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草書并非“網絡大師”說的,隨便亂寫一氣即可,而是嚴格遵守法度,它的法度性與楷書不同,楷書的點畫平整勻稱,形態端莊峻健,所有嚴謹勢態和要求,能直接用眼睛看到。 而草書簡潔飛動、瀟灑奔放,極盡率意癲狂之態,很多初學者觀賞時,字形都無法分辨,更不用說上手臨摹,直接拋棄法度,大筆隨性揮灑,字體猶如一盤散沙,東一撇西一畫,美感甚至不及幼童的涂鴉。 由此可見,若想寫好草書,把握“草法”最關鍵,至于如何學習“草法”,臨摹晉唐法帖乃首選,尤其是懷素寫的《小草千字文》,筆筆備盡“草法”。 此作號稱“天下第一小草”,相比豪放不羈的狂草,小草勢態可控,用筆精準有序,字形容易辨認,更適合當代人臨摹,目前《小草千字文》尚存2幅真跡。 第一件是臺北故宮珍藏的絹本,卷尾題注“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書,時六十有三”,全卷1000多字無一缺損,點畫清晰完整,墨色飽滿濃郁,多用藏鋒運筆,勢態沉穩含蓄。 時而出現持澀之筆,凸顯古雅質樸的天然美,豐厚藝術質感,并且卷尾的題字,以楷書寫成,整個書壇極為罕見,水平不輸“唐楷”大家,側面展現出懷素的筆法功底。 另一件則是廣東收藏家——黃錦祥先生發現的紙本真跡,全卷殘存520字,風韻與絹本相似,可書寫時間晚于絹本,筆勢更加老道嫻熟,采用絞轉筆法。 預防直起直落的單調感,上下兩筆牽絲映帶,點畫爽利飛動、瘦勁洞達,極具魏晉神采,章法與結字調配,拉鋸交錯而平衡和諧,一派隨性自由之象。 當然也不乏規范約束,無一筆脫離章法,除了魏晉風韻,懷素融合幾分隸書筆意,增強字體的內層肌理,讓藝術質感更醇厚,經得起品析,紙本真跡號稱“千金帖”,有“一字值千金”的美譽。 以此換算成人民幣,單字價值超過2億,紙本真跡一直秘藏于海外,2017年“書畫專家”黃錦祥先生,無意中發現它,之后費勁周折尋回,觀賞后贊嘆不已。 說到:“此懷素小草筆法卓絕,盡得晉唐神韻,骨力通達,富有二王神采,是藝術史上永恒的經典”,時常臨摹,可以夯實基本功,悟透“草法”精髓,利于日后學習更高深的法帖。 而今,我們把懷素《小草千字文》紙本和絹本,進行1:1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與原作毫無二致,并將其合成一卷,前半部分乃原版原色的絹本,后半部分則是紙本。 紙本尚未廣泛在市面流動,大多數范本內容不全,字跡模糊不清,因此在原作之后,我們將缺失的部分補全,利于觀覽全卷,并對照絹本學習,如此精善的版本,全網獨此一家。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