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編者按 ![]() 中期社員 ![]() 豐子愷 (1898-1975) 豐子愷初名潤,后改名仁;字子愷,以字行;號嬰行,齋名緣緣堂。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人,今屬桐鄉縣石門鎮。 西泠印社中期社員。 他的一生研究過許多學術,主要側重在藝術與美育方面,都獲得了不起的成就。其中,尤以繪畫最為重要。所以,建國以后的豐子愷,大家都以畫家目之。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其實,他首先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與美學家。早在1919年,他從浙江省立第一師范畢業以后,就與劉質平、吳夢非等創辦上海??茙煼秾W校;同年,又與歐陽予倩、姜丹書等創建我國第一個美育組織一一中華美育會。美育中,除了美術,自然以音樂為最重要。豐子愷的音樂著作如《音樂的常識》《音樂入門》等,從1925年起陸續問世,在當時也是頗具開創性的事。其次,他是五四時期著名的散文作家、文藝評論家和詩人,可見他還是個相當全面的文學家。豐氏精通英語和日語,翻譯過許多著作,僅《源氏物語》(號稱“日本紅樓夢”)就百多萬字,足證他又是翻譯家。其他如書法、篆刻等,均足名家。曾兼開明書局編輯多年,對知識海洋的推波助瀾作用也是他一生的功德之一。 豐子愷的一生,就像是一篇詩。 豐氏的祖上在石門鎮開了一家百年老店——豐同裕染坊。豐氏的父親名鐄,字解泉。他不是商人,只管埋頭讀書,在舊學與詩文方面也很有造詣。雖然曾經中舉,但從來沒做過官。豐鐄有七個子女,子愷是他唯一的男孩子,自然從小最得父母的關愛。子愷6歲起,父親就以“三百千”對他啟蒙,即《三字經》《百家姓》與《千家詩》。才9歲,他父親就過世了,幸虧母親是個剛毅能干的婦女才把一大家子維持下來了。 1914年,豐子愷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崇德縣立石門第三小學。那時,他已經定親。說起這門親,還有個真實的故事。1913年,縣里舉行會考,當時的作文題目是《五金之中何者為貴論》。子愷以賤金貴鐵的中心思想作了一番發揮,成績最為非凡。當時的督學徐芮蓀親自調閱了子愷的試卷,果然立言不凡而又文詞典瞻。一問,原來這孩子是豐鐄之后。再觀其人,雖然有點靦腆,但相貌清秀,神思睿明。徐氏是當地望族,一再的向豐母提親,這才打消她“高攀”的顧慮定下親來。 對豐子愷的一生最重要的影響,莫過于到杭州進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即今日之杭州第一中學)學習。在校里,他受到了剛從日本回來的恩師李叔同的藝術熏陶,開始了他貫徹一生的藝術生涯。雖是普通中學,當時在師資與設備方面(有風琴、鋼琴數十架)實際上具備今日大學的水平。 由于是染坊的主家,父親又是個文人,子愷在兒童時就喜歡用染料來涂抹蒙書上面的插圖。還在私塾時,就曾應塾師之請,畫了一張放大的孔子彩圖??梢哉f,他在兒童時就有了“小畫家”的名聲了。 在李叔同的熱心指導下,子愷的繪畫與音樂成績進展神速。當時,校園里的藝術氣氛十分濃郁。他參加校園里的許多課余藝術組織,例如桐陰畫會(后改名洋畫研究會)、樂石社(屬印社性質,后改名寄社)等。他一開始就放眼世界,除了學校里的英文課程外,還請李叔同教他日文。當年的外文學習,使他于1921年東渡求學時僅以十個月的時間在美術、文學、音樂與游歷方面都取得豐碩的成果。 從日本回國后的20多年中,他一直在江浙一帶開展教學工作,貫徹他的“美育”方針,取得明顯的成績。為了一大家子的開銷,他還得兩地兼職,奔波為勞。除了上海??茙煼锻?,他還曾在上海吳淞中國公學、上海立達學園、上海藝術大學、澄衷中學、松江女子中學、浙江大學、國立藝專、寧波第四中學、上虞春暉中學等學校執教。在這期間,他也進行著述,碩果累累??箲鹬校辉缸鐾鰢?,攜領全家千辛萬苦地向內陸逃難,還在桂林師范工作過。建國前后,他就主要以畫家的身份立足于社會了?!蹲o生畫集》第六集100多幅,就是在那時畫的。他所創作的大量書畫(僅出版的畫冊就有40余種)與著作(共150余種)將與天地共存。 豐子愷是西泠印社中期的社員,他也的確能治印,只是作品不多,所以一般人印象不深。白文印,多以漢印出之(如“啟臣之印”)。朱文印,除漢朱文外兼能小篆細朱文(如“姚江舜五”)。 豐子愷刻 啟臣之印 豐子愷刻 姚江舜五 關于他的書畫,歷年來論述的文章很多,自以其哲嗣豐一吟發表在《西泠藝叢》第六期上的《豐子愷的書畫藝術》為最簡明。 子愷的畫,有很多特色。首先,是詩情畫意的綜合。他自幼能詩。對于自己的畫,他說:“閱盡滄桑六十年,可歌可泣幾千般。有時不暇歌和泣,且用寥寥數筆傳?!痹谒漠嬌?,常有一兩句詩,如“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謝無逸詞)等。第二,就是有名的所謂三相:從兒童相、社會相到自然相。美學前驅朱光潛說:“從紛紜世態中挑出一些為人所熟知而卻不注意的一鱗半爪,經他一點染,便顯出微妙雋永,令人一見不忘?!钡谌攀撬倾^線填色,用筆洗煉,畫面明快的特殊畫風??傊?,是獨創一格。 豐子愷畫 人物 西泠印社藏 子愷的畫,最早發表于朱自清與俞平伯合辦的刊物《我們的七月》,受到了各方面的贊譽。接著,鄭振鐸的《文學周報》就開始連載。編者并在畫題下加上“漫畫”一詞。逐漸地,“子愷漫畫”便在人們的腦際生根了,他自己也在1947年發表過《我的漫畫》的文章。當然,他的畫和今日以譏諷為主的漫畫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在抗日戰爭期間,他誓以“五寸不爛之筆”對抗暴敵,畫了不少抗戰宣傳畫。到了解放后,正像他自作詩所云“欣將彩筆畫新猷”起來。 豐子愷畫 人物 西泠印社藏 子愷的書法,也像他的畫那樣自成一體。 有人說:“豐子愷的畫像字”,他本人也同意這個觀點。書法,一直是他所愛的一門學問。他從小就專心臨寫《張黑女墓志》,旁及《爨寶子》《張猛龍》等。于是,就形成了他特有的渾樸瀟灑,剛中帶柔,中鋒為主,楷中兼行的書法。 子愷有句名言:“人生短,藝術長?!彼m年逾古稀,蓄有長胡子,但也不能說是如何長壽。而他的藝術則將永留人間,與日月同光。 本文摘錄自《西泠印社志稿》、林乾良著《西泠群星》 責任編輯:高佳晨、何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