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曾有一個熱門投票,問題是:“你討厭上班的原因是什么?” 出乎意料的是,位居榜首的,不是工作任務繁雜,也不是受到領導欺壓,而是與令人糟心的人共事。 在單位,我們難免會遇到討厭鬼同事,造謠生事,陰陽怪氣,搶功逞能,口蜜腹劍……他們影響你的心情,挑戰你的底線。 與他們糾纏,不但浪費你的時間,還讓你沒法安心工作。 都說職場如戰場,同事關系的處理,其實也彰顯著一個人的智慧。 教你三個實用“心眼子”,不用正面硬剛,也能應對那些令人糟心的同事。 ![]() 捧殺他 電視劇《繁花》中,有這樣一段劇情: 梅萍是外灘27號上海外貿總公司的業務員。此前她一直生活在同事汪小姐的陰影下,一向沒什么存在感。 后來,梅萍在汪小姐即將升任科長之際,告她黑狀,導致汪小姐被取消晉升資格,還被下放工廠搬貨。 計謀達成之后,梅萍便開始接手汪小姐的工作。 為了拉資源,她提著大包小包的禮品,去拜訪汪小姐曾經重要的客戶爺叔。 爺叔雖然清楚,梅萍是靠告黑狀上位的“職場小人”,但沒有直接表達對她的厭惡。 他吹捧梅萍以后能當科長,還給了梅萍兩點“建議”: “首先,在穿衣服上要有派頭,在人群里,最好讓人第一眼就能注意到你。” “第二,要拿出主人翁精神。” 爺叔的“重視”,讓梅萍沾沾自喜。 她開始把自己打扮得出眾,并且處處表現強勢,不僅行事高調,還變得態度傲慢。 沒過多久,梅萍的頂頭上司金科長,便注意到了梅萍的變化。 她認為梅萍沉不住氣,還需要鍛煉,便打消了將梅萍作為科長候選人的念頭。 梅萍的美夢,也在爺叔的捧殺下化為泡影。 魯迅先生曾說過:“捧,是可以致人死命的一法。” 過度的吹捧,會讓人錯估自己的能力,變得虛榮心膨脹。 一旦人開始自大,迷失自我,便會被邊緣化,逐漸成為被孤立的對象。 如果你遇到這類糟心的同事,不妨用溢美之詞,將他捧上野心的高地。 當對方在贊譽中變得忘乎所以,你就已經贏了一半。 ![]() 超越他 網上曾有人發出這樣一個提問:“對討人厭的同事,最好的報復方式是什么?” 評論區有一個高贊回復:“討厭他,那就超越他。” 博主@小柚子柚柚分享了他朋友的經歷。 朋友是做銷售的,公司客戶很固定,不用出去跑市場,每天只用待在辦公室,十分閑逸。 但時間一長,朋友便與有著競爭關系的同事發生了矛盾。 原來,有一筆交易的促成,是朋友的功勞,但同事非想在其中分一杯羹。 兩人為此吵得不可開交。 在同事的攪和下,老板最后只給了朋友一半的提成。 大家都以為朋友會心有不服,大鬧一場。 她卻突然忙了起來。 上班時很少能在辦公室看到朋友的身影,絕大多數時間,她都在外面開發新客戶。 憑借本就超群的銷售口才和不懈的努力,不到兩個月時間,她就超兩倍完成了月度銷售目標。 從那以后,她也不再和之前的同事爭吵了,不是關系彌補好了,而是她完全不屑于爭奪那一點提成。 在單位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見不得你比他們干得好,有便宜總要去占一點,有好處總想去撈一點。 與他們糾纏不清,對自己來說,無異于浪費時間。 欲成大樹,莫與草爭。 與層次不同的人爭辯,只會浪費寶貴的時間。 面對職場小人,與其一味生氣,不如暗自努力,當你攢夠本事,他也只能遙望你的背影。 ![]() 遠離他 最近,“職場祥林嫂”這個詞突然在一眾打工人中間火了起來。 人們用這個詞,戲稱那些愛抱怨、滿身負能量的同事。 他們像祥林嫂一樣,整天在你面前念念叨叨,影響你的心情。 這時候你若陷入他們抱怨的細節,也覺得到處都是不合理,那就中圈套了。 你應該做的是與他們保持距離。 距離一拉開,你就會發現,曾經棘手的工作難題,迎刃而解;曾經也覺得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完全可以溝通解決。 有位網友曾經分享自己的經歷。 他們辦公室,有個負能量極強的大姐,整天坐在工位上唉聲嘆氣,導致辦公室氣氛相當壓抑。 一次,大姐和網友一起負責一個項目,合作時,大姐一會兒抱怨甲方難纏,一會兒抱怨任務太復雜。 剛開始,網友還會硬著頭皮,附和大姐的抱怨。 可后來她發現,大姐越說越來勁,自己卻變得愈發焦躁。 談合作時,網友總會帶著偏見看待甲方,有幾次,甚至差點將快要談成的客戶丟了。 為了擺脫大姐帶來的負能量的影響,在辦公室里,網友不再接大姐的話茬,除了必要的合作,其他時候都與她保持適當距離。 一段時間之后,不僅自己的焦慮得到緩解,業績也提升了,還換了一個厲害的搭檔。 在單位,或多或少都會存在“職場祥林嫂”式的角色,他們就像情緒黑洞,無底線地搶奪你的能量。 他們向你訴苦,并不是拿你當朋友,而是把你當作他們的“情緒垃圾桶”。 當你好心傾聽安慰他們時,那些極具傳染性的消極情緒,便會將你吞噬。 跟隨蝴蝶走下去的人,能看得到盛放的鮮花;而跟隨蒼蠅走下去的人,只能看見骯臟的溝渠。 如果你身邊正好有負能量的人存在,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他們,保護好自己的精神凈土。 想起《讀者》上一段關于職場的評價: 人生價值的實現是一個不斷尋找意義的過程。職場是一條道路,陪伴家人與朋友、學習與自我提升、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都是道路——并非要與職場生生割裂開來。 ![]() 在這條意義重大的路上,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就相互扶持創造一段輝煌,遇到令人生厭的,也不要一味忍受,該還手就還手。 這三個“心眼子”趕緊保存好,管用。 作者:在桃龍貓,口中之言,隨風而散,筆下之言,落筆生花。 |
|
來自: 雅博學苑 > 《馳騁職場,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