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英文單詞是 personality ,源于拉丁語 persona。原意是指古希臘的喜劇演員在舞臺上扮演角色所戴的假面具,表示劇中人物的某種典型心理,心理學借用了此含義將人格這樣定義:人格也稱個性,是一個人固定的行為模式及在日常活動中處事待人的習慣方式。 人格障礙,是指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具有適應不良的性質,由于這個原因,患者遭受痛苦和(或)使人遭受痛苦,或給個人或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人格障礙主要表現在“認知異常、情緒異常、行為異常”三個方面,所以,心理學上將人格障礙對應分為“A組人格障礙、B組人格障礙、C組人格障礙”。 ![]() 一、A組人格障礙: 主要表現在認知異常上 01 偏執型人格障礙: 典型特征是無端的猜疑。在普遍猜疑的背景下,他們往往會對人際交往中的一些細節過度關注并進行惡意歸因,因此,他們常常處于憤怒與不安中。 02 分裂樣人格障礙: 典型特征是對人際關系缺乏興趣。他們寧愿獨處也不愿意與他人交往,因此,他們更喜歡與物而不是人打交道。 03 分裂型人格障礙: 典型特征是在認知、社會、注意方面類似精神分裂癥患者,但比精神分裂癥要輕。他們常常存在社交冷漠與明顯的社交退縮,會回避一切社交場合,因此,他們往往存在社會隔離的情況。與分裂樣人格障礙相比,他們認知扭曲、行為怪異。簡單來說,分裂樣人格障礙可以稱為“平和的怪人”,分裂型人格障礙可稱為“古怪或奇異的人”。 ![]() 二. B組人格障礙: 主要表現在情緒異常上 01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典型特征是對他人基本權益的廣泛忽視或故意侵害,因此,他們對社會和他人冷酷無情,對他人的痛苦或無助信號無動于衷,甚至會享受與他們的爭斗或侮辱他人。 02 邊緣型人格障礙 典型特征是不穩定,這種不穩定表現在“情緒、人際關系、自我意象”三個方面。因此,他們在情緒上,常常處于抑郁、焦慮或憤怒等負面情緒中;在人際關系上常常在極端親密與極端對立之間劇烈變動;在自我意象上出現自我概念不清晰、身份認同紊亂。 03 自戀型人格障礙 典型特征是對自戀有過度要求。因此,他們有一種不切實際的自大感,夸大自己的才能、成就等,并要求別人把他們當做特殊人物對待。 04 表演型人格障礙 典型特征是情緒過度、行為夸張。因此,他們的行為、情緒富于表演性,常對輕微刺激大驚小怪,情感反應隨意、無規律,往往給人一種膚淺、沒有真情實感和裝腔作勢的印象。 ![]() 三. C組人格障礙: 主要表現在行為異常上 01 回避型人格障礙 典型特征是社交回避。因此,他們表現出對社交場合的回避,在行為上與他人主動隔離。與分裂樣/分裂型人格障礙的社會隔離不同的是,回避型人格障礙有與他人建立關系的內在愿望。 02 依賴性人格障礙 典型特征是在行為上對他人的過度依賴。因此,他們往往對依賴對象過分順從,當一段親密關系結束時,會急切尋求建立另一段關系。 03 強迫性人格障礙 典型特征是過于嚴格遵循行為規范。因此,他們過分謹小慎微、嚴格要求,這些過高的標準使患者往往關注細節,而最終常常無法完成重要的任務。 ![]() ![]() 現實中,人格障礙往往是多種類型疊加在一起而非單純的某一種。很多教科書上描述人格障礙的患病率大部分在2%-10%,但實際上遠遠不止,嚴格按照診斷標準上看來看,幾乎沒有完全正常的人格,此所謂,人無完人,更沒有完美的人生,只有認識到這些,才能有意識的避免短板。 參考文獻 郝偉.精神病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05-2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