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評選草書界的“三巨頭”,那必然是張旭、懷素和黃庭堅,張旭和懷素皆有“草圣”之稱,他們生于盛唐時期,文藝發展繁榮,追崇爛漫本真的豪放氣勢,用筆不計工拙、迅疾多變,把書法的藝術性寫到極致。 所以后世順其自然的認為,黃庭堅的草書水平,遠不及張旭和懷素,而且他獨創“蕩槳筆法”,用筆振顫波折,點畫猶如翻滾的巨浪,每一筆抖擻擺蕩、蜿蜒不平,形態好似蚯蚓一樣,很多“噴子”嘲諷他的字丑怪。 正因如此,關注黃庭堅狂草的人日益減少,其實以水平論就,他的狂草功力不遜于“張懷”,甚至他有一幅狂到極點的草書,被贊“超出顛素”,此作就是中年抄寫的《狂草千字文》。 他曾自述:“予學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抖落、擺脫)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后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黃庭堅最初效仿蘇軾,行筆抖動波折,缺乏古人意趣,令他感到俗氣,于是中年之后,黃庭堅臨摹張旭、懷素和蘇軾等人的法帖,掌握晉唐筆法之妙。 從而練就一手波折超逸、出神入化的狂草,就像此作,剛好寫于悟透古法之時,卷中筆畫狂逸不羈,似奔蛇走虺,姿態千變萬化,卻不失沉著氣力。 以腕力運筆,氣力深沉的同時,可以縱觀全篇布局,讓線條轉換更加暢達、自然,結字和章法縱橫交錯,全卷亂中有序,動態中維持平衡,一派蒼渾雄偉之象,視覺沖擊力頗為強烈。 班惟志卷末題跋曰:“黃太史草書超出顛素,蓋其雄次豪放,其一代偉人也”,劉敏中也評價其字:“浩浩乎如行云,倏乎如流電如驚蛇如游龍,意態橫出,不主故常,當使人心動目眩而莫知其然也。靜而察之,無一畫之違于理。” 這幅《狂草千字文》出規入矩、奇宕不凡,雖然外形不夠俊美,但內層藝術境界高深,毫不夸張的說,能盡數參透并看懂的人,都是當代一等一的高手。 時常臨摹此作,可以感受狂草的豪放氣魄,讓用筆不再束手束腳,隨著心中情感盡興揮灑,寫出草書的藝術之美,賦予字體靈魂,益于日后個人創作。 而今,經多方努力我們對黃庭堅《狂草千字文》,進行1:1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與原作毫無二致,同時加入獨家出版的現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