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興東 九節鞭是武術中軟器械的一種,它不僅有著積極的技擊含義,對發展人體的基本素質,大腦皮層的反應速度,神經系統支配肌肉群的能力等,均有著良好的效果。九節鞭平時攜帶非常方便,或藏于腰際,或收握于手中,用時用力一抖,便可揮動。它是一種軟硬兼備、可長可短、較難駕馭的軟兵暗器。 九節鞭的前面有一個鞭頭,后面有一個把柄,中間有若干鞭節,均為鋼制(或鐵制)。鞭頭、鞭節、鞭把之間用鐵環連接而制成。能收攬于手中,甩出成鞭。九節鞭的長度,應是練習者本人直立,右臂側平舉握鞭把,鞭體垂直向下,鞭頭微離地面即可(圖1)。 ![]() 鞭的重量應根據練習者的臂力而定,適量為度,鞭頭與鞭把的重量大致相等。平時以重鞭鍛煉臂力,以輕鞭練習速度和協調性。在現代武術套路運動中,為了增加九節鞭的比賽氣氛或表演效果,均在鞭把與鞭頭處系,有彩綢。
在九節鞭技術體系中,還有一種鞭法叫作“地踏鞭”,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屬于“平圓類”技術動作。地踹鞭法首先要求人體是躺在地面上完成的(坐地地倘鞭法除外),地踏鞭法的運行路線,也是平行于地面的,但它卻比轉體掃鞭的技術動作難度要大得多。同時也要求身體各部具有較高的協調性和一定的技巧性。 由于地蹦鞭的運行路線要在身體下面搓地面進行,這就要求在九節鞭快速運行到身體下面前的一瞬間,身體要及時地騰離地面使鞭體順利通過。如身械配合稍不協調,也會因鞭在身體下面還沒有完全通過就被身體壓住而中途失敗。常見的九節鞭地踹鞭法有正掃地蹦、反掃地踹、坐地地踏鞭法和地面上轉體一類的地踏鞭法。 3、斜圓類: 所謂斜圓類鞭法,是指介于立圓類鞭法和平圓類鞭法之間的一種鞭法。其鞭運行時與直立人體呈斜形。如套路中的“十字披紅”,鞭體是從身體的右側經背后斜形達于身體的左肩上方。完成這類鞭法的主要要求是:鞭體一定要準確到位,并嚴格控制好鞭的速度和掌握好連接下一個技術動作的時機,否則將容易被鞭纏住。 三、速度與加力點的關系 九節鞭是以鞭把所變化的軸心為圓心,做各種圓的運動。在圓的運動方法中,九節鞭的把柄就是總軸,其它鞭花是以握鞭手臂的擺動和身體各部位作為支點,結合轉帶,撥打和另一只手的輔助等方法來增加動力速度,改變圓心及方向。因此,能否正確掌握它的軸心,合理地控制它的運動速度,是九節鞭演練技巧高低的一種衡量標準。 九節鞭在技術演練中是以身體各部位反復變換鞭的軸心,使九節鞭圓運動的半徑縮短或加長來反復不斷地改變鞭的運行速度。九節鞭正是在反復不斷地改變鞭的周長而獲得其運行速度的。人們都知道,在平圓和立圓的情況下,甩動物體時,物體越長,速度越慢,反之物體越短相對速度就快。這就是2πR=周長,其結果我們得知半徑和速度成反比。我們從九節鞭技術的纏繞脖花可以看出這一特點。做纏脖花時,鞭的軸心在脖子上,鞭的運行半徑相對縮短,因此,兩圈的脖花要比一圈的脖花速度明顯加快。九節鞭技術演練技巧的高低就在于軸心演變的多樣化和技術動作轉換時的鞭法銜接及其轉換速度。 九節鞭運行時的加力點在軸心,由于運動中軸心不斷地快速轉換,加力點也隨之轉換。因此在練習時,身體各部位都可以給九節鞭加力,但一定要適時適度。如在練習“片馬鞭”這一技術動作時,鞭的軸心移至大腿內側,此時需腿里合下壓給鞭適時加力。如加力時機不當,鞭就會纏在腿上。可見能否合理地運用不斷變換的軸心,而適時適度的給鞭加力,是九節鞭技術演練速度能否達到理想要求的關鍵。有的練習者正是由于對快速轉換的加力點掌握不好,而導致鞭速上不去或被鞭纏住,故此,應下氣力和時間來把握好九節鞭加力點和運行速度的關系。 