄之后妻離子散,整日販賣字畫為生,晚年生活凄涼窮困,沒人記得當年蘇州城內,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 而彼時幼年愚笨的文征明,通過不懈努力和淡薄品行,悟透晉唐筆法,書法已經小有名氣,很多學者上門求字,他們2人天差地別的經歷,成為大家經常對比,并談論的話題。 后世普遍認為唐伯虎的才學,勝過文征明,但論就書法水平,他遠低于文征明,實際并非如此,經歷“舞弊案”打擊,唐伯虎心氣沉淀,不再崇尚表層的浮華流美,深入營造內部質感。 他臨摹大量的顏真卿法帖,感受“顏體”洞達筋骨和渾雄氣力,由此增強用筆勁力,練就一手灑脫俊逸、遒勁峻健的行書,譬如他38歲寫的《秋聲賦》,每個字極盡風流,無論是技法水平,還是藝術美感,全都完勝文征明。 此作共計400余字,筆畫婀娜多姿、飽滿飛動,多以尖峰入紙,下筆前于空中造勢,有利于上下兩筆銜接自然順暢,筆絲虛和輕靈,帶有幾分蕭散靜謐之氣。 墨色枯潤變化鮮明可觀,呈現節奏韻律,比如“風”、“夜”二字,形態偏為敦厚,墨色飽滿濃郁,那么夾在中間的“驚”字,則細如銀線,極為瘦勁輕盈。 由此形成鮮明的視覺對比,一方面增強全篇的立體感,直觀體現藝術美感,另一方面更顯自然本真的意態,展現“江南第一才子”的不凡氣質,體會唐伯虎的悲涼之情。 如今唐伯虎的行書價值水漲船高,尤其是2013年紐約蘇富比拍賣公司,聲稱《落花詩冊》價值13億美元,從此之后,他的傳世真跡千金難求,在拍賣市場變的十分搶手,收藏家紛紛花重金購買。 此作自然不例外,如今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曾有專家聲稱,其價值難以估量,時常臨摹,可以感受唐伯虎的風流瀟灑之姿,增強用筆的靈活性、自然感,字體內外兼修,利于日后學習晉唐法帖。 而今經多方努力,我們對唐伯虎《秋聲賦》進行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對比原作進行1:1還原。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