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o.1092」 村落是通過單體不斷聚合形成的有機整體, 從單元到整體, 形成了具有相似性的建筑形式和尺度。 村民中心是延續村落人文脈絡下的鄉村建筑, 以新的布局與設計方式來煥發村落活力。 以下是5個不錯的鄉村村民中心, 一起來看看吧~ —— 01 王戶村村民之家 地點:臺州 / 設計: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王戶村村民之家位于浙江臺州仙居縣白塔鎮下的王戶村,場地是村子最東邊的一個地塊,緊貼道路,面向小河。 王戶村村民之家通過空間模式和建造模式對傳統民居的轉譯,將歷史記憶賦予到建筑中,來延續原有的原型。整體的坡屋頂條形體塊置于現有老墻內,讓村民之家從老墻中自然“生長”出來。 村民之家采用新的混凝土外墻,與原有夯土老墻形成鮮明對比,表達出當代新技術,且又與地塊周圍環境形成呼應,調和了與村落之間的沖突,形成了過去與現在之間的過渡。 王戶村多見條形坡屋頂,長條狀的空間體量,王戶村村民之家延續了當地尺度“規矩”,沿用本土的空間模度進行設計,使內部空間有相似的當地建筑尺度,讓村民獲得熟悉的空間感受。 同時多功能展廳具有圖文展覽的功能,展覽村史脈絡和蘑菇加工的工藝流程,通過空間對建筑全時段使用的關注來實現功能的適應性和可持續性。 局部上,多功能展廳設計了角部較大的轉折窗來增加采光的需求,咖啡廳入口的大玻璃窗讓自然環境滲透到室內。 —— 02 中華村村民中心 地點:上海 / 設計:Atelier tf+ppas 上海,蓬勃生長的都市,在它西南一隅,田園中的中華村也在悄悄發生改變。一系列富有質量的公共服務建筑與活動空間將讓這個村莊在未來充滿活力。在鄉村小學舊址新建的文化中心正是這一振興計劃的重要引擎。 簡潔與層疊的體量讓建筑主體有機的嵌入現有村落肌理中。北側相對封閉的體量隔絕外部道路的干擾。圍繞院落的廊與跨越河流的橋不分彼此,向南自然的生長。跨越河流延伸的建筑將村落與田野再次緊密的連接到一起。 黃色的廊與橋起伏交錯的穿插在白色的建筑之間,形成“q”字形的結構。不斷變化的視角與空間體驗讓村落與田野的相遇更加富有戲劇性。 1500平米建筑的體量被拆分成三個宜人的單體,不同氛圍的院落穿插其間:開放的前院、寧靜的邊院、舒展的廊院、向河的樹院。 開放性的院落結構吸引著村民進入文化中心。建筑與庭院的相互滲透,為村民的游憩與社區活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空間可能。 —— 03 四邊庭 地點:湖州 / 設計:ConCom 集良建筑事務所 四邊庭位于德清縣龍勝村,房子坐落在武洛公路北邊的農田里,是一個集展覽、工作、會議于一體的最小化的公共空間單元。 設計塑造了一個“田野里的大屋頂”。從遠處看,有點像蘇黎世的Philipp Schaerer繪制的”畫上的建筑”(Bildbauten)系列,像是在空曠的田野中創造了一個模糊了幻想和現實邊界的圖像,制造出抽離了此時此地的疏離感。 首層平面從中心向外分成四個層次。中心是無自然光線的黑廳,黑廳內部與地下室連通,提供了展品向下延展的潛力。最外的層次是與農田及村路相連的下凹生態坡,草坡反射后的日光為一層的白廳提供了晦暗含蓄的光線。 設計希望建筑并不局限在一個精巧準確的外殼,而是一個能和周圍環境在不同的使用行為下共同塑造出的整體場所。建筑不僅要對光線和環境有所回應,還能通過空間與流線的設定加強使用者對運動和時間的感知。 —— 04 龍南村黨群中心 地點:桐鄉 / 設計:森上建筑 龍南村農田廣袤,樹木成蔭,有河流南北向蜿蜒而過,呈現一片自然田園的景致。場地貼鄰水邊,老房子最初作為學校使用,建筑成L型布局并有一個還算寬敞的大院。后來場地多了一個倉庫,變為小型的加工廠。 村子希望續寫這塊場地的故事,建立一座記錄歷史的文化館和便民服務的辦公樓,打造龍南村新的黨群中心。 場地內原有的廣場盡可能保留最大的場地,成為以停車和集散功能為主的黨群大院。 “水院-庭院-大院”的空間序列格局將周邊的環境納入到建筑組團中,并有序的梳理了公共與私密的區域,滿足了不同的功能需求,形成具備鄉村文化空間標識的場地特征。 “橋”系統的組成包含了建筑的外廊、組團間的連廊以及室內的走廊部分,以主要交通流線為主體,貫穿了整個院落與建筑組團。 主體建筑為辦公服務區,由接待服務廳、各級辦公室與大會議室組成。二層可通過原建筑的連廊部分通往后勤配套區。相比較為功能獨立的辦公區,村史館更注重開放性并與河岸環境保持空間的連續性。 —— 05 李桂芬鄉村綜合體 地點:濟南 / 設計: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創作中心 建筑所在的村子叫李桂芬,光聽村名就有一種好奇又親切的感覺。幾千年的文明長河里一直伴隨著我們所生活的土地形成某種烙印在骨血基因里的集體無意識。這種集體無意識在芒種這個節氣,對應著某一種憧憬,一種期盼與愿望,一種對豐收的想象。 這種集合體亦是創作中心有關鄉建思考的具體證明,由于此次討論焦點聚焦于建筑之上,那拋卻有關社會學與經濟學的思考,僅就建筑范疇來說,建筑作為一種文本所指代的敘事性與時空感,沖突性與合理性等等在一組后現代的語境中得以有效表達。 區別于江南小喬爾布亞式的鄉間圖景,齊魯大地上似乎與這熱烈的底色更為適配。當在同意時間與空間片段下,多重行為與身體精確互動,大地上的山水天地人與空間上的對透藏漏框在這處場所形成不同維度的有機。 ![]() ![]() 今日編輯 文章來源:新微設計 案例學院 一眼看盡,案例全球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轉載請聯系 zgjyupdi@qq.com ![]() |
|
來自: 江南一魚6jvvqc > 《好的建筑設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