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2018年陜西省鳳翔縣柳林鎮雍山血池遺址15號祭祀坑出土,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拍攝于南京博物院“玉潤中華---中國玉器的萬年史詩圖卷”特展。 男玉人寬1.4厘米,厚0.56厘米,高7.6厘米;女玉人寬1.7厘米,厚0.45厘米,高6.1厘米。 1.材質與顏色:這對玉人采用青玉或青花玉等材質制成,這些玉料在秦漢時期較為常見。青玉質地細膩,色澤溫潤,而青花玉則可能帶有青白色玉質內含黑褐色點狀和絮狀包裹物,增添了幾分獨特的美感。 2.造型與細節:男性玉人通常頭頂一側有髻,有的口部有須,而女性玉人則頭部無髻,口部無須。這種性別特征的明確區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男女性別角色的認知。 玉人的面部和腰帶等細節部分,可能采用陰刻線的方式進行勾勒,表現出玉人的眉、目、口、鼻以及腰帶的形態。這些陰刻線可能呈現出一定的粗糙感,但整體上仍能夠清晰地傳達出玉人的形象特征。 3.改制現象:部分玉人可能是由戰國秦漢時期常見的雕琢有分區紋飾的青玉璧改制而成。在改制過程中,玉工需要去除原有玉璧的部分紋飾,并重新打磨和雕刻出玉人的形象。這種改制現象不僅體現了玉器的再利用價值,也反映了當時玉器制作工藝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 ![]() 4.祭祀文化:“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雍山血池遺址作為秦漢時期國家最高等級的祭祀場所之一,其出土的玉人具有重要的祭祀文化價值。這對玉人可能作為祭祀儀式中的重要器物之一,用于與神靈溝通或作為祭祀對象的象征物。通過對其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秦漢時期祭祀文化的內涵和特點。 5.時代標識:這對玉人的出土為秦漢時期玉器的形制組合與發展狀況提供了重要的實證線索。它們不僅具有明確的出土位置和組合關系,還與其他地點出土的同類型玉器存在關聯和比較價值。通過對其工藝特征和歷史背景的深入研究,可以進一步推動對秦漢時期玉器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
|
來自: 睫毛上的風塵 > 《個人原創古玩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