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芽湯配方及煎法 配方: 人參(或黨參)9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茯苓6克。 煎法: 1800ml水量,煎煮成600ml,分三次服,小兒服用量減半或減至三分之一。 黃芽湯的來源、作用及適合人群 1、來源 黃芽湯是清代名醫黃元御所創,為黃元御傳世之作《四圣心源》群方之首。 黃芽湯的名字源于《周易參同契》中“陰陽之始,玄含黃芽。” “中土為黃,芽有生發之意,蘊含生發中土。中氣者,和濟水火之機,升降金木之軸,道家謂之黃婆。中氣之治,崇陽補火,則宜參、姜;培土瀉水,則宜甘、苓。” ——出自《四圣心源》 2、作用及適合人群 黃芽湯補中益氣,提升脾陽之氣,具有健脾利濕的作用。《黃帝內經》有云:春夏養陽。春季用黃芽湯調理中軸之氣機,可以起到補而不燥之功。 對于脾胃不好、胃口不佳、舌苔總是濕漉漉、大便粘膩難下等人群,都可以在春季用黃芽湯來提升脾陽之氣,排除體內的濕濁。 總而言之:春季脾陽不足,脾胃虛寒,消化能力差,大便黏膩,中氣不足,無精打采,就可以在這個季節喝黃芽湯來調養。 冬主納藏,我們在冬季收藏好的陽氣,在春季則可以借助一些外力來幫助陽氣生發,這樣不僅可以讓我們“春風得意”,精氣神足,還能提前為夏季養陽做準備。 黃芽湯的服用方法 黃芽湯怎么喝呢?在喝法上南北方還是有講究的。在中醫上我們倡導“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養生理念。喝黃芽湯的時節,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環境的變化參考,南北略有差異。 黃芽,顧名思義就是植物開始抽出新芽。我們根據周邊的植物開始發芽抽芽,來判定是否開始飲用黃芽湯,從而調動身體收藏了一個冬天的陽氣。 一般建議每天早上熬好后,白天當茶水飲用,晚上不喝。一般連續飲用7-15天即可,如果身體感受越來越好,加服3-5天也是可以的。 從黃芽湯的配比上看,所用的都是我們生活常見的藥食同源的材料,每一味的藥材用量較少,所以口感也就沒有太重的中藥味,熬煮之后飲用,入口還有輕微的回甘,因此對于大多數的小孩子也是容易接受的。 注意事項 這里還特別提醒一下喝黃芽湯的注意事項:陰虛者不可服用! 陰虛體質具體表現:舌質紅且干燥無水份,大便干結,皮膚頭發枯槁,唇干口燥,經常心煩失眠,手足心熱,脈細且數等等。 |
|
來自: 邊緣人ec6onjdq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