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知道,書法展上的作品是不同于我們日常書寫,它雖沒有固定的形式,也沒有嚴格的標準要求,但是,作為在展廳展出的作品,它卻有著不同于日常書寫的各種要求,那么,作為書法大賽中的作品,它有哪些要求?創(chuàng)作上需要怎么去做才能更容易入展?下面結合一些書法大賽的作品,談談這些方面的基本常識,供大家參考。 入展作品的共性: 入展作品必須要取法于古人。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書法要去學習古代遺留下來的經典作品,不論是哪一種形式的作品,也不論是哪種風格的表現(xiàn)形式,但創(chuàng)作的作品一定要是從古人那里得到必要的筆法和字法,即使創(chuàng)作時對此進行了一些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評委一定會看出你的取法,如果看不出取法時,作品就有可能被淘汰掉。 入展作品必須要在有自己的個性。說到這個問題,有人可能覺得,既然是學古人,直接照抄古人的作品不行嗎?這當然是不行的,書法大賽中的作品,除了要有古人外,更要有自己的個性,如若不然,就是照搬照抄古人,這個是絕對不疲提倡的,反而還要被淘汰。所謂個性,就是要有自己的書寫特點,哪怕是學了某個古人,但也要去變古人,要變得巧妙、自然才是。 書法作品必須要有藝術性的表現(xiàn)。當代書法在藝術性方面的表現(xiàn)方法很多,如結字、用筆、用墨、章法等。在結字上要有大小的變化,筆畫要有粗細的變化;在用筆上要有靈活多樣的筆法,寫出自然而然的屬性來;在用墨上,要表現(xiàn)出干枯濃淡的變化感來,不能一味地用某一個墨色表現(xiàn)書寫感,自然才是正確的方法;在章法上,要有疏密、黑白對比關系,實現(xiàn)矛盾性的特點。 如何創(chuàng)作入展作品? 創(chuàng)作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說清的問題,但他們也是有共性的。就以上面所說的作品的共性來說,創(chuàng)作時要注意做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多學雜糅。尤其是隸書作品,在近些年的書法大賽上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篆隸融合是當代書法大賽作品的一個共同特點。那為什么要篆隸融合?一方面,篆隸一家,如果單純地寫隸書,評委會認為學習單一,筆法也就自然單一了,其中的變化也就單一了,因此,在創(chuàng)作隸書作品時,或者是篆隸融合,或者是多體融合,如此創(chuàng)作的隸書作品便會高古質樸,學習多樣。 第二,要用好墨色。墨分五色,同樣在創(chuàng)作隸書作品時,就要把這些墨色充分地在作品中得以實現(xiàn)。當代一些書法高手,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總是很惜墨,雖然有漲墨,但枯筆表現(xiàn)出來的蒼茫感和質樸感很強,在許多人中間很是受歡迎的,評委也同樣喜歡。墨色書寫要自然而然,不能蘸一筆墨,寫一個字,要寫到干枯后再去蘸墨,這樣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第三,藝術性要強。書法是一門藝術,表現(xiàn)出來的風格自然也是要符合藝術性的要求。藝術性說到底,就是在書法在要交代清楚它們的矛盾關系,這是哲學要求。例如寫字時不能同樣大小,要自然穿插大小,大小的區(qū)別盡可能地讓人看不出來。墨色也要干枯濃淡自然流暢。在空間上,要疏密有度,如果寫得太擁擠,就會讓人看后有壓抑感,適當?shù)目臻g讓人心曠神怡,這才是好作品的基本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