四、練習九節鞭的方法 九節鞭的練習應本著先簡后繁、先易后難、先慢后快、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 練習者首先在練習前應對所完成的技術動作要領有一個正確的概念。軟器械與其它硬器械的練習方法是不一樣的,九節鞭在練習時必須使鞭具有一定的掄轉速度,如果鞭的掄轉速度太慢,力點貫不到鞭頭上,九節鞭就會曲卷,技術動作就被破壞。另外,硬器械在練習時,可以把過渡動作在途中停下來,以體會技術動作的方法和要領,而軟器械在練習中是做不到的。故此,九節鞭練習時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練習者要對所完成的技術動作的運行路線、掄鞭的方向、身體所處的位置、九節鞭運轉時所接觸身體的部位、身體擰轉方向和鞭的轉換時機都應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使之在練習者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清晰的動作表象。初學者可將九節鞭套路技術動作逐一加以熟練,為盡快掌握套路技術演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九節鞭的技術動作練習大體分以下幾個方面: 1、握鞭:九節鞭有正握(即握鞭時將鞭頭一側垂于虎口方向見圖2)和反握(即握鞭時將鞭頭一側垂于小指方向,見圖3),即陽把(正握)和陰把(反握)之分。陽把靈活,陰把有力,各有特長。練習者可根據自己的習慣任選一種。握鞭應是“握而不死,活而有力”。 ![]() 2、掄鞭:選好握鞭的方法后,先練習掄鞭。掄鞭是身體直立狀態下所完成的立圓類鞭法。練習時,人體貼墻站立,握鞭手近墻。掄鞭時要使鞭的運行垂直于地面,注意不要使鞭碰到墻上,達到鞭呈立圓,行走圓滑,叫鞭聽使喚。練習時應由慢到快,逐漸加速。掄鞭時要以手腕運動為主,小臂不要輕易向前伸出去。如將小臂伸出,圓周加大,速度就會減慢,也不好控制鞭的軸心。更不能外展肘關節。掄鞭分為身體右側的正掄與反掄;身體左側的正掄與反掄;身體正面的正掄與反掄,以及沿身體左右兩側的交叉進行的正掄鞭與反掄鞭。 掄鞭方向是指:以身體面東前后開立步站立,右手持鞭于身體右側立圓掄動時,凡鞭體順時針方向運行時為正掄鞭;凡鞭體逆時針方向運行時為反掄鞭。人體正南左右開立步站立時,右手持鞭于體前立圓掄動,凡鞭體順時針方向運行時為正掄鞭;凡鞭體逆時針方向掄動時為反掄鞭。 3.鞭花練習,鞭花是九節鞭技術的主要運動方法。在進行鞭花練習時,可先練習一般的鞭花,基本上選擇纏繞一周的鞭。如拐肘鞭、提撩鞭,背鞭等等。通過上述鞭花練習,達到熟練掌握鞭的軸心和運行規律,熟悉鞭的性能,并能任意改變鞭的運行軌跡和掄轉方向,做到以身調鞭。使中樞神經的調節機能逐步得到改善,身體的感覺能力和協調性逐步得到提高,然后過渡到復雜多變的技術動作。 4、組合練習:在完成了單個鞭花的練習后,可將鞭花與鞭花隨意串連起來,進行組合練習。開始時,可將2個或3個簡單的鞭花串連起來,如掄鞭-一拐肘鞭-轉身背鞭等。練習中,生要掌握并熟悉鞭花與鞭花串連時的規律性和動作連接與轉換時機。待練熟后,再將簡單的鞭法與復雜的鞭花串連起來練習,如掄鞭-一十字披紅;掄鞭一纏脖鞭等。通過練習,能夠將各種鞭花隨心所欲地串連起來。使之達到“花連花,花套花,花花相連;花接花,花串花,花花變化”的技術要求。練習中應正確地運用九節鞭的運動軸心,合理控制九節鞭的速度。