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 一張痔瘡外洗方,軟化痔核、消腫止血,使無數患者免除手術之苦! 原創:青竹醫社 導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痔瘡已成為我國的多發病,“十男九痔”“十女十痔”,這張外洗方可以直達病所,而且相對于內服,禁忌癥也更少。 一、方劑緣由 隨著目前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久坐已成為人群的常態,長期久坐引發的痔瘡問題是當代人最主要的困擾之一。中藥口服治療主要以涼血、止血、祛風散結為主,而對于孕婦、老年人或者平素用藥較多的脾胃虛弱人群則顯過于寒涼,傷及胃氣。外用藥物比起內服藥物可直達病所,由此凸顯其方便安全。 臨證時常用的一首有效方劑叫“散結化痔方”,原方出自《中醫內病外治》,被歸類為炎性外痔熏洗方。因其組方簡便驗廉,應用方便安全,且兼顧臨證多種常見癥狀,我臨床常用,并在臨證實踐中對這首方子進行了加減,多用于慢性混合痔急性發作、腫脹、出血,或者痔瘡體積過大伴水腫疼痛者,臨床效果甚佳。 原方組成:荊芥10g,防風10g,魚腥草100g,生大黃15g,五倍子15g,黃柏10g,芒硝10g,冰片3g。 原書加減:出血加生地榆、槐花;水腫加土茯苓、明礬;肛門瘙癢加苦參、川椒。 我經反復驗證后化裁原方,對該方進行改良,最終組成如下: 散結化痔方(改良版) 土茯苓15g,蒼術15g,槐花15g,地榆15g,芒硝10g,五倍子15g,魚腥草60g,防風10g,荊芥10g,生大黃15g,黃柏20g,牛膝15g,冰片3g。 此方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散結消腫,主治各類痔瘡感染、肛周腫脹、出血、疼痛等。 方中五倍子有清熱解毒消膿之功,不僅在此方中可擔消腫散結之責,還可斂瘡解毒。《瘍醫大全》中的外痔治法最簡單的方劑便以五倍子、冰片組成。 根據痔瘡之源,風、濕、燥、熱之特點,“散結化痔方”融合祛風、祛濕、清熱,加之散結祛膿為一體。 在清熱方面,黃柏可清下焦之熱,魚腥草清熱解毒,排膿。 在散結方面,對痔瘡起軟化、縮小作用的有清熱、祛水腫、祛瘀的蒼術、土茯苓;有大黃、芒硝祛除寒熱結氣的同時“推陳出新”。 在祛風方面,有荊芥祛風散瘀止血,防風祛風勝濕止痛,蒼術燥濕祛風。 在血分方面,槐花、地榆可涼血止血,解毒消膿癰;牛膝可引諸藥入血分;冰片清熱止痛,且辛涼開散,加強諸藥透皮之效。 綜上所述,“散結化痔方”針對痔之風、濕、燥、熱四大病因,全面兼顧,清熱祛濕,利水腫,逐膿癰,生肌肉,涼血止血,祛血瘀,因此臨床效果顯著。 相比古方中諸多紛繁復雜的外治方劑,本方藥物簡單易取,無大毒之劑,安全有效,價格便宜,能針對痔瘡根本的病因病機標本兼治,不論內痔、外痔都可應用,可作為痔證同用驗方。 “散結化痔方”治療痔瘡出血、疼痛、肛周水腫等患者屢用屢效,特別在解決急性疼痛、出血方面效果顯著。對痔瘡體積起到明顯縮小作用,尤其是對痔瘡體積過大但身體虛弱而不愿行痔瘡手術的患者,此外用療法效果顯著,既解決了痛苦,又減輕了他們的經濟負擔,且臨床效果強于市面外用涂抹式中成藥,藥物獲取方便,價格便宜,因此臨證應用較受歡迎。 二、病案舉隅 黃某,女,79歲,2020年9月6日初診。 主訴:混合痔10余年。 病史:混合痔10余年,近來反復疼痛出血,外科因其外痔尺寸過大,建議手術治療,患者因年紀太大而拒絕,尋求中醫療法。患者既往高血壓病史,時有頭暈心慌,經9劑中藥調理后血壓控制平穩,無心慌心悸,無頭暈頭痛,因痔瘡疼痛、出血,影響坐臥而深感痛苦,尋求中醫治療。 刻診:肛門時有灼熱疼痛感,時有痔瘡破裂出血、肛周水腫,偶有晨起血壓高,睡眠差,夜間口干,無口苦,平素畏寒,納可,大小便正常。舌色淡暗,舌體胖大齒痕,舌邊尖微紅,苔薄,舌面裂紋,脈沉滑。 【診斷】混合痔。 【治療】散結化痔方:土茯苓15g,蒼術15g,槐花15g,地榆15g,芒硝10g,五倍子15g,魚腥草60g,防風10g,荊芥10g,生大黃15g,黃柏20g,牛膝15g,冰片3g。 囑:除冰片、芒硝外,其余藥物放入大鍋內煮水約1500mL,然后融化冰片、芒硝于內,水溫燙時熏蒸,放溫后坐浴15~20分鐘。 二診:患者訴,4劑后明顯感覺痔核較前軟化,水腫體積較前好轉5成,已經有信心不再手術。 三診:已無痔瘡出血,水腫較前明顯好轉,肛門異物感有所減輕,要求繼續坐浴。坐浴21劑后,出血疼痛基本消失,想要停一段時間。大概兩三月后才間斷又來開幾劑藥坐浴,但已經沒有了是否需要手術的困擾。 按:散結化痔方坐浴外用治療風、濕、燥、熱之痔瘡的四大病因引起的痔瘡,既能清熱祛濕,利水腫,又能涼血止血,祛血瘀,可以做到全面兼顧。多數患者都避免了手術之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