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吃茶,妙境玄賞,泥爐古盞,流泉新茗,花疏蕉翠,同二三閑侶,共話浮生,山中得一日之閑,隨鷗了塵緣之想,其中清味,自不必言。而若《茗譚》述境:“幽竹山窗,鳥啼花落,獨坐展書,新茶初熟,鼻觀生香,睡魔頓卻。”一侶一獨,境雖不同,而清味相契,我不見古人,古人與我皆成恨事矣。我與古人,皆愛山中茶事,同“泉石膏肓,煙霞痼疾”之癖。佳茗出靈山,漫飲山水間。烹泉煮茗,不減靈氣。今仄居城市之中,得小窗陋室,門前寥寥,寂可羅雀,左書右茶,亦閑閑可喜。陋室疊小山,石盆貯萍水,心閑云水,時時相看,茶煙市隱,權可聊慰山水相思也。 柴扉隔山遠 唐王摩詰詩“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遍T以柴扉掩,青山寂吾心。清李漁有“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之說。見柴扉而思漁樵,今吾以柴扉隔世,以有掠無,堪想青山白云,意止鷗鷺棲澗。目避心遠,不聞扉外之事;此心幽獨,但看茶煙漫山。心愈遠則世愈隔,神愈靜則茶愈清。 小窗竹簾,簾外蕉秾梅碧,石蒼苔老,薜荔生墻,皴藤合籬?;旧钌?,以短目力,隔世塵。明董其昌評畫之妙:“正如隔簾看花,意在遠近之間?!薄案簟眲t折曲幽昧,含蓄其中,玄遠其致,非宏軒敞室覽之無疑所能得也。 北方城市之中,惜無景可借。江南可借得“二十四橋明月夜”,梵唄禪音古寺鐘。不能借景添一段遠趣,終有所憾。 茶室多翠微 物貴趣而不貴多,唯草花除外。山水營室,翠微目前,陳列位置,拈天巧而任自然。一席一茶,會心不遠,味在山水之間,境在草花之外。 雨微澹茶煙 明張大復言:“焚香啜茗,自是吳中習氣,雨窗卻不可少?!币蝗諢o事微微雨,幽獨自坐閑吃茶。對窗啜茗,觀簾外細雨流瓦,草花為之一沐。湖石冷苔,潤葉碎雨,云暗檐角,雀鳥匿檐,迷離氤氳,偶有江南之趣。慢煮茶煙,素心澹此。 好景好境,在于有待。待雨待雪,待花待風,朦朧迷遠之致,自待天公之助。人無妙心巧妙設局,豈能待得孤舟俟雪、寒雨聽天之致邪? 清風幾頁書 小壺幽人伴,清風幾頁書。啜花間茗,讀山水書,好風忽來,雜花落衣,神思悠往,如晤古人。書能致遠,茶可解怡,一片閑心清又清矣。 身若不系舟 莊子云:“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去巧返拙,去能而復歸于無為,游虛遨想,隨意自還。其身若小舟千里,江清月明,美在乘興,亦在邂逅。宋李易安“誤入藕花深處”,鷗鷺起驚,得見鷺霞映晚之景。無心之興,趣在其中。 隨意茶侶二三,無期無求,偶然聚散,彼若云來,我靜石篤,忽然聚散,亦無堪惜。恰若云在青天石近水,不礙白鷗眠灘渚。 |文:言公子| |
|
來自: 培訓班背包 > 《茶道 瓷器 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