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秉常(1896-1965),原籍廣東南海縣佛山鎮。早年就讀于香港育才書院和圣士提反男中學,后進入香港大學。1916年12月畢業后,在圣士提反男中學教書。經好友何永乾(何啟長子)的介紹,與其妹何燕芳結婚,傅秉常得以與位列香港名流的何啟家族成為親戚,也能接近伍廷芳(何燕芳的大姑丈)與孫中山(何啟學生),打開了入仕之路。
1919年,傅秉常作為伍朝樞(伍廷芳之子)的隨員,前往巴黎和會,眼界大開,并透過何啟與伍廷芳的關系,傅秉常擔任孫文的外交秘書,負責交涉“五卅慘案”、“沙基慘案”及省港大罷工等外交事件,終得英國退讓,被視為外交精英。由于傅秉常的交涉才能,再加上伍朝樞等粵籍前輩們的提攜,所以擔任過許多重要職務,而且受惠于何啟家族的關系網,傅秉常不只得到伍廷芳、伍朝樞父子的賞識,也與孫文長子孫科交好,成為國民黨內“太子派”的重要成員。
他曾以立法委員的身份,先后草擬《民法》、《海商法》及1936年《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特別是在1943年至1949年間他擔任民國政府駐蘇聯大使,是民國最后一任蘇聯大使。
1949年,傅秉常被任命為外交部長,卻拒絕到任,避居法國。直到1957年5月始赴臺灣,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兼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1958年6月擔任“司法院”副院長,曾編纂《最新六法全書》。1965年在臺北病逝。
以上是傅秉常的大概生涯。在外交官的職業生涯之外,傅秉常業余非常熱愛攝影,拍下了很多早期國民黨大佬們的照片,孫中山、蔣介石、胡漢民、汪精衛等人都出現在他的私人相冊里,部分內容已經分享過,還有他相冊中的大量美女照片。 今天把一些與他有過交集的人物做點梳理。重新來看這位民國外交官的交友,以一人之眼,看一時之事,見一國之史。
1925年7月1日,國民政府在廣州正式成立,汪精衛成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 在傅秉常相冊中的汪精衛照片之前已專文介紹過:民國舊影:1925,白衣飄飄的汪精衛。
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在傅秉常相冊中多次出現。除了這張簽贈照,還有一張與宋美齡照片,都是送給傅秉常的。 傅秉常自己拍攝的蔣介石的照片已經單獨介紹過,見民國舊影:1927,一個“非法”政府的誕生。 這張蔣在臺灣時的照片也很經典。
傅秉常為胡漢民拍過很多照片,和胡漢民的交往也比較多。 1925年,在廣州的胡漢民,白衣飄飄。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時的胡漢民。
1928年初,胡漢民與伍朝樞、孫科等人一同從上海出發赴中東和歐洲考察,傅秉常隨行,留下不少考察期間照片。
胡漢民對土耳其很是關注,推崇土耳其經驗,希望蔣介石成為中國的凱末爾。
譚延闿在1926年時就代理廣州國民政府主席。1928年2月成為南京國民政府主席。 在傅秉常相冊中,譚延闿多是以合影出現,且幾張照片均是同一次活動拍攝。同框的另外兩人是伍朝樞和孫科。
民國二十年(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被迫第二次下野,林森被選為國民政府主席,成為有名無實的國家元首。 傅秉常的相冊里,僅有這樣一張林森的簽贈照片。 ——國民黨歷史上的國民政府主席只有以上這五位,都出現在了傅秉常相冊中。
這位民國最著名的“太子爺”,和傅秉常關系密切,兩人有多張合影。 對于孫科,各種評價都有,最著名的要算是胡漢民說的一段話:“因為他是中山先生之子,所以有革命脾氣;因為他在外國長大,所以有洋人脾氣;因為他是獨子,所以有少爺脾氣。他有時只發一種脾氣, 有時兩種一同發,有時三種一起發。”
這是1945年時的宋子文,英文簽贈傅秉常。在傅秉常相冊中,宋子文多是以合影形式出現。
傅秉常在四十年代任民國駐蘇聯大使,有幾張宋子文出訪莫斯科時的照片。 合影中宋子文右手邊是迎接他的莫洛托夫。宋左手邊是外交部長王世杰,蘇聯大使傅秉常。
這張照片應該是1945年8月14日,莫洛托夫在簽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斯大林和宋子文、王世杰、傅秉常見證。
王世杰是1945年到1948年時的外交部長。
科德爾·赫爾簽名贈傅秉常。赫爾從1933年到1944年任美國國務卿,美國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國務卿,也是1945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傅秉常在蘇聯大使任上,留下不少照片。在宋子文這樣的出訪之外,還有些是日常活動照片,其中在大使館1946年的新年慶祝活動中還出現了蔣經國的身影。 傅秉常與蔣經國 蔣經國與使館工作人員
傅秉常相冊中有一部分是他在重慶期間的照片,這些照片有他的情人江芳苓,還有不少其他女子的照片,其中有一位,也是民國奇嫂子之一,即藍業珍。 藍業珍,又名藍巽宜,出身書香門第,18歲嫁給南京財務部次長李調生之子李定國,23歲離婚。后認識孫科,成了孫科的機要秘書和二夫人。孫科曾立字據:“我只有原配夫人陳氏和二夫人藍氏二位太太,此外絕無第三人。特此立證,交二太太藍巽宜收執。” 傅秉常在重慶與孫科交往頗多,時常出入孫家,留下不少藍業珍的照片。 1938年12月14日,孫科,藍業珍,凌濟東在重慶春森路十五號。 這張合影里藍業珍和孫科合影,藍業珍右手邊為王寵惠,時間為1938年11月。 抗戰勝利后,藍業珍和孫科還是因不和而分手,1949年攜女兒離開上海到達香港。
在傅秉常莫斯科期間的照片中,有一位女子出鏡率最高,正是胡濟邦。
胡濟邦在1936年被南京國民政府派到國民黨駐蘇聯使館工作,后兼任《中蘇文化》雜志駐蘇記者,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正式派駐國外的女外交官。 但她在1934年就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打入國民黨外交戰線的“紅色特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是蘇德戰場上唯一的中國女記者,也是唯一持有外交官護照的記者、在前線堅持時間最長的記者,被贊為“中國前往蘇聯的首位杰出女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