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句話經常被老師、家長引用,告誡孩子們要珍惜時光,千萬別荒廢青春。它出自宋詞《滿江紅》,作者正是大名鼎鼎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岳飛。百姓認為,岳飛岳武穆是與孫武、衛青、關羽并列的“武圣”。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生于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一戶普通人家。相傳在他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父母于是給他取名飛,字鵬舉。年少的岳飛沉默寡言、冷靜內斂,酷愛讀《春秋》與名家兵法,他在村中學究的指點下學習詩文書法。 金國南侵、故土淪喪,岳飛決定棄文從武,從二十歲起,他先后四次從軍,立下不少戰功,從1128年至1141年,他參與、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幾乎未嘗敗績。由他組建的“岳家軍”軍紀嚴明、戰力驚人,多次北伐。不幸的是,趙構、秦檜一意求和,并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他。 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封鄂王。岳飛與于謙、張煌言并稱為“西湖三杰”,他們代表的是“民族氣節”、大義不屈。而在杭州岳廟,還珍藏著一件書法,它出自岳飛之手,此作就是《悼古戰場》。 很多人以為岳飛是“一介武夫”“疏于文采”,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岳飛不僅學識淵博,還精于書畫,是妥妥的“儒將”。據其孫岳珂《寶真齋法書贊》記載:“先王夙景仰蘇軾,筆法縱逸,大概祖其一也。”當代書法家馬一浮點評岳飛:“書法酷似顏魯公、蘇東坡。猶善行草書,皇皇有凜然之氣,此性之所致也。” 由此可以看出岳飛深諳法度,取法于唐宋名家,絕非信手寫就。《悼古戰場》全卷縱29厘米、橫424厘米,共2100余字,以草書寫成,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出色的運筆技巧和功底展現得淋漓盡致。 光緒九年(1883年),清人將岳飛這件《吊古戰場》刻于碑上,并將文天祥、彭玉麟、德馨的題跋一并安放在眾安橋忠顯廟。此后,前來瞻仰、臨摹的人不計其數,于右任、齊白石等都臨摹過此作。 岳飛此作明顯受到張旭、孫過庭等人影響,起筆逆鋒,書寫動作較多,入紙后提按、衄挫、調鋒,筆畫遒勁豪健、雄放灑脫,牽絲引帶、連綿不絕,癲而不亂。結字奇宕多姿,字跡大小錯落、欹正交雜,開合有度,靈巧無比。章法疏密有致,墨色枯潤自然。 縱覽全作,節奏感十足,筆隨心走、情感飽滿、法度深厚,筆筆有氣節,字字見骨力,真正是“字如其人”。《悼古戰場》用筆細膩,是我們學習草書的上佳之選。 而今,我們將岳飛《悼古戰場》進行了超高清12色復制,見此作如見原作,非常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