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的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吸煙率呈現出瀑布式下降的趨勢,比如美國成年人的吸煙率已降至11.5%[1],相比1965年的42%[2],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悄然浮現:盡管吸煙率達到了一個歷史的低點,但肺癌依然是全球新增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最多的癌癥類型[3], 它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并沒有像吸煙率一樣出現斷崖式下跌! 而更加令人驚訝的是,約有10%-25%的肺癌患者一生中從未點燃過一支香煙[4]!這一比例在女性和亞洲年輕人群中尤為顯著。據估計,2023年美國將有超過2萬名從未吸煙的人因肺癌離世,使LCINS(從未吸煙者肺癌)成為美國癌癥相關死亡的第八大殺手,全球范圍內更是高居第五[5]。 為何非吸煙者也會遭受肺癌的侵襲?今年早些時候發布在NATURE上的一項最新回顧性研究為我們揭示了兩者之間的可能聯系。 01 這些人不抽煙,也存在肺癌高風險! 從未吸煙者肺癌(LCINS)的發病率在性別和種族層面呈現出顯著的差異,研究指出,女性患者比重大約三分之二,特別是不吸煙的女性,其罹患肺癌的概率顯著高于不吸煙的男性兩倍以上[6]。 其中,亞洲女性肺癌患者中不吸煙者的比例相較于其他地區更高。美國一項研究統計了超過12萬肺癌患者的數據,發現亞裔女性肺癌患者中,超過55%為不吸煙者,而西班牙裔女性肺癌患者中,為30%。這些數據均指向LCINS的發病率可能受到遺傳和(或)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7]。 年齡層面上的統計數據顯示,非吸煙導致的肺癌和吸煙導致的肺癌在確診年齡上也大致相近,分別為67、65歲,年輕肺癌患者中不吸煙者的比例更高[8]。在一項針對121名年齡小于40歲的肺癌患者的研究中,發現其中73%的患者為非吸煙者;并且,不吸煙的患者中,大部分診斷為肺腺癌(LUAD),其中超過80%的患者攜帶了可靶向的致癌突變,其中EGFR、ALK重排是當中最常見的突變[9]。 總的來說,近年來吸煙率的下降讓因吸煙引但是非吸煙導致的肺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亞洲女性當中。 02 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非吸煙肺癌的發病? 遺傳因素 據估計,肺癌的總體遺傳力為18%,意味著大約18%的肺癌病例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10]。對于非吸煙者而言,這一比例可能會更高。近十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的基因研究,已經發現了許多與肺癌風險相關的遺傳變異,例如普遍存在于我們基因中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然而,這些常見的基因差異只是揭示了肺癌風險的一部分。 深入研究后,科學家們發現家族史在預測肺癌風險方面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如果直系親屬(如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曾經患過肺癌,那么個體患肺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而如果這個直系親屬在年輕時就被診斷出肺癌,或者家族中有多個成員患過肺癌,那么個體的患癌風險可能會進一步升高[11]。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罕見的致病變異可能并不總是表現出來,或者多個基因可能共同作用增加肺癌風險,但這種風險的增加并不能通過家族史來明顯反映。換句話說,即使家族中沒有肺癌病史,也不能完全排除患肺癌的風險。 為了發現這些罕見且高風險的遺傳變異,科學家們使用了全外顯子組測序(WES)和全基因組測序(WGS)兩種方法。通過這兩種方法,已經發現了多個與肺癌風險相關的位點。這些變異可能存在于DNA損傷修復或腫瘤抑制基因中,并且不僅存在于有吸煙史的患者中,也在非吸煙的肺癌患者中存在,這也是沒有家族史,本身也不抽煙的肺癌患者可能會患上肺癌的原因之一[12]。 因此科普君提醒大家,如果你有家族肺癌歷史,或者擔心自己的遺傳風險,建議咨詢遺傳專家進行遺傳咨詢和篩查,了解這些遺傳因素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預測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并制定相關的治療方案。 職業風險與環境因素
氡氣是一種無色無味且放射性極強的氣體,主要源自土壤和巖石中鈾的自然衰變過程。這種氣體能夠悄無聲息地通過地基裂縫、建筑材料中的微小孔隙等途徑滲透至室內環境,進而成為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元兇之一,氡已被廣泛認為是繼吸煙后,導致肺癌的第二大環境因素。 據統計,與那些從未吸煙的人群相比,那些既吸煙又長期暴露在氡環境下的人群,其罹患肺癌的風險將顯著升高。更為嚴峻的是,與氡相關的肺癌病例,都發生在那些有吸煙史或正在吸煙的人群中。盡管如此,在不吸煙的群體中,氡所帶來的健康風險仍然很大[13]。 因此,如果是剛剛裝修的新房,又或是老舊房屋和地下室,強烈建議要定期檢測家中的氡濃度,如出現超標則需要立即采取如密封地基裂縫、改善室內通風條件,或者安裝專業的氡氣減排系統等措施。
被動吸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手煙,會增加不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數據顯示,光在2014年美國患肺癌的人群中,就有5840例與二手煙暴露有關[14]。 要遠離二手煙,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識別并避開吸煙環境、與吸煙者溝通、使用空氣凈化器、增強個人防護等措施。
我們中國人做飯講究一個鍋氣,但與之產生的大量油煙中含有煙霧和顆粒物,這些污染物中包含一些已知的致癌物質[15],主要是多環芳烴、醛類,以及直徑小于或等于0.25微米的顆粒物,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已將這些物質列為1類(確定致癌)或2類(可能致癌)致癌物。 要預防這類污染物對健康造成的影響,首先需要改善廚房通風條件,使用抽油煙機或經常開窗通風,以降低煙霧和顆粒物的積聚。其次在烹飪時避免將油溫過高,減少油炸食物的攝入,多選擇蒸、煮或烤等更健康的烹飪方式。如果必須使用固體燃料,盡量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下使用,并減少暴露時間。
汽車尾氣、森林火災、燃煤發電廠和其他工業來源排放的吸入性小顆粒被認為會穿過中央氣道,沉積在更外圍的氣道中,而這正是肺腺癌通常形成的地方[16]。IARC已將空氣污染和顆粒物正式列為1類致癌物。 在處理空氣污染的問題上,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協作。但從個人的角度上,我們可以盡量避免長時間暴露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特別是那些已經知道有肺癌風險的人。如果你住的地方空氣污染嚴重,盡量待在室內,并使用空氣凈化器來減少室內的污染物,如果必須要出門,需要做好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
來自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數據,有20種不同的物質及其相關化合物被發現與肺癌存在因果關聯[17],受雇于采礦、建筑、造船和消防行業的個人以及接觸軍用石棉產品的退伍軍人是這部分風險因素最高的群體。 如果你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這些物質,一定要確保使用適當的防護設備,并遵循安全操作規程,并且定期進行肺部健康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并處理任何潛在的問題。 通過對非吸煙者肺癌誘因的探討,我們不難發現,肺部健康的維護需要從多個層面入手。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職業風險……每一項都可能對我們的健康構成威脅。 因此,特別是那些存在潛在風險的人群,除了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改善環境、調整習慣,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將定期肺部健康檢查視為守護自己健康的重要一步。 畢竟健康不是一切,但沒有健康就有可能失去了一切! 喜歡的覓友右下角請點個“在看”吧,星光不負趕路人,祝大家抗癌成功! 肺癌 相關好文 參考來源 內容制作 * 以上信息僅供您參考。如有任何問題,請咨詢醫療衛生專業人士 責任編輯:覓健小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