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嘉德秋拍的夜場,王羲之《平安帖》亮相,以5000萬起拍,僅用短短3分鐘,達成3.08億的成交價,單一件王羲之的法帖,能賣出如此高昂的價值,更不用說瑯琊王氏一族法帖,堪為“無價之寶”。 譬如武則天秘密珍藏的《萬歲通天帖》,60年前估值高達2億,如今價值更是水漲船高,現藏遼寧省博物院,文物局列為“一級國寶”,禁止對外展覽,現在我們詳細了解一下此帖。 萬歲通天2年(公元697年),鳳閣侍郎王方慶,即瑯琊王氏后裔,獻出王羲之一門祖傳的“書法寶典”,——《王羲之一門書翰》,此作包含王導、王羲之、王珣、王徽之、王獻之等28人,共計10卷法帖。 《舊唐書》曾記載:“則天以方慶家多書籍,嘗訪求右軍遺跡……并九代三從伯祖晉中書令獻之已下二十八人書,共十卷”,竇臮《述書賦》也寫道:“后不欲奪志,遂盡模寫留內,其本加寶飾錦,繢還王氏。” 武則天得到《王羲之一門書翰》后,并沒有據為己有,而是讓專業工匠,采用“雙鉤填墨”的方法,進行臨摹拓印,完成后把摹本留下,真跡還給王方慶。 因萬歲年間制成,這幅拓本又名《萬歲通天帖》,隨著代代相傳,真跡早已不知所蹤,拓本則一直秘藏皇宮,或者被歷代收藏家珍存,可惜它遭逢兩場大火。 第一次是明朝藏于華夏真賞齋時,第二次是乾隆年間,乾清宮不慎失火,摹本被燒毀多處,留下火燒痕跡,內容排序雜亂,全卷重新修編、整理,目前僅剩王羲之、王薈、王徽之、王獻之、王僧虔、王慈、王志7人的10卷墨跡。 卷中字體飄逸超邁、渾雄堅實,有的風格與王羲之相仿,盡顯俊秀輕靈之美,點畫虛和婉轉、清逸飛動,有的則保留篆隸雄健氣魄,筆畫濃潤剛健,蓄力十分飽滿,盡顯質樸本真的天然美。 由于采用“雙溝填墨”,此帖充分展現真跡的墨色變化、輕重緩急,甚至原作紙張破裂的縫隙,都照樣臨摹而出,極具魏晉的虛和古雅之風。 筆筆細膩精到,可以掌握最正統的“二王”筆法,無愧于清代朱彝尊稱贊:“鉤法精妙,鋒神畢備,而用墨濃淡,不露纖痕,正如一筆獨寫”。 啟功鑒定后,也說:“至于《萬歲通天帖》不但沒有誤摹之筆,即原跡紙邊破損處,也都鉤出,這在《初月帖》中最為明顯,如此忠實,更增加了我們對這個摹本的信賴之心。” 時常臨摹此作,可以學到純正的魏晉筆法,感受傳統藝術風韻,提高自身的用筆功力和文藝修養,恰好“二王”筆法乃書壇根基,若能把此作掌握,之后臨摹唐宋、明清等歷朝作品,就能輕松上手。 而今,經多方努力我們對《萬歲通天帖》,進行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對比原作進行1:1還原。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