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世奎(1863年—1942年),字啟臣,號璧臣、思闇、北海逸民,祖籍江蘇無錫,后遷居天津,是近代天津書法界的巨擘,居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首。其楷書作品深受顏真卿書法的影響,走筆取顏字之骨,氣魄雄偉,骨力開張,功力甚厚。同時,他又將蘇東坡的巧結構和篆隸的筆法與顏真卿的拙勁相結合,形成了拙巧相間的“華體”書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 《聰訓齋語》是華世奎楷書作品之一,其內容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和道德教誨。例如,作品中提到“人能慈心一物,不為一切害人之事,即一言有損于人,亦不輕發”,強調了慈悲心和對他人的尊重;“愷悌之氣,自然災愷不干,而可以長令矣”,則闡述了和善之氣能夠抵御災難,使人生活順遂的道理。這些內容不僅體現了華世奎的書法造詣,也展現了他深厚的文化素養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華世奎在《聰訓齋語》中展現了他深厚的筆法功底。他的楷書作品結構嚴謹,筆畫精到,既有顏真卿的雄渾厚重,又有蘇東坡的靈動飄逸。同時,他還巧妙地運用了篆隸的筆法,使作品更加古樸典雅。 華世奎的書法作品氣韻生動,富有生命力。他在書寫過程中注重筆勢的連貫和氣息的流暢,使作品呈現出一種動態的美感。這種美感不僅體現在單個字上,更體現在整幅作品的布局和氣勢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