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現代雕塑一般要從他這里開始 強烈的反傳統意識和創新精神 梅達多·羅索(Medardo Rosso)是十九世紀后期最偉大的現代派雕塑家之一,他的雕塑影響了那個時代的許多雕塑家,時至今日,羅索依然受到高度的贊譽。 羅索1858年6月21日誕生于意大利的都靈。喜愛美術的羅索在讀書期間并沒接受過什么正規的專業訓練。羅索踏入雕塑領域時,雖然已有羅丹等人在開拓新路,但雕塑界對古代希臘羅馬及文藝復興雕塑頂禮膜拜的態度仍十分濃厚,很少有人找出它們的不足或指責它們。而在羅索心目中,神圣的古典雕塑并不神圣。羅索希望在傳統之外尋找新天地,他要拋掉那種靜態的、孤立的、堅實的、恒久的純形雕塑,讓雕塑中出現“更多的空氣、更多的光線、更多的空間”。 羅索創作的雕塑被看作與印象派有關,是因為他在創作中融入了照像的成份,他把照像的處理方法作為他作品的一種藝術效果,而同時代的其他藝術家只是把攝影看作是分析和觀察雕塑作品的輔助手段。 ![]() 羅索的雕塑手法相當大膽,他有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眼光和極為獨特的藝術語言。他追求繪畫中光線的閃動,造成一種難以捉摸的表面效果。他喜愛用蠟進行塑造,蠟是一種柔軟、易操作的材料,極適合表現他那迅速、豐富的想象力。光線是他雕塑的基礎,他專門選擇繪畫效果的題材。有人說他受羅丹的影響,也有人說羅丹受羅索的影響。 ![]() 《黃金時代》(The Golden Age) 羅索創作于1886年的作品《黃金時代》就是利用照像方法從事制作的雕塑作品之一,是用蠟和石膏制作的,這件雕塑作品表現的是一位母親抱撫著哭喊著的嬰兒的局部形象,似乎是母親托著嬰兒,臉對臉靠著,只有正面,像是一個殘缺不全的形象。兩個人物形象之間沒有明晰的過渡和邊界,虛化處理融為一體,給人以一種母子親昵的感覺。 羅索讓人們就見到一種新穎的雕塑:人物沒有了清晰的輪廓和確切的體面,形體消融進周圍的環境氛圍,一切都處在模糊不定的狀態,隨時因光線的變化發生著變化,那種不受外在因素影響的傳統式雕塑形象不見了蹤影,個人的生動感覺控制了整個作品。 羅索和很多雕塑家不同,在鑄模、制蠟、鑄造和修正的所有制作過程,羅索都要直接親自動手。一般這種工藝大都是留給工人做的。這樣羅索可以使用蠟和石膏,不斷試驗創作。 《醫院里的病人》(Malato all'ospedale) 《醫院里的病人》(Malato all'ospedale),《猶太男孩》(Bambino ebreo)是由蠟和石膏兩種不同材料制作的。其創作方法是在模具上涂上一層蠟,然后用石膏漿填充制成。后來,羅索在合成體的蠟塑表面上進行加工,或取棄或將部分蠟溶化掉,以光線能照到石膏上為止。他是想通過減薄和增厚蠟層,使塑像增加不同亮度。《猶太男孩》這件作品,從頭至尾采用了這一程序,并將塑像的蠟皮通過其他方法使之硬化,成為不易碎裂的半透明的物體。在《醫院里的病人》鑄銅造型中,表面分成較多的塊面,給人的感覺是具有某種紋理結構,消除了金屬材料的反射,達到由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使塑像產生一種生動活現的效果。 《猶太男孩》(Bambino ebreo) 羅索不僅對造型和復制肖像的整體效果感興趣,而且對造型和鑄造中出現的顏色或留有的斑痕也有興趣。羅索擺脫了對作品的造型和鑄造的直接描繪。例如,在《猶太男孩》這件作品中,他在蠟型中注入少量石膏,使作品的效果就像剛從模具中出來的。羅索開辟了以蠟和橡膠制作雕塑的一個先例,在以石膏作骨架的雕塑上涂抹蠟皮,就可以固定形體以免受損。 羅索的探索,從本質上說,與法國那批印象主義畫家的探索有不少相似之處,這也就是論者往往把他與印象主義運動聯系在一起,甚至稱之為印象主義雕塑家的緣故。羅索整個的審美觀是追求光影的閃動,獲得一種虛幻的表面效果。羅索在雕塑形式上的探索,深深地影響了后繼的雕塑家,這足以讓他在雕塑歷史上獲得不朽的地位。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