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是王勃南下探親途中,偶遇佳會,即席賦詩而坐。此序可以看作是王勃短暫生命最后迸發的激情與熱量,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詩篇。 全篇描繪情境絕佳,意境開闊,辭藻絢麗,氣勢豪邁。王勃在創作中,一方面將一幅幅生動鮮明、意境遼闊、景色壯麗的滕王閣秋景圖,通過文字展示在世人面前; 另一方面,作者寓情于景,但又不像大多觸境傷懷的作品,展現更多的是對命運的思考,是在多舛的命運面前沒有一蹶不振的堅定信念,和在逆境中思索人生真諦的豁達,展現了封建時代文人當有的風骨。 ![]() 讀《滕王閣序》,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兩種美: 第一,是遼闊壯麗的畫意美。 登高望景,觸景生情,是《滕王閣序》的思路也是線索。王勃打破了傳統駢體文精雕細琢,模范山水的舊習,在描繪意境的同時將豪邁的情感融入其中。 比如:“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描繪的是在暮秋九月的景色,根據作者的描繪,可以感受到場景的清冷,但作者描繪的卻并不蕭條,后邊還以此寫到了山川、舟楫、鬧市、閣樓等,同時用落霞孤鶩、雁聲漁歌等加以點綴,一幅色彩鮮明、情境俱佳的圖畫便展現在眼前,讀起來瑯瑯上口,讓人沉醉在文字之中;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廣為流傳的千古名句,這句詩中的意象,具有非常典型的季節特征。 其中“落霞”一句中,不僅將動靜進行了結合,還寫出了寂寥中的歡快,彩霞從天上到地下自由的飄動,孤鶩隨著落霞自由翱翔,這是一幅充滿了寂寥卻又不失生機與活力的畫面,作者將大自然的綺幻展示與世人。 而“秋水”一句中,我們可以看到眼前的水與遠方的天融為一體,秋水碧綠天清遠,這樣一幅水碧天清的靜態畫面讓人感到空曠、深遠、渾然一體。 ![]() 第二,是悲情世界的人格美。 在《滕王閣序》中,王勃對于自己的定位是非常有特色的。用簡短的話語,就將自己胸懷大志但卻抑郁不得志的形象展示出來。 比如:“遙襟甫暢,逸興遄飛”一句,本是有美景、有美酒、有佳賓的“其喜洋洋者矣”的美好場景,但作者卻發出了“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這樣的慨嘆。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興盡悲來”的感受呢? 其一,是為了感慨美好事物的流逝,盡管眼前高朋滿座,把酒言歡,但是“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表達的是古代文人悲懷時的深沉情愫; 其二,感嘆宇宙的長遠和人生的短暫,抒發在命運面前個人的無能為力; 其三,感言自己的仕途坎坷,懷才不遇,“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自己心懷京都,但是關山難越,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去; ![]() 其四,抒發自己雖深陷困境,但絕不甘心沉淪的遠大抱負。 面對“時運不齊,命運多舛”,作者并沒有自甘墮落,在“老當益壯”一句,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堅毅,“豈效窮途之哭”、“不墜青云之志”將作者的豁達和豪邁表現得淋漓盡致。 面對人生的失意和仕途的不順,作者并沒有在登臨之時抒發自己內心的抑郁,反而將對命運的思考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抒發出來,處處都顯示了王勃偉大的人格之美。 綜上所述,《滕王閣序》這一千古名作,讓我們在賦體詩中擁有詩意美和畫面美的雙重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