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芳 我在咨詢室普及最多的心理教育,也是我覺得人們特別需要且容易被忽視的,就是關于情緒。 01![]() 情緒是什么?最常見的,是把情緒分為基本情緒和復合情緒。
還有一種分類,是把情緒分為淺層和深層情緒。
02![]() 錯誤對待情緒的方式我們一貫對待情緒的方式往往是錯的。 大部分人對情緒有著深深的誤解和對待,如《頭腦特工隊1》中的憂憂(憂傷)似乎總是不被人喜歡。當不愉快的情緒到來時:
總之就是啟動各種各樣的防御(指遮擋而使人不會體驗到不愉快情感的心理活動或行為),不去面對不愉快情緒,不接納不去理解它們。當然防御也是我們的保護機制,但僵化的防御(比如一遇到不愉快情緒我就逃避它)便會產生問題。 這些做法雖然暫時減輕了痛苦和焦慮,但也讓我們無法真正進一步體驗和整理這些情緒反應。 正如《正念之道》第一章【生活艱難,人皆如此】中說:
03![]() 看到每種情緒的意義情緒是有意義的,情緒的背后是我們的需要和渴求。 事實是,痛苦不可避免,我們避免不了生活中所謂的“負面”情緒。 《頭腦特工隊2》講述當主角萊莉進入青春期,內心被焦慮這個情緒占據主導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故,最終所有情緒團結一致、擁抱在一起的故事。
快樂也許意味著我們需要分享或獨享其樂; 憤怒也許是為了公平,需要奮起反抗以維護自己的利益; 當我們在面對喪失、所愿不被滿足的時候就需要進行哀傷,悲傷也能促進我們進行深沉的思考得以更明智; 恐懼提示危險,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厭惡情緒的出現是在表達喜好以遠離; 焦慮是我們對未來的擔憂,提醒我們未來可能有某些方面的風險,需要我們去防范和規避的穩妥措施,未雨綢繆; 抑郁說明我們失去了關系或者渴求關系的支持和鏈接,可以幫助我們尋找到關系,也是我們深度思考、與深層次的自己鏈接的能力,有助于思考更深層次的內容。 順便說一下,哭常常是我們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眼淚的背后或是喜悅、或是悲傷、或是感動、或是委屈、或是無助…… 那是需要我們去看到的,進而幫助我們去滿足自己需求。我們能看到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就是在看見和接納我們自己,進而才能幫到自己。 男性來訪很少哭,有時候得用一些方法強化他們的情緒才行,害,什么鬼“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眼淚是有功能的。 04![]() 我們為何會逃避面對情緒?要談論面對情緒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人們為什么會害怕面對情緒。 人們擔心一旦情緒被釋放,這些情緒以及與情緒相關的痛苦將是永無止境的,會一直繼續下去,就是死路一條; 人們可能擔心情緒一旦被引發,就永遠收不住了; 擔心會被這些情緒控制,失去掌握經驗和自我的能力; 擔心會因為承受不了這些情緒而失控,淪為情緒沖動的奴隸,把事情弄得更糟,或是刻意傷害了自己或別人; 擔心如果自己表露某些情緒,別人就會覺得我們怪異或無法接受我們; 或為自己的情緒感到羞恥,“如果我有這樣的感受,就會顯得我很脆弱——可憐”。 …… 這些擔心確實都有可能會發生,但發生的前提是沒有對情緒用正確的打開方式。但如果我們一直逃避面對情緒,反而會面臨更大的風險——但凡被你壓抑的,都會以更丑陋的方式卷土重來! 05![]() 情緒的正確打開方式情緒的正確打開方式到底是怎樣? 1. 平等無分別心地看待每一種情緒 《頭腦特工隊1》里面,最開始的樂樂并不那么喜歡憂憂,而憂憂也覺得自己老是苦兮兮的一點不受歡迎,覺得自己還是離開萊利比較好。 但是當粉象因為火箭被推下山崖,它和萊莉一起上月球的夢碎后,傷心哭泣,樂樂怎么逗都沒有用,是憂憂走過去,同理粉象的悲傷,理解它的難過和傷心,幫助粉象進行哀傷,粉象于是走出來,帶著它們一起重回大腦總部。 最后,樂樂理解到人的憂傷情緒不可或缺。負面情緒不是問題,只要(喜歡)正面情緒不要(喜歡)負面情緒,才是問題。 2. 覺察、面對、接納情緒 這是非常關鍵且不容易的一步。 當我們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才意味著開始對情緒有了掌控力的可能,否則就會被它牽著鼻子走。而我們正確對待情緒的做法,我覺得可能是像咨詢室接待來訪那樣,關懷開放地把它迎進門“啊,你來啦,快請進,請坐”,然后給它倒杯水,耐心詢問是怎么回事。 情緒是一個信使,它來,是帶著信來的,這封信,需要我們去接收,去打開看看,里面到底是些什么樣的內容——任何情緒都是有意義的,它不是我們的敵人,相反它是我們的好朋友,是來幫助我們、告訴我們一些什么事情的。 也許是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一些缺失,所以它一直卡在那兒,它需要得到我們的關注、重視和迎接,而不是永無天日,只能可憐巴巴委委屈屈躲在陰暗的角落里。 接納情緒意味著我們要與人類的天性作斗爭,因為人的天性就是要排斥、逃避讓人不舒服的情緒感受。咨詢室最常見的情緒困擾之一焦慮,焦慮患者往往一來就會急著問“老師,我這個那個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我睡不著怎么辦?我坐立不安,有沒什么辦法可以讓我不焦慮?” 其實就是被焦慮情緒給掌控和淹沒了,第一時間想擺脫它——反而更深陷其中。 3. 理解并分解情緒 理解并分解情緒是指為情緒一一命名,并找到淺層情緒背后的深層情緒。 舉個例子,來訪說“自我攻擊太痛苦了,老師我怎么可以做到不自我攻擊呢?”這里的情緒有疑惑、痛苦、迷茫,背后的深層情緒是自責、心疼(自己)?;蛘?,當人們感到威脅或不安全,人類通用的反應是將這份恐懼轉換成憤怒,憤怒是淺層情緒,背后的深層情緒是恐懼和感到不安全。 4. 轉化情緒 如何轉化情緒,其實并不是所謂的情緒管理,人的情緒本來就是起起伏伏、各種各樣的,這很正常,要管理的不是人的情緒,要管理的是行為。有情緒是肯定的,但是不是會被情緒頂著去做一些沖動的事情,這才是成年人需要管理的部分,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轉化情緒。 轉化情緒的方法有很多種:
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需要去溝通、表達并解決問題,需要被看見或滿足了,情緒問題便消失了。 《頭腦特工隊2》萊莉就是被焦慮的情緒(焦焦)給掌控了,做出一系列的行為,最后陷入一片焦灼。樂樂最后讓焦焦坐在舒適的靠椅上,給它一杯飲品,安撫和善待它,這是轉化焦慮的正確方向。 有些時候,我們確實需要暫時壓抑或擱置、轉移注意力、不去談論甚至封閉或凍結一些情緒感受,比如在一些不適合的環境場合或時間點,當這個情緒強烈到不勝負荷,或者跟心靈創傷有關。 最后祝大家都能跟著感覺走,但不是被情緒牽著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