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目的 旨在為公司產品提供適宜的儲存環境與條件,確保產品在儲存期間免受損害、變質,維護其品質與價值,直至使用或銷售階段。 2.0 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旗下所有倉庫,包括但不限于原料倉、成品倉、文具及輔料倉、隔離倉等,全面覆蓋倉儲管理的各個環節。 3.0 職責 3.1 倉管員:負責執行本管理規章制度,確保倉庫日常運作符合標準,物資安全有序。 3.2 檢驗員:負責來料與出庫產品的質量檢驗,確保入庫物資質量合格,出庫產品符合標準。 4.0 規定內容 4.1 倉庫基本管理 4.1.1 專人專管:倉庫實行專人負責制,確保管理責任明確,操作規范。 4.1.2 分區管理與色標識別:倉管員需科學規劃倉庫空間,實施分區管理,并采用色標系統(合格區-綠色、不合格區-紅色、待檢區及退貨區/召回區-黃色)清晰標識,便于物資分類存放、快速識別與高效管理。此操作需遵循《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控制程序》。 4.1.3 安全防護:倉庫內嚴禁煙火,消防設施與設備需定期檢查,確保完好無損,嚴禁隨意擺放。同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火災、盜竊、灰塵、潮濕及蟲害,保障物資安全。 4.1.4 鑰匙管理:倉管員應妥善保管倉庫鑰匙,嚴禁轉借他人或擅自復制。如遇遺失,應立即向公司領導報告,并承擔由此可能引發的責任。 4.1.5 工作交接:倉管員崗位變動時,必須完成嚴格的交接手續,由財務領導監督執行,并在相關表單上簽字確認,確保工作無縫銜接。 4.1.6 物資管理責任:倉管員需嚴格按照規定辦理物資出入庫手續,因疏忽導致物資短缺、規格不符、質量問題或賬實不符等,將承擔相應經濟損失,倉管主管及財務經理負領導責任。 4.1.7 溫濕度控制:針對有特定溫濕度要求的物資,倉庫應配備溫濕度計進行實時監測,每日記錄《倉庫環境記錄表》。一旦發現溫濕度超標,應立即采取措施調節,確保產品質量不受影響。 4.1.8 賬務管理:倉管員需建立并完善物資明細賬簿和臺賬,實施月度盤點與年度大盤點制度,確保賬、卡、物三者一致,實現庫存管理的精準高效。 4.2.1 物料抵達后,首先被置于待檢區域。倉管員依據采購訂單/合同或送貨單細致核對物料的品名、規格、生產廠商、批號及數量等信息,確保單據與實物完全吻合。若發現外包裝破損、數量不符等異常情況,立即向采購部反饋,由采購部負責與供應商溝通協調解決。 4.2.2 核對無誤后,倉管員根據送貨單或采購訂單/合同內容,準確填寫《來料請驗單》,并提交給檢驗員進行專業檢驗。 4.2.3 檢驗員接收《來料請驗單》后,嚴格按照檢驗標準執行檢驗,并將檢驗結果詳細記錄在《來料檢驗報告》中。對于檢驗合格的物料,檢驗員會貼上“驗收合格”的物料狀態標簽,并將檢驗報告轉交倉管員。倉管員據此填寫《入庫單》,經質量部負責人審批通過后,將物料整齊有序地擺放在指定區域內的托盤或貨架上,并做好相應的標識工作。對于檢驗不合格的物料,則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處理,移至不合格品區域。 4.2.4 倉管員在收到檢驗報告的1個工作日內,確保所有物料均已轉移至相應的儲存區域。對于大量來料,可協調搬運員工協助完成。 4.2.5 為便于管理,倉管員會為每一種類物品建立物料卡,詳細記錄物料名稱、編碼、規格型號、數量、結存、領用人及負責人簽字等信息。 4.3 半成品入庫流程 4.3.1 生產管理部依據質量部出具的《半成品檢驗報告》,填寫《半成品入庫單》(四聯單),分別留存于倉庫、生產管理部、財務部及質量部。檢驗人員仔細核對產品的各項信息無誤后簽字確認,并提交質量部負責人審批。審批通過后,倉管員正式辦理入庫手續。 4.3.2 倉管員根據《半成品入庫單》仔細核對實物,確保無誤后將其擺放整齊,確保帳、卡、物三者一致。 4.4 成品入庫流程 4.4.1 類似半成品入庫流程,生產管理部依據《成品檢驗報告》填寫《成品入庫單》,并經檢驗人員核對簽字、質量部負責人審批后,交由倉管員辦理入庫。 4.4.2 倉管員依據《成品入庫單》核實成品,擺放規范,確保帳、卡、物相符。 4.5 倉庫產品出庫管理 4.5.1 物料出庫
