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你聊聊健忘
健忘,通俗來講,就是記不住東西了。不光是現代人,古人也會有同樣的煩惱。大家都知道,隋代有科舉制,要想走上仕途,為國效力,就得經過層層選拔。所以古人每天頭懸梁錐刺股,寒窗苦讀,試問,誰不想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呢?時間轉眼到了唐朝年間,出現了一位神醫,他叫孫思邈,孫思邈這個人不僅醫術高超,他還有一顆博愛之心,許是覺得這些讀書人太辛苦了,于是就創立了一個方子,叫孔圣枕中丹,雖然不能達到過目不忘的地步,但增強記憶力是沒有問題的。孔圣枕中丹只是它的簡稱,原名很長,有八個字,叫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意思就是說吃了以后啊能像孔子一樣聰明,像孔子一樣擁有大智慧。這個方子,不管你是上學的,工作的,還是年老的,都可以用。比方說,有些老年人,你同他講一句話,要來來回回重復好幾遍,他自己呢講話也是前言不搭后語,只好尷尬的自嘲道:“老糊涂了。”再比如,人到中年以后,記性突然變差了,老愛忘東忘西,出門忘記帶鑰匙,炒菜忘記放鹽,總之就是上一秒想做的事情,下一秒就忘了。 再有就是一些學生,面臨考學的壓力,晚上睡不好覺,白天上課打瞌睡,老師講的知識點,記得不如忘得多,考試成績一塌糊涂,碰到這種情況,也能吃這個方子。四味藥各等份,打成粉末,每次服用3克,每天3次,用黃酒或者溫水送服。可以在飯后吃,也可以在飯前吃,吃完以后,立馬用飯壓下去。現在也有中成藥——孔圣枕中丸。西醫認為,健忘是因為腦子不靈光了。中醫認為,腦子之所以轉的不靈光了,是因為心腎出了問題。首先,心主神明,心是掌管記憶的器官,人的所思所想都歸心管,假如心氣不足,人就會變得善忘。其次,腎主骨,生髓,而腦為髓海,腎把精華源源不斷地上輸到大腦,大腦才能保持正常運轉,就像家里的電燈泡,假如你把電源拔掉,它還能發光發亮嗎?所以治健忘,中醫一般從心腎入手。菖蒲,因為它老長在溪邊的巖石縫里,所以也叫石菖蒲。石菖蒲的味道特別香,尤其是它的葉子,捏一捏,香味很濃,這種芳香的東西,即便你把它層層包裹起來,它的那個味道也是藏不住的,很容易透出來,往外透就能通,能把郁閉不通的孔竅都打開。古醫書上說,石菖蒲能開心孔,通九竅。石菖蒲把心孔打開,這個心啊原本是像花骨朵一樣,是含苞待放的,打開以后,心中的陽氣就能通到頭面部。
遠志,《千金翼方》把它放在治療健忘的第一位。李時珍說它專于強志益精,治健忘。葛洪《抱樸子》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說有一個叫陵陽仲子的人有著過人的記憶力,他每讀一本書,都能將書中內容一字不落的記下來。這個人為什么這么厲害呢?原來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都要用遠志泡水來喝。遠志,吃了以后能夠讓人變得志向遠大。一個人擁有遠大的志向,說明什么?說明他有干勁兒,有闖勁兒,說明他腎中的精氣是很足的,像小孩子,你若問他長大想做什么,他會告訴你,想開飛機,想當宇航員!遠志還有一個特別厲害的作用,它可以推動腎水上行,讓心腎相交,當心和腎像畫圓圈一樣,銜接在一起的時候,氣血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回路,大腦會變得比較靈敏。龜板是烏龜腹部的那塊板,在中醫當中,烏龜是陰的典型代表。為什么?因為烏龜喜靜,它可以趴在那里,一動不動,即便是動起來,也是慢慢吞吞的,這種靜在中醫學里屬陰。龍骨是遠古時期的一些巨型動物,死了以后,埋到土里,經過歲月的沉淀,變成了化石,這就導致龍骨有一種收斂的特性,收的是什么呢?是身體的陽氣。中醫也常用它來治療一些精神類疾病,因為化石都是很重的,能夠把狂燥的心神鎮壓住,讓人無論何時,都能保持一種氣定神閑的狀態。龜板能滋陰,龍骨能收攝陽氣,陰和陽都有了,精氣神就有了,大腦能不聰慧嗎?這就是孫思邈的孔圣枕中丹,脾胃不好的建議直接買中成藥。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