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點了一根煙,深吸一口。 “亮子啊,你這公眾號有問題!” “還請您指導一二!”我拿出本子和筆。 大師是朋友中一位精通三百六十行的神人,對每個行業(yè)每個工種都有一番獨到的見解,因此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企業(yè)家都喜歡求教大師,而大師也挺享受被人尊重的感覺,總是不吝賜教。 “你看,首先你的公眾號定位就有問題!定位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精確!” “然后,就是你的推廣問題,你的讀者在哪你知道嗎?他們喜歡什么你研究過嗎?” “第三點,我看你跟讀者之間就沒互動嗎!這樣怎么會有粘度呢?” “%¥#¥……%&*&**(” 基本上接下來的半個小時,大師跟我講完了一本公眾號教科書。 回家以后,我打開大師的公眾號,頓時淚奔。 大師就是大師,從來不關(guān)心別人看不看,每一篇瀏覽量都不超過20。 好吧,大師就是要讓人捉摸不透。 好吧,大師就需要說說很有道理的廢話。 知道并不等于能做到 如果你要知道公眾號如何從0到100萬粉絲,你只需要花5分鐘去讀一篇文章。但是你要能做到,可能要花一輩子。 有一次幾個朋友開會研究如何給公眾號增加精準的企業(yè)家粉絲,其中一位大師清了清喉嚨說: “企業(yè)家會去什么地方?最集中出沒的地方就是培訓或者高端會議!” “我們派人搜集這些會議主辦的地點和時間,至少有三種方式吸粉!” “第一種,我們直接和主辦方合作,在會議的大屏幕上打上我們公眾號的二維碼!” “第二種,建一個微信群,然后把群二維碼印刷在A4的紙上,在會議開始前在會場中傳遞,讓他們掃!” “第三種,會議結(jié)束后,在會場外直接舉個牌子,上面寫著本次會議官方公眾號或者官方微信群!” 一群人聽完以后,無比崇拜的看著大師。 其實大師以上三種方法大師都沒試過,只是聽過。在一群人討論問題的時候,最受關(guān)注的是會說的人不是會做的人。 況且,真正會做的人,不一定想把自己的殺手锏分享出來,他知道所有這些技巧和方法越少人知道越好。 大師分享的方法有沒有用?一點都沒用。因為大師沒去用,他只是享受受人矚目的感覺。 知道越多,受固有觀念影響越大 “ 現(xiàn)在開始做自媒體,晚不晚?”我問大師。 “當然晚了,現(xiàn)在公眾號都1000萬個了,每個公眾號打開率還不到8%!” “《羅輯思維》你知道吧,現(xiàn)在都轉(zhuǎn)戰(zhàn)到微博了!你說現(xiàn)在還怎么做?” 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吧! 但是亮子可以舉很多例子來說明,就算是紅海也有機會。 比如:2010年的手機市場是不是紅海?諾基亞獨霸天下,摩托羅拉緊隨其后,蘋果還只是市場份額2.2%的小眾品牌,就是這種比姨媽巾還紅的市場,殺出了個小米。 大師往往把看到的資訊當成了真相。還沒有開始動就把自己所有的路都堵死了,不對,這句話應(yīng)該反過來說: “因為把自己所有的路都堵死了,所以沒法行動!” 你知道的,不是真相,是各路編輯寫的故事 “實踐出真理”,這是一句大家都懂的真話,只是實踐相比看書、看咨訊來獲取經(jīng)驗來得難不少。 聰明人覺得我干嘛花那么長時間去實踐和嘗試呢?直接把別人的經(jīng)驗借過來不就是我的嗎? 這就好像說你看懂了特種部隊訓練手冊,你就能訓練出特種部隊一樣。 況且,你看到的只是故事,不是真相。 今天出個新聞,《自媒體集體逃離公眾號》,是不是就說明自媒體這行業(yè)不行了? 明天出個新聞,《運營3個月的自媒體融資千萬》,是不是就說明自媒體這行業(yè)昌盛了? 所有的真相,都在實踐中。 你看到的,亮子敢說都特么是故事。 大家都有當大師裝逼的一面! 以上的出現(xiàn)的“大師”是亮子虛擬出來的,也許是我,也許是我認識的某一個人,也是你身邊也有這樣的大師。 亮子想說的是:別去當一個什么都知道的大師,只有行動,才有可能成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