4.5.2 成品出庫
4.5.3 所有成品、物料出庫均遵循“先進先出”原則,確保庫存周轉效率。 4.5.4 成品退貨處理
4.6 存放管理優化 4.6.1 物料與成品應規范地放置于倉庫的托盤或貨架上,嚴禁直接接觸地面,以確保物品安全并便于識別與取用。物料需清晰標識,便于快速查找。對于化學物品,應專設區域存放,并根據其特定儲存條件嚴格監控溫濕度,一旦超出安全范圍,倉管員需立即采取措施調整,確保存儲環境達標。 4.6.2 成品庫同樣需保持整潔有序,成品應整齊堆碼于托盤或貨架上,遠離地面,并配以清晰標識,便于庫存管理與出庫操作。 4.6.3 倉管員需實施區域化管理,定期記錄倉庫環境數據,確保倉庫溫度維持在-20°C至50°C之間,濕度控制在15%至95%范圍內。如有異常,應及時啟用空調等設備進行溫濕度調節,以維護良好的儲存環境。 4.7 防蟲鼠設施完善 4.7.1 倉庫周邊合理安裝滅蚊燈,懸掛高度約為2米,以有效減少蚊蟲滋生,保障倉庫衛生安全。 4.7.2 公司大門處設置堅固的擋鼠板,構筑起防鼠的第一道防線,防止老鼠等有害生物侵入倉庫及生產區域。 4.8 環境衛生維護 4.8.1 倉管員每日執行倉庫巡檢任務,下班前徹底清掃地面,保持倉庫清潔無雜物,為產品提供良好的儲存環境。 4.8.2 每日檢查防蟲、防鼠設施的有效性,并詳細記錄于《防蟲檢查記錄表》中,以便跟蹤與改進。 4.8.3 對倉庫內外可能藏匿蟲鼠的縫隙進行徹底封堵,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確保倉庫環境的衛生與安全。 4.9 堆垛管理精細化 4.9.1 遵循“五距”原則進行堆垛管理:頂距保持50厘米以上,確保頂部空間利于通風散熱;燈距不小于50厘米,防止照明熱量影響貨物;外墻距30厘米以上,內墻距20厘米以上,便于通風散潮及防火;柱距控制在30至50厘米之間,保護柱體并防止潮氣侵蝕;垛距至少50厘米,確保貨物間界限清晰,便于檢查與疏散。通過精細化的堆垛管理,提高倉庫的利用效率與安全性。 4.10.1 定期盤點機制 為確保庫存準確性,倉庫管理實施嚴格的定期盤點制度。每月末,倉庫將組織一次月度盤點,以監控日常庫存變動;而每年度末,則進行全面大盤點,深度核查庫存狀況。此過程由經驗豐富的倉管員精心組織,財務部則承擔稽核職責,確保盤點結果的公正與準確。盤點結束后,所有數據將詳細錄入盤點表,嚴格比對賬目與實物,一旦發現差異,立即啟動追查機制,直至賬實相符。若查明差異系人為因素所致,相關責任人需承擔全部責任。 4.10.2 盤點方法與注意事項
4.10.3 人員分工與職責
5.1XX-XX-XXX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2XX-XX-XXX 《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6.0相關記錄、表單 (由于表單過多,表單更新至下一篇文章) 6.1XX-XX-XXX《待檢品清單》 6.2XX-XX-XXX《領料單》 6.3XX-XX-XXX《成品請驗單》 6.4XX-XX-XXX《成品入庫單》 6.5XX-XX-XXX 《來料請驗單》 6.6XX-XX-XXX 《倉庫環境記錄表》 6.7XX-XX-XXX 《來料退貨單》 6.8XX-XX-XXX 《半成品入庫單》 6.9XX-XX-XXX 《產品出庫登記表》 6.10XX-XX-XXX《入庫單》 6.11XX-XX-XXX 《防蟲檢查記錄》 6.12XX-XX-XXX《退料單》 6.13XX-XX-XXX《成品出庫單》 6.14XX-XX-XXX 《物料出庫單》 6.15XX-XX-XXX《送貨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