在練習各種鞭花時,開始速度可以慢一些,在掌握了九節鞭的技術動作和熟悉了九節鞭器械性能的基礎上,逐步提高鞭速。 5、套路練習:在進行整套技術練習前,應先進行分段技術練習,練熟一段,再練另一段。然后將分段技術動作串連起來進行整套技術動作的練習。在套路技術練習中,要注意處理好九節鞭的節奏,整個套路動作應一氣呵成,避免虎頭蛇尾。 6.鞭的攜帶方法:九節鞭的日常攜帶方法是多樣的,即可放在衣兜中,又可放在提(背)包內,這里介紹的是一種傳統的九節鞭攜帶與出鞭方法。此法的特點是攜帶隱蔽,出鞭快速,便于突襲,有利于技擊、防身。方法雖然簡單卻非常實用。 攜帶:先將鞭體的正中一節提起,由下而上插掛在后腰的褲帶上,繼而,左手握鞭頭,右手握鞭把,分別使兩端彎捏一鞭節,接著,將鞭頭和鞭把放入兩邊的褲子口袋里,再穿上外衣,鞭就可隱蔽地攜帶在腰間了。
3.曲鞭不圓:初練九節鞭時,往往會出現曲鞭不圓的現象要使九節鞭練習時達到圓滑順達,從軟器械的特點和力學原理來分析,速度越快,鞭行走就越圓滑。這是由于鞭在運行時的離心慣性。由加力點加力,力點沿鞭節貫于鞭頭,鞭頭獲得慣力后,由于鞭節的牽拉和加力方向,鞭頭沿軸心加力方向運動而產生離心力。鞭頭的運動速度越快,離心力也就越大,鞭節也同時由于離心力的作用而被拉直。如鞭速太慢,離心力就小,力點貫不到鞭頭,鞭就會曲卷。利用離心慣力,九節鞭可以鞭把為軸心,使力點貫于鞭頭上以解決曲鞭問題。 拳諺說:“巧打流星,順打鞭”,“順”也同時是指在給鞭加力時,也一定要順若九節鞭運動的方向而均速加力,萬不可在鞭的運動中突然加力,這樣會造成鞭的運動不圓滑。 4、鞭不貼身:在練習九節鞭時,舞鞭不論走何種路線,關鍵在于運鞭貼身。對初練者來說,最好多做一些貼墻掄鞭的練習。方法是直身站立,腳離墻一尺左右,握鞭手朝墻,反復做掄鞭和里外拐肘鞭動作。自我檢查使鞭頭不碰身、不觸地、不碰墻而運行。同時也可以解決運鞭貼身走立圓的問題。運鞭貼身走平圓的問題,可采用云棍的方法。 5、動作轉換時機不好:初練者,由于對九節鞭技術動作轉換時機掌握不好,往往會被快速運轉的鞭纏住。解決的辦法是,在九節鞭快速掄轉時,動作轉換的時機應以鞭體到達身體部位的肌肉感覺(本體感覺)為主,眼看為輔,因為等限睛看到九節鞭技術動作快速的到達身體部位后,再做轉換動作,就會被快速運轉的鞭體纏住。九節鞭和硬器械演練時的不同之處,就是不能等你看到鞭體接觸到了身體部位后再轉換動作,而應有一個適當的提前量。遲了會被鞭纏住,早了鞭體纏繞不到位,也同樣會破壞鞭的技術動作。故此,一定要通過本體感覺去把握技術動作的轉換時機。這樣就顯得準確無誤了。 6、切忌搖空鞭:所謂空鞭是指沒有用身體任何一個部位為支點的轉動,而是僅僅以手臂為搖動動作。表現為動作連接不上,是鞭花串連的停頓。旁觀者看起來便覺鞭勢不嚴密,招式有空隙。初學者在動作招式不熟悉的情況下是允許站立著邊搖空鞭邊回想下一個動作招式的。但應隨著技術動作的熟悉與提高,逐步減少空鞭次數,最后達到整個套路技術連接嚴謹,不出空鞭。如果養成了搖空鞭的習慣動作后,改起來就困難了,這一點應引起充分注意。 7、縮小剪刀差:掄鞭光注意貼身走圓還不夠,還應留意鞭在身體左右劃立圓的交叉線上,刻意縮小其剪刀差。以“拐肘鞭”為例,鞭先是在身體右側呈立圓正掄鞭運動,繼而身體左轉,鞭經右腋下帶至身前呈立圓反掄鞭運動,然后鞭體繞搭在右臂上方,身體右轉回帶復呈身體右側立圓正掄鞭運動。在鞭走的兩立圓中應盡量縮小其中間的交叉線。這樣就能達到“鞭舞成堵墻,點水潑不進”的效果。
|
|
來自: 新用戶3892281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