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好想學好英語,可是我就是懶!” “我真的覺得每天讀書是一個好習慣,可是每天下班都好累!” “明天要給客戶做報告?別慌,不是還沒到明天嗎?” “把碗洗了?靠!明天不是還要用嗎?明天再洗!” “懶癌”都市中發病率最高的癌癥,發病者往往會給自己的“懶”幾個特別合理的理由,因為他們必須說服自己,這樣心理的愧疚感會小一些。 既然每個人都會給自己的行為找理由,如果反過來是不是同樣有效? 如果你想回家以后寫一篇日記,但是你發現《余罪》新一集更新了,這時你會跟自己說:“看完再寫吧!反正一天不寫又不會怎么樣!” 如果你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每天晚上8點到10點是你準時寫作的時間,你發現《余罪》更新了,這時你會跟自己說:“反正什么時候看都一樣!” 有時候人的想法是根據行為來的! 要治療“懶癌”,第一條就是先動起來,不給自己大腦思考、辯駁的空間!就好像你去泡妞一樣,看到一位非常喜歡的女孩,你需要的是毫不猶豫的先跑上去,而不是站在那猶猶豫豫。 你猶豫的時間越長,你行動的概率就越低! 先動起來,至于你腦海里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和理由,在行動中再去面對,大不了也就心理難受一下。 第二條,找個“小伙伴”陪你 如果你要養成每晚看書的習慣,就去找一個已經有這個習慣的“小伙伴”,每天讓他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看的什么書,你就跟著就行了!他就好像你的鬧鐘,一看到他你就知道要干活了! 我們那會兒上學的時候,老師最喜歡用這招,把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放一起,把聰明但是貪玩的和勤奮的放一起,目的不就是希望行動力強的帶動行動力差的嗎? 當然老師也有失策的時候,貪玩的沒被帶勤奮,反而勤奮跟著去玩了。 第三條,“懶癌”還需錢在治 我一朋友想戒煙,于是對著全公司發了一句狠話,誰要是看到老子再抽煙,可以馬上找我要100塊錢! 如果他抽煙被發現了,卻不給,他將失信于自己。 如果他想抽煙,就必須看看荷包鼓不鼓了! 在精彩的網絡世界,還有一堆“打卡”社群,就是用錢來治療“懶癌”的。 比如說,堅持100天,每天寫作1000字的打卡社群,進群以后必須交給群主500塊錢,在這100天內哪怕你有一天沒寫,這錢就沒收了!現在的不少知名自媒體人都在這種群呆過。 第四條,“意淫”也是一種方法 “意淫”就是用自己的想象力,想像一下你達成目標時候的那種興奮,那種心情的愉悅,那種身邊人對你投來的羨慕的、嫉妒的眼光! 通過想象力,把自己積極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 有的人會說,這尼瑪不是自己騙自己嗎? 的確是的,本來人的大腦就無法識別真話和假話,騙著騙著就當真了! 這是“意淫”的一個方向,想象目標達成。 另一個方向是回憶,回憶你曾經做某一件事情,玩某一件東西特別忘我,特別投入的時候,你回憶的畫面越是細致越是有效。 第五條,培養自己的責任感 有句話叫做:“屁股決定腦袋”,每個人在不同的位置上就有不同的責任。如果你為人父母了,自然而然就有了作為父母的責任。 以前的你可能晚上睡得挺香,怎么叫都叫不醒。 但是,當你有了小孩,你的睡眠就變得特別淺,一點動靜你就醒了。 這就是責任的力量。 如果你要學習什么技能,你可以去報個班并且爭取當班長! 如果你要減肥,你可以去建個減肥群,你來當群主! 讓自己擔起責任! 第六條,找個努努力就能夠得著的“偶像” 別天天把馬云、馬化騰掛嘴邊,他們離你太遙遠了!要治療”懶癌“,你需要找一個墊墊腳就能跟得上的”偶像“。 如果你想學習寫作,首先就去“簡書”“頭條”“公眾號”上找找一千粉絲級別的“偶像”,先超越他們再說。 這些“偶像”雖然粉絲比你多,但是還是處在同一個數量級別的,不管是交流還是學習探討,他們都還是挺愿意幫助人的。 有人會說,亮子??!你咋就這么短視呢?你就不能挑個強大點的學習對象? 其實亮子試過了,在你沒有強大之前,大家是沒有太多交流的共同話題的。 你還在養成寫作習慣,人家在考慮如何粉絲變現! 你還在煩惱為什么你的作品沒人看,人家在煩惱為什么每天掉幾天粉! 所以,要找就找跟自己一個數量級的,超越以后再找下一個數量級的。 “懶癌”怕什么,你想想你是怎么生出來的?你可是億萬競爭對手中游的最快的!所以你肯定不是一個懶惰的人!只是你暫時還沒有找到適合你的方法而已! 亮子老濕,別問我能帶給你什么價值,我特么哪知道。至于每天更新什么內容?看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