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婦科常見病,筆者1992年以來用自擬痛經散敷臍治療痛經40例,取得較好療效: 臨床資料:年齡17~27歲36例,27~43歲4例;其中未婚30例,婚后未孕3例;病程1~5年33例,5年以上7例﹔痛經分級;根據全國中醫婦科會議制定的標準分級。Ⅰ度8例,Ⅱ度22例,Ⅲ度10例﹔持續1天10例,2天22例,3~4天8例﹔月經周期:正常24例,先期6例,后期10例。 治療方法:經前2天,取痛經散適量用60°白酒調成1cm厚的藥餅,濕敷臍部,外用紗布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夏天換2次,連敷5一6天,連續3個月經周期為1療程。 方藥:肉桂12克,炮姜12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香附10克,靈脂12克,生蒲黃12克,元胡12克,琥珀末3克共研細末備用。 治療結果:治療2個療程治愈22例(痛經完全消失),顯效10例(痛經明顯緩解,好轉程度在2度以上),好轉6例(疼痛緩解,好轉程度在1度以上),無效2例(痛經無改善),總有效率95%。 典型病例:李×,23歲,未婚,1992年5月5日初診,月經初潮即痛經已6年,行經當日即少腹冷痛,呈絞痛伴嘔吐,手足厥冷,多種藥物治療無效,經期尚準,量中等,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診為原發性痛經Ⅲ度,予痛經散一劑,連用6天,復診訴疼痛明顯減輕,無嘔吐,繼用2個月經周期痊愈。 討論:痛經在中醫辨證中屬寒凝胞宮,氣血不暢者最多,寒主收引,寒凝胞宮,氣血阻滯,不通則痛。自擬痛經散中肉桂、炮姜溫經散寒止痛﹔當歸、川芎、赤芍、桃仁活血調經﹔香附、元胡、靈脂、生蒲黃理氣止痛;琥珀末行氣祛瘀止痛。諸藥配伍,全方具有較強的散寒止痛功效,又用高度白酒調敷,更增溫通鎮痛之力。 臍部敷藥可通過經脈使藥力直達胞宮,疏通氣血,瘀去而痛自止。臍部表皮角質層最薄,臍下無脂肪,皮膚與筋膜、腹膜直接相連﹐臍周血管豐富,這些特點決定臍部有利于藥物的滲透和吸收,從而獲得良好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