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細(xì)細(xì)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fēng),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背景: 唐玄宗天寶三載(744),賀知章奉詔告老回鄉(xiāng),百官送行。他坐船經(jīng)南京、杭州,順蕭紹官河到達(dá)蕭山縣城,越州官員到驛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門外潘水河邊的舊宅。此時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發(fā),春意盎然,微風(fēng)拂面。 賀知章如脫籠之鳥回到家鄉(xiāng),心情自然格外高興,即景寫下了這首詩。 我的感悟: 看看古代人的這種興致,人家見到婀娜多姿,令人欣喜的柳樹,就能寫出這么美麗的詩。剛長出來的柳葉,確實是碧綠碧綠,嫩嫩的,表面很光滑,作者比喻成碧玉,看想象多么奇特。 柳條呢 我們常說的是像辮子,作者把它比成綠絲絳,絲編成的帶子,想一想它的光澤度,而辮子呢,就沒有這個絲絳美。 最絕的是后兩句。作者明知故問,引起我們的思考,說這“不知細(xì)葉誰裁出”,看看,是想夸誰呢?夸二月春風(fēng),說二月春風(fēng)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剪出這么美麗的柳葉。 真佩服古代人的那種作詩的才華和興致,能夠由一個點來寫一個事物,突出它的獨特。 這需要很強(qiáng)的洞察力,以及思考力,思辨力和敏銳力。 我輩不及也。 所以抽時間要多讀書,多背詩,培養(yǎng)詩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做出像樣的詩,而不是打油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