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學習古代經典隸書作品時,總感覺古人寫字是那么的隨意,到自己臨摹創作時,卻遲遲不敢下筆,原因是不能破壞古人寫字時的方法。例如有的人在學習了《楊淮表記》后,古人的字形難以把握,所以在自己創作時,究竟是要寫得跟古人一樣呢,還是要突破古人?其實,我們從下面的作品中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這幅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敢于大膽下筆,讓書法在隨意、隨性之間發揮了它的意趣性,從而獲得了全國書法入展獎。有的人可能覺得,這幅作品固然有自己的特點,但是要與古人相比,卻也差了很多。然而,如果是你自己來寫這幅作品,面對《楊淮表記》這樣風格的作品時,下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什么是下筆?其實,下筆就是指在創作作品時的落筆問題,臨摹時,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會去大膽地照著古人字帖去寫字,這一點毫無問題,然而,在遇到創作作品時,尤其是要創作一幅參加全國書法展的作品,可能每個人都會有顧慮,或是膽小慎微,或是自信缺失,在下筆問題上瞻前顧后,但這幅作品在創作時,作者并沒有這樣的思想顧慮,而是敢于落筆,去創作屬于自己個性特點的作品。 在下筆中,作者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膽氣和創新:一是筆法縱橫交錯,穿插用筆,讓每個筆法相互交融,這樣一來,作品的筆法也就豐富了許多。二是不計字形,充分展現書法的藝術性。一般來說,隸書要寫得規范一些,好看一些,但作為漢代遺留下來的經典作品,恰恰是突破了字形的好看,而是突出了字的意趣性,作者也正是追求這樣的意趣來實現書法藝術性。三是墨色變化多樣化。當代書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墨色變化,此作品中對墨色的這一特點表現自然得當。 盡管作品中有許多亮點,也得到了許多評委的認可,但一些書法愛好者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說,這種隸書誰都可以寫,寫得也太隨意了吧,這樣的作品竟然還能入展?也有人認為,古人遺留下來了那么多經典好看的作品,為什么要去學習這個風格的作品,搞不懂是為什么?當然,還有人覺得,《楊淮表記》也是經典隸書,是一件摩崖作品,它有很高的藝術性,尤其是在表現書法的意趣美方面,其它經典作品是不及的,此作顯得繼承了這種風格,值得肯定。 《楊淮表記》是東漢時期的一件摩崖作品,它意趣橫生,古樸率真,自然而然,在書法上,其用筆灑脫,線條圓潤,柔中寓剛,凝重中有飄逸感,奔放中不失法度,樸拙中見靈秀,有天然古樸之趣,結體寬博疏朗,氣格宏大,氣象高古。結構等偏向于敦厚、穩重,點畫起收方圓兼備,較少棱角;但相對于厚重方整的隸書而言,它的結體又十分欹側,線條長短也隨意,點畫的排布也不拘一格,充滿了野趣,具有酣暢淋漓的美感。 當代書法大賽中,評委們很注重書法在表現其藝術性方面時,也追求書法的意趣美,雖然學習《楊淮表記》者不多,但只要有這種風格的作品出現在展覽中,定會得到評委的認可和肯定,它不同于人們見慣了“二王”風格的作品一樣,在平常中突有這種風格,就會讓評委眼前一亮,被作為入展作品也就不稀奇了。對于這幅作品,大家認為還有哪些優缺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觀點,一起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