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東莊圖冊》 南京博物院冊頁紙本團 設(shè)色28.6x33厘米 此套冊頁原24頁,傳世只有21頁。分別為:振衣岡、麥山、耕息軒、朱櫻徑、竹田、果林、北港、稻畦、續(xù)古堂、知樂亭、全真館、曲池、東城、桑州、艇子洴、鶴洞、拙修庵、菱豪、西溪、南港、折桂橋。此畫描繪其師吳寬家的庭園景色。東莊是吳寬的莊園,也是江南士大夫經(jīng)常聚會、吟詩、品茗的地方。吳寬官至禮部尚書,是沈周的老師和摯友,多有詩文唱和。 款識題跋:鑒賞跋:冊前有王文治、張崟、潘弈雋、孫爾準、顧鶴、羅文池等人題跋十五開。 鈐印:收藏印:伍元蕙、潘延齡等人鑒藏印。 沈周的山水畫藝術(shù)在繼承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畫風、兼營南宋院體風格,形成構(gòu)圖嚴謹、筆法工整、布局縝密的風格后主要取法吳鎮(zhèn) ,兼營倪瓚、黃公望等人畫法,形成其構(gòu)圖簡練、用筆凝重、筆墨渾厚蒼茫、草草而成的特點。 從繪畫風格上來說,大致可分為奠定基礎(chǔ)的早期,形成與發(fā)展的中期,筆墨渾厚、線條老辣、意境深遠的晚期三個階段。 沈周山水畫藝術(shù)風格轉(zhuǎn)型期大致是五十歲至六十之間,此時期為沈周的“粗沈”風格定型期。在這階段,他一方面繼續(xù)師承元四家,另一方面嘗試著技法的創(chuàng)新,在探索與實踐中成功地演繹了王蒙、董源、巨然、黃公望、米芾、倪瓚、吳鎮(zhèn)等的畫法。而中晚期的沈周,山水畫藝術(shù)風格主要取法吳鎮(zhèn),并在繼承與演繹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時成功地將黃庭堅書法筆意融入到山水畫筆墨語言的表現(xiàn)當中,使其繪畫形成“粗沈”的個人面貌。 這時期沈周的繪畫,將吳鎮(zhèn)多變的筆墨之道、王蒙畫風中的細密厚潤和黃公望筆法的雄偉瀟灑融為一體,“集諸家之法”而形成一種練達、渾厚、蒼茫、蒼潤的山水畫藝術(shù)風格,成功地表現(xiàn)出了一個畫家對自然的闡釋、對筆墨的釋放和自我精神的表現(xiàn)。他晚年的作品用筆沉穩(wěn),渾厚簡達,濕潤蒼茫,雄健而堅實,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強。真正意義上的“粗沈”風格特征日臻成熟。 更多老師同款國畫繪畫工具----就在商品櫥窗下方: 記得點關(guān)注,每天分享更多國畫小知識哦 |
|
來自: 曉晴qduol46ybl > 《名人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